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沱河夜航(1 / 2)

第七七五章 沱河夜航

就在王大湖、王新運率領教一團殺向靈璧縣城的時候,教一旅教三團團長陳錦綉率領教三團和配屬的炮兵撲向了五河縣()。

「五河五條河,淮澮漴潼沱」。這是古人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五河縣境內有淮河、澮河、沱河、崇河、潼河五條河流,而且都交匯於五河口鎮,五河縣名也是由此而來。不過,到了清末的時候,五河境內的河流已經只有三條了。

五河由於水運四通八達,抗戰前已經成了皖東北的糧食集散地,光是縣城的順河街上就有70家大糧行、小糧店四十家。這些糧行,主要是收購皖東北的糧食,運往上海、廣州、天津的面粉加工廠、榨油廠。等到蚌埠寶興、信豐兩家面粉廠建成後,五河縣城順河街的糧行主要就近供應這兩大面粉廠()。據戰前統計,1937年,五河縣糧食貿易量就達四萬石,約6000噸。僅小麥一項就達3萬石、5100噸。

戰前的淮河,漁船、貨船等各類船只達到一萬余艘,運的貨物也五花八門,不但有糧食,還有毛竹、劈材等。劈材是居家過日子燒火用,竹子主要是用來做竹器。五河水運發達,加上是皖東北的糧食集散地,帶動著整個縣城都百業興旺。舉個例子吧,順河街上的「義和釣店」,年產魚鉤就達30余萬把,品種有地釣、線鉤、白步鉤、掛鉤、滑鉤、扒鉤、棚鉤等,種類繁多、質量上乘,遠銷省內外,名氣很大。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戰前外地人都把五河縣城叫做小上海。

可惜這一切都由於該死的小鬼子而結束了。

日軍是在1938年元月第一次轟炸五河的。到四月份,日軍從潛伏在五河縣城的特務處得知,五河縣長金變三,保管有兩船軍火,開始連續七天對五河縣城狂轟濫炸。第一天,日軍重點轟炸了停泊在順河集的幾十條船只,炸死了幾十個船民,船只也全部被炸毀。而縣長金變三在日機轟炸時藏在黌學堂里,摟著一個小孩說:「飛機來了!不要哭!」第二天,他就不見了。所以當時有人說:「日本鬼空中占領,金變三聞風而逃。」次日,三架日機再次轟炸五河縣城,投下了二十多枚炸彈和燃燒彈,炸毀房屋2000間,炸死炸傷無辜百姓六、七百人。隔了五天,日機又來轟炸。這次日機故技重施,投擲炸彈和燃燒彈,炸毀4000間房子,把五河縣城變成了廢墟。到去年九月,日機又一次開始轟炸。這個時候縣城的居民大部分都逃散了,剩下逃不走就搭個葦席棚子,掙扎在死亡線上。就這日機也不放過,對著葦席棚子投擲炸彈和燃燒彈。

就在此時,五河縣趙蘭階和宋廣生等四個民族敗類竟公然前往蚌埠,向蚌埠的日偽當局請求成立五河縣日偽政府。返回途中,趙蘭階被五河一區區長王贊虞逮捕,交給縣長李東逸槍斃。

這個李東逸是盛子瑾到皖東北後任命的五河縣長,是堅持抗日的。可惜,小鬼子攻占了五河,李東逸只好率領縣常備隊撤離縣城。讓李東逸想不到的是,今年五月份,安徽省政府竟然給他了個記大過處分()。

這個時候,五河境內已經遍布日偽據點。

陳錦綉自己不知道,由於劉一民的出現,他的命運發生了極大改變。要知道,歷史上在去年他就犧牲了,而且被日軍的炮火炸得屍骨無存。

陳錦綉他們是在靈璧與宿縣之間插向五河的。到沱河邊的時候,正趕上津浦路上固鎮的鬼子到沱河一帶掃盪,船只都被日軍集中到沱河南岸。

沱河,古代又稱交水,源出宿縣柴蘆湖,是隋煬帝大業元年開鑿的一條聯接黃、淮、長江三大水系的運渠,也是唐宋元明清歷代傳統水運線路,還是淮河的一大支流。這個時候,由於航道失修,沱河早已沒有了史書上記載的「歲嘈江、淮、湖、浙運米百萬及東南之鄉,百物眾寶不可勝計」的盛況,只能通行幾噸重的木船。

日軍正在掃盪,又把船只集中了起來,教三團要想渡河就不得不動腦筋了。

到了晚上,配合教三團奪取五河的特戰二中隊在趙勇剛的率領下,身背葫蘆跳進沱河,武裝泅渡,摸到了日軍的宿營地。

趙勇剛自從在夾溝附近與唐秀兒激戰受傷後,在醫院躺了幾天就返回了部隊,這次率隊隨教一旅、新一旅行動。由於考慮到距離五河縣城較遠,教三團兵力有限,高原和程翠林把二中隊配屬給教三團,希望能夠幫助教三團以偷襲手法奪取五河。

干掉日軍哨兵、摸到日軍宿營地後,趙勇剛的眼睛就要噴出火來了。只見日軍在岸邊立了一排木樁子,每個木樁子上面都綁著人,血都凝固了,看樣子怕是早已死了。日軍營地里到是嘈雜的很,趙勇剛摸到里面一看,地上放了十幾塊木板,每個木板上都是一個中國女人,手腳都被用繩子綁在木板上,日軍士兵正在上面發泄。每一木板前,還站著排隊等候的日軍士兵。聽不到女人們的哭喊聲,估計都昏死過去了。倒是那些日軍士兵,嘻嘻哈哈,連說帶比劃,興奮的很。

眼睛的趙勇剛,發出了手語命令,特戰二中隊的勇士們借著夜色掩護,背著八一自動步槍,提著帶消音器的手槍,嘴里叼著短刀,就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