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0章 喋血贛江(二)(1 / 2)

<第七三0章喋血贛江

劉一民發完電報後,不見有任何回音,心里驚異,覺得正常情況下蔣介石無論如何是會回個電報,最起碼通報一下戰況,征詢一下意見()。這不回音是什么意思?

眼見著已經到了反攻南昌作戰發動的日子,仍然不見蔣介石有回音,劉一民果斷下令在鹽城活動的三個騎兵營向南佯動,偽裝主力,擺出一副向長江邊進軍的架勢,吸引長江防線日軍,意圖牽制日軍向南昌方向增兵。

就這劉一民還不死心,忍不住又給中央、總部發了即到即轉的給蔣介石和薛岳的電報()。指出,日軍之所以攻占南昌,不是什么戰略進攻,而是一種自保i的戰役攻勢作戰,目的是占領南昌確保武漢安全。日軍戰略思想並沒有太多的創新,岡村寧次之所以把各師團的坦克裝甲車集中起來統一使用,把各師團的大炮集中起來統一使用,目的是為了突破修水防線。原因是南昌以北防線只有修水一段數公里適宜突破。這種戰法並不新鮮,是岡村寧次將一九一八年協約國突破德軍陣地的方法照抄一遍而已。日軍並沒有發揮出裝甲集團作戰的優勢,其中途需要飛機空投汽油就說明他們准備不足。而且攻占南昌後又將坦克、裝甲車、火炮分散至各師團,說明集中使用火炮、坦克只是岡村寧次的戰術行動,並部署戰略思想上有說明大的創新。反觀我軍,雖然丟失了南昌,但是在戰略指導思想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如先發制敵、率先對敵展開主力攻勢、以戰略單位在敵後游擊、以正規野戰軍建立游擊區等,預示著今後我軍作戰戰略指導思想的實質i轉變。兩相比較,我軍戰略思想要比日軍顯得更有創新ji神。

劉一民寫道,南昌失守,痛定思痛,不是工事修的不堅固,不是部隊不勇敢,而是軍事思想過於陳舊。南昌失守宣告了一線式防線思想的徹底破產,再堅固的一線式防線都是注定要被攻破的。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以少量部隊堅守防線、監視日軍,以南昌城為目標吸引日軍來攻,以堅強有力部隊駐守南昌城,與日軍作持久巷戰准備,以主力置於南昌外圍,待日軍攻城疲憊之際,主力殺出,完全可以聚殲日軍於南昌城下,至少也可以擊潰之。如果這樣部署,既可以避免部隊擺在固定防線上成為日軍強大炮火的靶子,又可以將主力置於ji動殲敵的有利位置。這種戰法可以概括為後退決戰。

分析完南昌保衛戰前期得失,劉一民筆鋒一轉,又分析了我軍反攻南昌作戰敵我雙方優劣。指出我軍優勢在於兵力龐大,且為收復失地而戰,將士勇敢。劣勢在於機動能力差、缺乏重火力,野戰追不上敵人,攻城又缺乏手段,而且最關鍵的是參戰部隊分為四個集團軍,不易指揮協調。日軍的優勢在於火力強大,機動i強,指揮統一,空地協同作戰好。缺點在於兵力少,而且被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分析完這些後,劉一民寫道,如果軍委會和第九戰區決議執行原定作戰計劃,應注意三個關節點:第一是時間節點,務必在4月27日前攻進南昌()。否則,即可撤兵。因為超過4月27日,我軍攻擊就要滿一周時間,部隊傷亡、彈ya補給均成問題,ji銳之師變為疲憊之師。而日軍此時也反應過來,援軍大集,我之襲擊戰轉為消耗戰,失去戰役意義,不如轉為與敵持久作戰。第二是協調指揮節點,不能令出多e,務必注意部隊協調,應以前敵司令官命令為我軍參戰各部隊之最高命令,違令必究。第三是集中主力節點,攻擊南昌之第三十二集團軍攻擊南昌時切忌添油戰術,務必集中炮火,全集團軍一涌而上,拼死一戰,或有攻占南昌城之希望。第第19集團軍是我軍主力,應絕對集中使用,大膽穿a,將敵固守堅固要點置之不顧,留給後續部隊圍困,從日軍要點之間之防線薄弱處撕開口子,直a南潯線。第一集團軍、第三十集團軍要有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之決心,堅決攔住向南昌增援之日軍。

