第六二七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1 / 2)

,〖中〗央和八路軍總部都要求劉、羅有策略地驅沈出魯,**則命令沈鴻烈務必堅持留在濟南()。這樣一來,讓總部指定負責此事的羅榮桓和山東省〖主〗席沈鴻烈都陷入了矛盾之中。一個要攆,一個要留,攆還不能硬攆,留卻是死皮賴臉地要留,麻煩啊!

至於惹禍的王向榮,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喜歡貪污、一身ua柳病的人能有什么堅定的意志,八路軍略一審訊,王向榮就竹筒倒豆子,把什么都交代了,包括他的風流史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就這還不算,王向榮生怕八路軍槍斃他,過一會尼就要向看守的戰士喊一次報告,說是他又想起一件事,需要向八路軍報告。到最後,王向榮把他知道的過去山東官場的溴事全部倒了出來,甚至連韓復渠和**對抗、和日軍接觸的事情全部招供了。那模樣,象極了後世一些貪官的表現,不讓他說都不行。

八路軍自然不會處置王向榮,不管怎么說他都是國民政府山東省政府的財政廳長,又沒有投敵當漢jia,還是讓沈鴻烈處置比較合理。

沈鴻烈這個人歷史上雖然追隨**積極**,但那是政治觀點、政治立場問題,就個人人品來說,沈鴻烈不貪不占,不治產業,**一旦不讓他當官,停發經費,他連吃飯錢都沒有,當得起清廉二字()。八路軍拿著王向榮的口供、押著王向榮去見他」不用八路軍逼,也不用**批准,王向榮就注定要倒霉到家了。

果然,第三天下午,也就是12月8日下午沈鴻烈去見羅榮桓時,首先告訴羅榮桓的就是已經把王向榮正法了,已經電告山東省政府後方留守機關,沒收王向榮貪污資金,充作經費。

至於沈鴻烈提出要見劉一民、倪華一事,再次吃了閉門羹。

沈鴻烈12月7號上午、下午和12月8號上午都來見劉一民、羅榮桓,但警衛戰士告訴他,師長、政委都不在濟南。這次不錯,總算是見到了羅榮桓。

劉一民、羅榮桓之所以不見沈鴻烈,是想讓他自己走。結果沈鴻烈一直求見,羅榮桓不得不見了。他告訴沈鴻烈,劉師長軍務繁忙」不見客。倪華心情不好」也不願意見沈〖主〗席。弄得沈鴻烈o不著頭腦,只得坐下來和羅榮桓商量統一山東軍政的問題。

羅榮桓一聽,就知道沈鴻烈奉了**的嚴令,是不會離開山東了,驅沈出魯有難度了。

劉一民因為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看待**以及**的人物都比較客觀,對**中那些傑出人士還非常尊重。羅榮桓就不同了,腦子里都是敵我斗爭意識」對沈鴻烈這樣的**高官可沒有什么好感,能和沈鴻烈坐到一起,純粹是為了抗日需要。如果不是為了抗日,要讓他們兩個坐到一起,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抓了沈鴻烈或沈鴻烈抓了他。

羅榮桓告訴沈鴻烈,留下堅持抗日,我黨我軍都歡迎。山東的情況與其它地方不同,由於前期日軍的進攻,山東省政府的基層政權都垮了,跑的無影無蹤了。八路軍進入山東後」為了動員和組織山東人民起來抗日,不得不組建地方政權,目前已經實現了軍政統一。全山東人民都知道」山東抗戰的主力是**和八路軍教導師,領頭人、總指揮是劉一民師長()。

只要是劉師長的命令」山東軍民沒有不堅決執行的。無論經濟、民政、軍事,皆有劉一民將軍決定。劉一民師長是國民政府實授的中將,戰功顯著,他在山東抗戰中的地位是從血火里拼出來的,這一點,誰都無法改變。就是我軍建立的基層政權,也都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代表山東民意。下一步,我們的縣以上政權還要按照三三制的原則改造,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起來抗日。沈〖主〗席提的什么統一山東軍政同題,我們已經做到了。

兩個人談不到一起,沈鴻烈只好悻悻地告辭,留言說一定要見到劉一民,他會一直等下去的。

羅榮桓晚上去找劉一民商量的時候,劉一民正在和曾照、比爾7克萊門、李強、錢志道等軍工、通訊專家和唐海晏等冶金專家在一起忙乎。

本來,劉一民是計劃小到後勤司令部去蹲一段時間。但是他事情太多,忙不過來,正好曾照坐飛機趕到濟南了,劉一民就下令把同志們請到濟南來,一起研究。

這次劉一民要解決的有幾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通訊聯絡問題,重點是要解決飛機定向儀安裝、機載電台與地面部隊的聯絡、坦克車之間聯絡等問題。第二個大問題是彈葯生產問題,主要是要解決批量生產彈葯和生產破甲彈、燃燒彈的問題。第三個大問題是武器生產問題,也就是要擴大八一自動步槍、八一機槍和火箭筒產量,研制槍榴彈,試制火箭炮。

