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五章 軍事論壇(1 / 2)

在反攻南昌的同時,日軍第11軍於5月1日調集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和騎兵第二、第四旅團等部,向第五戰區防區發動進攻,企圖解除武漢北部的要挾。第五戰區部隊在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揮下,將所屬部隊編為左、右兩集團軍和江防軍。制定了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區,據守重要城鎮,持久消耗日軍,伺機反擊的方針,與日軍展開了隨棗會戰。戰至5月12日,日軍攻占南陽地區唐河縣,我軍轉守為攻,將日軍主力一部包圍於襄陽東部平原地區,日軍紛紛撤離。至5月24日,除了隨縣縣城,日軍各部被迫退回出發陣地。

南昌會戰槍聲未停,隨棗會戰硝煙剛起,關東軍與蘇蒙軍隊在諾門坎地區就發生了沖突,諾門坎戰役的序幕拉開了。

這段時間,劉一民兩眼緊緊盯著南昌會戰、隨棗會戰和關東軍的動態,他要檢驗一下,自己想把日軍重新拉回到原來的歷史軌道上的努力到底能不能實現。

這段時間,日軍第十二軍為了補充鍛煉部隊和積蓄物資,暫停攻勢,各部隊糜集於膠濟路、宿縣以北津浦路、商丘以東隴海路,把三大交通干線變成了兵營,嚴防死守,八路軍也沒有大的作戰機會。劉一民干脆靜下心來,指揮各部隊埋頭發展根據地,把基礎夯扎實。只有南下部隊、冀魯邊部隊按照劉一民的指令,不打大隊及大隊以上規模的殲滅戰,不成建制地消滅鬼子,以小部隊分散展開游擊戰,通過游擊戰壓縮鬼子的占領區,組織發展地方武裝。

接到結束反攻南昌作戰和段朗如被槍斃、陳安寶殉國的通報後,劉一民氣得臉色都變成了青色,感覺自己兩次發電報提示蔣介石,結果竟然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簡直是豈有此理!

想想就覺得這反攻南昌作戰打得實在是窩囊,一味地命令部隊攻擊,攻城部隊卻連基本的步炮協同都沒有,簡直是拿士兵的生命當兒戲!各部隊協同也是一塌糊塗,充分體現了內部派系林立、抗命不尊的劣根性!

但是,想想南昌城下端著步槍、舉著手榴彈向小鬼子陣地發起沖鋒的勇士們,劉一民心情激盪,不能自己,下令教導師各根據地舉行悼念陳安寶將軍活動,自己也提筆寫下了《血染贛江別樣紅——悼念陳安寶將軍》一文。

文中,劉一民寫道:「我不認識陳安寶將軍,更不熟悉他的人生經歷。按說,我是沒有資格寫這篇悼念文章的。但是,知道陳將軍犧牲於南昌城下的消息後,我心里就浮起一個不畏強敵、冒著炮火勇猛進擊的勇士的形象。這形象和川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將軍、第十八集團軍教導師政治部副主任黃蘇將軍、第十八集團軍炮兵旅長李亦默將軍、堅持魯西抗戰的范築先將軍等無數犧牲的烈士們一起,形成了中人面對日寇的飛機坦克大炮無所畏懼、前赴後繼、拋灑一腔熱血的英雄浮雕。

陳安寶將軍在明知道我軍第一次攻擊南昌失敗、日軍援軍已至的情況下,沒有退縮,沒有找任何借口,沒有一絲猶豫,抱定革命軍人犧牲之決心,勇往直前地執行命令,硬著鬼子的槍口依然率領部隊攻擊前進。這不是不識時務,不是盲從,不是愚蠢,而是一種雖千難萬險勇赴國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不怕犧牲的精神,是每一個中人都應該進修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無論是何黨派,無論是軍人還是民眾,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游擊武裝,都能站在團結抗日的大旗下,與日寇作殊死搏斗,直到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而偉大的勝利。

和陳安國將軍相比,那些心存私心雜念、以至企圖步汪精衛後塵、與汪精衛之流眉來眼去、勾勾搭搭的人,應該捫心自問,應該羞愧汗顏,應該幡然悔悟。否則,何以對英烈?何以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鄉關故鄉?何以對史冊?

