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0三章 抗日山(1 / 2)

第八0三章抗日山

從羽山腳下到贛榆西部蘇魯兩省交界的夾谷山,距離並不是太遠,也就七、八十里的路程()。劉一民率領部隊策馬驅車,中午時分趕到了夾谷山南端的馬鞍山。

下馬一看,山不高,偏僻、荒涼。隨行的鮑文倒抽一口涼氣,師長選來選去竟然選到了這里,就囁嚅著說:「師長,這里未免太冷清了吧?」

劉一民心里也覺得荒涼,遠不如蒙山之陽萬壽宮陳瑤光墓地的景色,但是想一想後世抗日山的威名,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馬鞍山現在荒涼偏僻,將來會因為我們的烈士安葬在這里而名揚四海。就是這里了,開始踏勘吧!」

劉一民抱著晶晶的遺體沿著山間小路一路從山腳走到山頂,縱目四望,只見身後夾谷山綿延起伏、巍巍峨峨,眼前平疇沃野、丘陵起伏、河湖棋布,這才感覺到馬鞍山的不凡。

想想歷史上這抗日山是由符竹庭親自踏勘挑選的地方,而且他犧牲後就葬在這里,劉一民心里有股說不出的滋味,覺得人的命運可能能夠改變,也可能無法改變。象黃蘇,那么傑出優秀,原想著自己已經改變了他的命運,誰知最後還是犧牲在了肥北山區,只不過犧牲的時間、地點和歷史上不同而已()。這符竹庭現在擔任教六旅政委兼新六旅政委、旅長,堅持冀魯邊抗戰,身邊又有自己挑選的一個小隊的特種兵做他的警衛,只要今後不讓他到這贛榆來,應該可以改變歷史的宿命了。

到了這時,鮑文也覺得這里不錯,坐北朝南,地勢、風景都好,心里暗暗誇贊劉一民的眼光,就說:「師長,到山上一看,就覺得很好。趕緊定地方,好讓工兵抓緊施工。」

劉一民看完地勢,就對鮑文說:「這馬鞍山以後改名叫抗日山,一會兒我寫好抗日山的山名,將來施工時,在山腳下建立石牌樓,將抗日山的名字鐫刻在石牌樓上。整體布局我說一下你記住。」

鮑文手里就拿著本和筆,趕緊就地坐下,把本子墊在膝蓋上,聚精會神地聽劉一民說。

劉一民把晶晶的遺體放到戰士們支起的擔架上,直起身,再次朝四周觀察一邊,然後說到:「我們要把抗日山修建成庄嚴肅穆的抗日烈士陵園,供子孫後代永遠瞻仰。因此,陵園規劃時要高。一是參照園林藝術在山腳下修建水面、游廊、紀念廣場,把祭奠、旅游、休閑融為一體。紀念廣場上要建立八路軍教導師烈士紀念堂,氣勢要恢弘、規模要超前,把我軍北上抗戰以來歷次戰役制成沙盤展出,將全師殉國將士姓名、籍貫、部隊番號、犧牲時間、地點一一鐫刻展出,著名烈士開辟專門紀念室,展出生平事跡、遺物、著述,象李成毅、李東海、郭征、陳瑤光等領導和著名戰斗英雄,都要專室、專版紀念。黃蘇、李亦默、晶晶要單獨建紀念館,供後人參觀瞻仰。二是從山腳到山頂修建陵園祭奠主干道,全部用條石鋪成台階,在山頂建立八路軍教導師抗日烈士紀念塔,塔頂雕塑八路軍戰士一手擎旗、一手握槍雕像,展示我軍頂天立地、浩氣凜然的形象。塔身正面由我題寫抗日烈士紀念塔名額,基座上鐫刻我軍抗戰歷次重大戰役英烈浮雕,塔身其它幾面鐫刻主席、周副主席、總司令等領袖題詞和山東局、山東抗日民主參議會、山東省軍區、教導師及劉、羅首長獻詞。紀念塔建成之日,山東局、山東抗日民主參議會、山東省軍區、教導師師部、各旅、行署首長及英模代表在這里舉行公祭大會,同時表彰我軍北上抗日以來歷次戰役涌現的戰斗英雄,授予英雄稱號,頒發紀念獎章。頒發給犧牲烈士的獎章、證書保存在紀念堂里,永志紀念()。三是以祭奠主干道為區分,設東、西兩個墓葬區,依據山勢修成不同坡段,分區安葬烈士。每個區安葬不同戰役烈士,都要建單獨的紀念塔。象警衛二連這樣的英雄集體,一定要單獨建塔紀念。每座烈士墓都要有墓碑,鐫刻姓名、籍貫、番號、犧牲時間、地點和英雄事跡簡介。以後,我軍在山東、蘇北、皖東北作戰犧牲烈士都要運回抗日山安葬,每年清明節由山東抗日民主參議會、山東軍區主要領導親赴抗日山主持公祭。」