八一槍族脫胎於蘇軍的ax步槍,加上火箭筒和尖箭炮,劉一民相信,日軍步兵武器絕對不是我軍對手。

劉一民穿越前是國防科技大學的研究生,這些武器裝備由於已經落後淘汰,保密i已經不強了,課堂上老師講,圖書館和網上都有大量的資料,劉一民又是北大高材生,學這些東西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圖紙都在腦子里裝著呢。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勉縣兵工廠生產出八一自動步槍和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

劉一民的問題也是穿越者特有的問題,那就是不能當神棍()。

倪華從美國回來時,應劉一民的要求,購買了一批教材和圖書,劉一民作戰間隙可以學習研究。這樣一來,劉一民在同志們的印象中成了喜歡鑽研理工、軍工書籍的領導,連羅榮桓都忍不住提醒他不能偏廢,作為高級領導還要多研究一些馬列著作,並且給他找了一些書,讓他學習。弄得劉一民除了打仗、工作就是學習,時間被占的滿滿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劉一民可以放手與曾照他們探討軍工技術,再也沒有人會懷疑他的知識是從哪里來的。由於有成功研制八一自動步槍、機槍和火箭筒的經驗,火箭炮的理論探討和草圖就好辦了。包括槍榴彈,也不用費多大事。

辦法還是老辦法」就是劉一民根據作戰需要,向曾照、比爾7克萊門他們提出需要什么i能的武器,讓曾照和比爾?克萊門設計、劃草圖,集後由劉一民提出修改意見,再行設計,折騰幾遍後,就基本成型了。最後,劉一民再拿著尺子」進行詳細修改,直到修改成後世我軍的107火箭炮為止。

至於槍榴彈,劉一民沒有選擇美國式的在槍管下增裝榴彈發射器,原因是增加槍的重量,消耗戰士體力,增加瞄准難度。打了這么久的仗,他對日軍已經非常了解了,知道日軍步兵裝備確實比不上美軍、德軍」但他們重視單兵戰斗素質,射擊精度高。真要是讓手持沖鋒槍的美軍與手持三八大蓋的日軍遇到一起,雙方都沒有飛機坦克大炮的話,那吃虧的一定是美軍。因為沖鋒槍射程近、精度差,進戰占盡優勢,稍遠一點就不行了。不等美軍靠近沖鋒槍射程,日軍士兵就會用三八大蓋給他們點名的。

對付日軍,不需要裝榴彈發射器,采取我軍引式步槍原來的辦法就行。那就是事先使用空包彈,把榴彈裝在槍口,擊發空包彈」利用火葯的推力把榴彈發射出去。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要占用槍口位置,而且拆裝比較費時。

曾照和比爾?克萊門都是非常又經驗的高級專家了,劉一民提出思路時」他們就知道自己又要創造奇跡了()。比爾?克萊門甚至提出應該去美國申請發明專利,但是被劉一民拒絕」交待這是高度機密,不能泄lu。

生產火箭炮最大的問題是炮筒和火箭彈的發動機。火箭彈發動機沒有問題,和火箭筒用火箭彈的發動機如出一轍。炮筒使用的無縫鋼管也已解決,倪華從美國帶回來的鋼材可不是廢舊鋼鐵,那都是照著劉一民開列的單子特意訂購的,里面就有無縫鋼管。

劉一民不要求生產太多的火箭炮,只要求夠裝備一個火箭炮團就行,關鍵是火箭彈產量得跟上,保證作戰需要。

勉縣兵工廠已經有了專門的無煙火葯廠,生產炮彈、子彈用葯。劉一具北上抗日前帶有一批軍工人才,都在後勤基地工作,目前主要是復裝彈葯。劉一民要錢志道來,主要就是商量穿甲彈、燃燒彈的研制。

劉一民要求曾照、錢志道,不但要批量生產彈葯,還要生產特種彈葯,以不同顏e區分。穿甲彈主要生產坦克穿甲彈、高平兩用炮穿甲彈,這些繳獲有,部隊使用的都是鬼子的,得拆開研究,盡快生產。同時還要生產狙擊步槍和八一自動步槍用穿甲子彈,穿甲槍榴彈,讓步兵遇到小鬼子的坦克、裝甲車時同樣有攻擊能力。再一個就是生產燃燒彈,重點生產航空燃燒彈,然後還要生產一批機載機槍、狙擊步槍、八一自動步槍、八一機槍使用的燃燒彈,方便部隊使用。

之所以會有這種要求,是劉一民心中有個重大作戰行動,必須燃燒彈。

李強的問題比曾照他們好辦,教尊師打了這么多仗,占領過天津、青島,現在又占領了濟南,無線電器材很多,多的讓李強欣喜若狂。當年那么困難都能自己制造電台,現在從蘇聯留學回來,成了蘇聯有名的無線電專家,再搞什么坦克、裝甲車車載電台就容易的多了。

唐海晏的利用小鐵爐子練鋼鐵的問題,因為魯中、魯東南都有民營小鐵廠,劉一民把歷史上黃崖洞兵工廠制造炮彈的情況當做自己的設想,給老丈人好好講了幾遍,又讓曾照他們參與討論,最後也基本敲定」就等實踐中繼續探索、o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