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泰西戰役前奏(續)(1 / 2)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劉一民接到了主席和總部的電報()。

這已經是主席和老總的第五封電報了。

朱老總要求劉一民,務必高度戒備,特別是一定要弄清楚青島方向日草兵力變化,防止日軍突然增兵突襲。

朱老總提醒劉一民,現在山東我軍主力雲集泰西,張開了大網,不怕南線鬼子進攻,就怕鬼子不進攻。要是南線日軍偵知我軍意圖,就地固守」吸引我軍主力,為青島方向日軍和德縣方向日軍爭取時間,整個泰西戰役計劃小就會泡湯。不但白白丟失膠濟路沿線各縣城,甚至也會白白丟失濟南。更可怕的是,等日軍東線、北線部隊會師濟南後,我軍主力就會處於日軍南北兩線夾擊之中,到時候山東局勢就危險了。因此,應該牢牢把教一旅、教三旅、騎兵旅和炮兵旅握在手中做機動部隊,一旦南線日軍不動」就可以將機動部隊調至濼口河防陣地,阻敵北線集團於黃河西岸,減輕壓力。必要時,應果斷炸毀黃河鐵路橋,阻敵攻擊。不能有任何婦人之仁,置主力於險地。

主席告訴劉一民,泰西戰役決心正確,體現了我軍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指導思想,這種戰法中央蘇區時期就已經得到了驗證()。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把握好時間差」務必多法誘敵,迫使第十四師團早日投入戰場,這樣就可以盡快結束泰西戰役。打的好的話,濟南就可能不用丟失。一旦我軍主力結束泰西戰役,而北線日軍尚未突破黃河的話,則日軍的攻勢就會戛然而止」東線日軍會因為懼怕被圍困,而迅速縮回青島。當然,這是最好的設想。考慮到日軍機動能力強」船只多,而我承擔河防任務的僅僅是新編成的濟南警備旅」不可能擋住日軍東渡黃河,魯西警備旅、冀魯邊之新六旅又要用之於襲取滄縣,建議劉、羅考慮,是否可以將炮兵一部和教三旅或新三旅隱蔽運動之黃河東岸,待魯西南警備旅撤出黃河西岸阻擊、日軍抵達北濼口時,給敵迎頭痛擊,重創鬼子一部,再輔之以炸毀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則可有效遲滯北線日軍攻擊速度。

劉一民心里有個很隱秘的想法,那就是渴望日軍發動諾門坎戰役,最好是讓日軍與蘇聯紅軍大打特打,嘗到點甜頭。只有這樣,日蘇停戰後,日軍才能多占地盤。將來等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失利,自己再率領大軍揮師東北和蒙古地區,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從日本人手里收回喪失的國土,彌補歷史上中國人心里永遠無法彌合的傷口。

有時候一想到這種想法,劉一民就覺得自己的思想中還是有民族主義傾向,不知道是不是正確。但後來前後左右深思一番,覺得還必須這樣做,不能再象歷史上那樣,抗戰勝利了,新中國建立了,國土面積卻縮小了。那可不行!

劉一民給主席、老總回電,報告說今夜一定會有北線日軍、南線日軍和青島日軍兵力變化及調動的准確情報。另外」劉一民還報告主席,黃河東岸河防陣地已構築兩個多月,濟南警備旅雖然是新編部隊,但戰士都是經過編練司令部訓練過的、第一次日軍重兵圍剿時征召的原山東各部隊的復原退伍軍人,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戰場經驗豐富,又有各師支援的紅軍營作骨干,每團都是王四人」一色日式裝備。由曾中生和蔡中坐鎮,依托東岸陣地,堅守一到兩天時間應該沒有問題。炮兵集群必須集中於泰西戰場,才能達到集中火力、速戰速決的目的。

也只有讓日軍攻占濟南、打通膠濟路、津浦路,取得表面上的勝利」日軍才會將注意力從山東移開,我軍才會有後續戰機()。

看完電報,羅榮桓沉默半晌」提出留下新三旅在濟南布防,即可阻擊東線日軍,又可支援濟南警備旅作戰。

羅榮桓說:「你這個道理不成立,第十四師團加上第三十五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十三旅團,兵力也是兩個常設師團的規模,甚至更大。這怎么說?」

羅榮桓琢磨了一會兒」摘下眼鏡擦拭了一下,這才慢慢說道:「還是你的那句話,同樣一支好槍,在老兵手里,十發子彈最少可以打死打傷三個敵人。在新兵手里五十發子彈都未必能沾著敵人的衣服。就這樣,堅持我們的戰役決心我雲給主席回電,申述我們的理由,一切以消滅鬼子有生力量為主。只要能保證主力不傷筋動骨,仗有的是打的!」

劉一民看了一遍,一篇是八路軍教導師師長劉一民、政委羅榮桓、山東省主席沈鴻烈調研黃河、運河水利設施建設。第二篇是劉一民、羅榮桓、沈鴻烈到聊城范築先將軍墓地祭奠,栽植松樹。沈鴻烈代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山東省政府向范築先將軍墓敬獻ua圈。三是劉一民將軍在臨清向魯西地區抗日武裝部隊團以上干部發表講話,指出抗戰必勝。四是劉一民、羅榮桓在南宮接見冀中地區教師代表,表示我軍必將收復冀中給學子們一個擺放書桌的地方。

晶晶有點擔心,問日軍會不會集中全力殺向魯西?主力都在濟南,鬼子去了,魯西根據地又要遭殃了。

晶晶走的時候,劉一民拿出主席給她的寫的書法,交待她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