劉一民說完,鮑文抬起頭說:「師長,按照你的設想,這抗日山會變得碧波盪漾、山峰巍峨,不但鳥語花香,還會庄嚴得猶如聖地,成為我軍犧牲將士的英靈安歇地。將來,要是我犧牲了,你得記著把我運到這里安葬。」

不等他說完,劉一民就一巴掌扇過去,打得鮑文的臉一下變得紅腫紅腫。

劉一民黑桑著臉,大聲罵道:「瞎說什么?再敢瞎說我把你撤職,送回陝西中央黨校學習,永遠不准上戰場。你給老子記住,打仗不是為了犧牲,是為了勝利。將來勝利了,有多少大事、難事等著你去辦,怎么能不珍惜自己、輕言犧牲呢?你是不是覺得我的眼淚還沒有流干,想讓我早點傷心死?好好活著,我還等著喝你的喜酒、你兒子的喜酒、你孫子的喜酒呢!」

鮑文什么時候挨過打,什么時候想過劉一民會打戰友,呆呆地看著劉一民,半天才哇地一聲哭了出來,邊哭邊說:「師長,我是為犧牲的戰友傷心啊!我心里難受啊,想和他們作伴啊!」

劉一民不理他,等他哭夠了,這才掏出兩根煙,自己點上一根,扔給鮑文一根,抽完,把煙頭摁滅,這才領著他走到右手邊一塊緩坡上,扒開草叢,看了看土色,感覺很滿意,這才從一個戰士手里要過一把工兵鎬,踩著腳步丈量,走了八八六十四步,按照八卦方位,點下八八六十四個樹穴,然後才在正中間點下晶晶的墓穴位置。

點完後,劉一民對鮑文交待到,正面建六角形紀念亭,四周種植四株石榴樹、四株梅花、四株桃樹、四株杏樹、四株梨樹、四株蘋果樹,亭子正面建荷花池,左側建碑亭,安放山東局、山東軍區、山東抗日抗日民主參議會紀念碑;左側建碑亭,安放同樣安放紀念碑,鐫刻劉一民自己撰寫的紀念碑文()。亭內安放晶晶看書寫作坐像,用東海縣水晶雕成。雕像後背,鐫刻「巾幗奇葩、流芳千古。八路軍教導師師長劉一民紀念」字樣。紀念亭後為陵寢,圓形,山頂做成睡蓮狀,遍植睡蓮。墓道、墓室一律用青磚或條石券拱,正廳懸掛晶晶畫像,畫像下用水晶雕刻成一叢叢潔白的睡蓮,象征永遠供享。棺木所放墓室要看情況,如果不潮濕,直接砌台安放。如果潮濕,要用四根鋼索把棺木拉起,造成懸棺。整個陵寢四周按照剛才所點穴位栽植六十四棵松樹。

考慮到工程量大,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完工,劉一民交待說集中力量造墓,明日下葬。其它的以後逐漸建設。

鮑文聽劉一民交待的如此詳細,陵寢規格又如此之高,超出了他的想象,這才知道晶晶在劉一民心目中的位置,就建議說,請師長找人盡快給晶晶畫像,要不然的話,等人一入土,再想畫出真實的畫像就難了。

劉一民要求的確實有點高,但是也並不是辦不到,象水晶,這個時候東海就有水晶礦,價錢也很便宜,一塊銀元都能買很大一塊,戰亂年代賣都賣不出去,還得防著小鬼子搶,買一點用到烈士陵園也是天經地義的。

鮑文把劉一民的規劃記得清清楚楚,有工兵一團在,里面有擅長設計的技術人員,很快就劃出了大致草圖,劉一民看後還算滿意,就讓鮑文組織部隊立即開挖墓穴,同時要求臨沭、莒縣、贛榆各級抗日政權把購買的棺木往馬鞍山運,務必於夜間運到。

劉一民靜下心來,就在山頂上支起畫夾,為晶晶畫讀書寫字的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