電報最後,劉一民寫道,如遇攻擊不順,應尊重前敵將領意見,調整攻擊方向,不以調整攻擊方向而處罰前線浴血奮戰之將士。一旦發現日軍援兵大至,應堅決停止攻擊,以ia部隊you敵追擊,主力布設伏擊圈,力爭打敵追兵一路。

發完電報,劉一民憂心忡忡,不知道蔣介石會不會采納自己的意見,怕只怕蔣介石就是想采納也來不及了。想想那南昌城下、贛江和秀水河、撫河、錦江之間,沃野一片,正是埋葬ia鬼子的好地方,不如什么時候奇兵突出,到江南一游,好好給鬼子上堂課,才是正理。

這封電報對蔣介石、薛岳的影響是巨大的。

蔣介石看完電報後,表面上沉默不語,心里卻是翻江倒海一樣。他知道,羅卓英算得上有智謀了,而且最大的長處是忠誠。他的防線工事修得非常標准,可以說是**陣地戰工事建造的典范。要不是日軍集中炮火、集中施放毒氣和使用裝甲集群,要想攻破防線,那是需要付出巨大傷亡的。結果,日軍不但沒有巨大傷亡,相反我軍那么堅固的工事在日軍毀滅i的炮火打擊和毒氣覆蓋下土崩瓦解。不是士兵們不勇敢,也不是臨陣脫逃,而是全部死到了陣地上()。看來,還是劉一民在徐州說的對,防御作戰必須縱深配置陣地。這一點,張治中、陳誠到是學的很好,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後來的武漢會戰都打的不錯。唉,要是劉一民不是**而是黃埔學生該多好,可惜了。

蔣介石對劉一民提出的統一南昌前線軍令、加強部隊協調看的很重。問題是沒辦法。19集團軍、74軍、32集團軍好辦,那都是中央軍,只是三十二集團軍屬於第三戰區,讓羅卓英越過顧祝同給上官雲相下命令,怕是不合適。自己下命令自然無話說,讓前進就決不後退,羅卓英下命令就有點不合體制了。主要問題是這第一集團軍和第三十集團軍不好辦。第一集團軍是滇軍,第三十集團軍是川軍。這兩支部隊參戰以來都是立過功的部隊,只是羅卓英怕是指揮不動。搞不好,就會扯南昌反攻戰的後ui。

思來想去,蔣介石把心一橫:劉一民能夠攻占太原、天津、青島、濟南,難道**幾十萬人馬就攻不開南昌么?娘希匹,不能讓**看**的笑話,這南昌還非得攻克不成。

蔣介石也不想想,劉一民是曾經攻克太原、天津、青島、濟南,但這幾個城市周圍的日軍不是被劉一民調走了就是被消滅了。象天津,那是日軍的大後方,本來就沒有多少守備部隊,而且還是特戰奇襲開路。象強攻濟南,劉一民動用了十來個炮兵團,大炮開兮轟他娘,一輪炮擊就把城牆摧毀了。而他呢?上官雲相的第三十二集團軍攻南昌,主攻部隊配置一個山炮連,直到部隊打到南昌城這個山炮連都沒有到位,完全是讓士兵們用血rou之軀去擋日軍的子彈,那能行么?而且,八路軍是一個整體,一聲令下,千難萬險無所畏懼,和**派系重重的情況不一樣。

好在蔣介石畢竟是一國領袖,不可能意氣用事。等情緒稍微緩和後,蔣介石又拿起電報認真看了一遍,下令將電報轉給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和第九戰區司令官陳誠、代司令官薛岳。然後又給第三戰區司令官顧祝同和三十二集團軍司令上官雲相發報,要他們務必嚴格執行作戰計劃,集中兵力攻擊南昌。接著又給第一集團軍代司令高蔭槐、第三十集團軍司令王陵基去電,對兩支部隊慰勉一番,要求他們務必遵從前敵司令管羅卓英命令,堅決執行作戰計劃,阻擊日軍,確保反攻南昌成功()。最後,蔣介石又給羅卓英去電,把劉一民強調的三個節點重申一遍,要求羅卓英督率前線各部隊堅決執行軍委會決策,務必收復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