無論是中央軍、八路軍、桂軍、川軍、晉綏軍、滇軍,都是中隊。凡是中隊為抗日犧牲的勇士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烈,是應當入我們的英烈祠、上我們的紀念碑的,是應當當之無愧地享受中華民族後世萬代永遠急死供享的。其精神將千秋萬代永遠護佑我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發展壯大!」

劉一民的文章比較長,這里只節選一部分。

寫完後,劉一民叫來晶晶,讓他把文章拿去在山東、蘇皖地區根據地發表,並要以通稿形式向全國播發。

倪華走後這段時間,劉一民忙的昏天黑地的,天天都在拼命的工作。除了關注正面戰場形勢、指揮教導師的軍事斗爭外,集中精力指導各根據地的生產自救運動,要求、膠東、魯西、魯東南、泰沂中心根據地的部隊、機關、學校大規模開荒,養豬養雞養牛養羊,力爭實現自給自足。要求清河根據地集中開發黃河墾區,要求膠萊、魯中、魯東地區在根據地腹地搞好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生產。要求各根據地恢復和發展集市貿易,推進根據地商業流通。這是教導師東進後第一次動員部隊大規模發展生產,按劉一民的話說,就是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堅持敵後抗戰的物質基礎。

唐星櫻性格倔強。在一般人想來,她一定會來照顧劉一民,讓他回家去和兩個兒子團聚。不料,倪華走後唐星櫻似乎也在避嫌,連單獨來找劉一民一次都沒有。倒是岳母李韻還每天帶著孩子過來看看劉一民,讓他逗逗孩子們,放松一下心情。

晶晶來時,劉一民可能是剛寫完文章,胸中的激憤之情沒有完全泄盡,緊綳著臉,好像誰欠他二斗黑豆錢似的。

晶晶接過劉一民的稿子,認真看了一遍,裝進自己的皮包,然後就讓劉一民把軍裝換下來讓她拿回去洗洗。

劉一民滿腦子都是大事,想都沒想,進屋脫下軍裝就交給了晶晶。

晶晶這丫頭是玩筆桿子的,心思多,見劉一民當機立斷地把衣服交給自己去洗,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臉色也變得紅撲撲的,拿起衣服胡亂包了一下就跑了。

晶晶走後,劉一民腦子又回到了戰事上面。後來想想也豁然了,世界上的事情都有個發展過程,象,雖然在南昌會戰中吃了虧,但是也得到了教訓,以後不會再犯這種在准備不足的情況下攻擊日軍堅固設防城市了。接下來,就輪到名將薛岳真正登場了,後退決戰在薛岳手上會分發出驚人的魅力的。上高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怕是要把小鬼子打得滿地找牙的。等到將來連續換裝美式裝備,小鬼子就要吃大苦頭了。

至於隨棗會戰,劉一民原本想插上一杠,幫李宗仁擴大戰果,但是想一想以李宗仁之能和第五戰區、第一戰區聯手之力,日軍必定討不到好去。

唯一的變數就在諾門坎戰役,怎么樣才能讓日軍與蘇聯紅軍大打一場,讓蘇軍的飛機坦克大炮把小鬼子送回更多一點呢?

八路軍公審谷壽夫後,黃薇不斷醉心於《戰地通訊》的寫作,跑了好幾支部隊,跟著戰士們去夜襲鬼子據點,去打伏擊,人變得結實了,膽量也變大了。有這么多豐富的素材,下筆如有神助,一片片真實生動的稿件通過電波飛回大後方的文匯報,飛向世界各地。

有一次,黃薇隨部隊去夜襲日偽軍一個據點,回來後住在老房東家,房東大娘給她烙煎餅吃。吃著吃著,大娘就問:「閨女,我看隊伍上的女兵都穿著八路軍軍裝,你怎么沒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