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四章 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上)(1 / 2)

第八四四章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上)

劉一民的電報到的非常及時,此時,雖然已是深夜,淥口第九戰區前線指揮所里卻是燈火通明,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第九戰區司令官陳誠赫然在座()。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臉漲的通紅,正在與二人爭辯。

日軍今天突破汨羅江防線後,薛岳上午在長沙召開了緊急會議,針對目前戰場態勢研究對策。會議決定you敵至長沙郊區實行反包圍與敵決戰、進而將其殲滅的作戰方案。接著,薛岳令戰區直轄第4軍及炮兵向岳麓山、長沙及其東北地區前進,占領進攻出發陣地,第9戰區前線指揮所則移駐淥口。

薛岳之所以進行如此部署,是因為第九戰區對日軍可能到來的進攻早有准備。

自從南昌會戰和隨棗會戰結束,日軍解決了武漢東南方向的壓力,也鞏固了武漢北面的陣地,打通了攻擊長沙的通道,作為日軍戰略機動力量的第11軍,為了徹底鞏固武漢地區,必然會向長沙發起進攻()。只要日軍攻占長沙,就可以南下與華南日軍會師,日軍侵華的整個棋盤就全部活了。這一點,中日雙方都明白。

應該說,抗日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中國在總體戰略上沒有出現太大的失誤,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結合,把日軍這頭瘋牛的手腳基本上給捆住了,小鬼子再也不敢叫囂什么速戰速決了。相反,人雖然在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攻占南京、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等單個戰役行動上打的有板有眼、可圈可點,不乏經典之作,但是在整體戰略上卻是思想混亂、幾個方面軍各行其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明顯輸了一著。比如山東、蘇皖地區的日軍被八路軍揍的滿地找牙,正常情況下,日軍應該集中全力徹底消滅華北抗戰的中堅力量八路軍才是,但日軍卻多向攻擊,華北方面軍第一軍要集中力量在山西作戰,華中方面軍要打武漢會戰、南昌會戰,華南日軍磨刀霍霍准備攻占南寧,關東軍更絕,根本不管關內日軍死活,與蘇軍開戰。這可是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日軍這樣的戰略態勢,不知道是自恃戰斗力強橫、根本不把中隊看在眼里呢還是根本就不懂戰略。恐怕找個北海道漁夫來決策,都不會這樣胡鬧台。

這樣的戰略,日軍不敗,沒有天理!

薛岳是中華民族抗日名將,豈會看不出日軍的問題?因此,受命鎮守湖南後,薛岳在就職儀式上就說:「湖南占東南地區最重要位置,是抗戰最有利的地位。我們今後的生命只有放在湖南,湖南存則與之存,湖南亡則與之亡。」

誓言錚錚,可昭日月!

9月初,判明日軍即將發動對長沙的進攻後,薛岳根據劉一民在南昌會戰時給他的電報中提出的讓開大道、占領兩翼、後退決戰的思路,制定了天爐戰法,決心依據湖南地勢布防,左倚洞庭湖,右憑幕阜山,以其間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河這四條河做為遲滯日軍的依據,並徹底實施「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做法,將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機動力消除。作戰總體方針是「後退決戰,爭取外圍」。以且戰且退做法在四河與幕阜山間游移、攻擊,然後後撤躲藏,將日軍拖入四河之中,最後再以長沙城中主力與外圍藏在山林中的部隊合圍深入四河中的日軍()。

這個部署無疑是正確的,特別是其中的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作法,與八路軍的依靠人民、打人民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湘北的老百姓,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支援我軍與日軍作戰,不但破壞了所有公路,還把戰場上的土地全部深翻一遍,這樣就讓日軍的機械化優勢dang然無存,汽車想跑都跑不起來。

岡村寧次這人啊,號稱中國通,自認為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無所不通,甚至連各派系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但是,這一次他失算了。他認為占領武漢後,蔣介石國民政府退居重慶,加上汪精衛投降,中國政府軍已經軍心渙散,只要有飛機配合,完全可以用一個大隊擊潰一個師。

岡村寧次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是有實踐經驗支持的。

南昌會戰剛剛過去,中隊攻不動106師團一部據守的南昌城,讓岡村寧次把的戰斗力徹底看扁了。認為只要有飛機、坦克配合,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對上一個師,就能擊潰對手。因此,這次在兵力配備上岡村寧次更膽大了,一改過去日軍一個聯隊對一個師的兵力配備計算辦法,用一個步兵大隊對一個師,只是動用了第六師團、第15師團、第10六師團三個師團和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第101師團的兩個旅團的兵力。日軍與中國第九戰區50萬兵力相比,差距為一比五。實際參戰兵力相比為一比四。

岡村寧次哪里知道,長沙城的薛岳已經支好了火爐,要把他放到火爐上烘烤了。

讓岡村寧次更想不到的是,不但湖南民眾發動起來了,就是擔任湘北防守任務的各部隊那也不是軟柿子。關麟征統帥的15集團軍是中央軍精銳,中下級軍官全部是黃埔畢業生。可不象岡村寧次想的那樣,中隊並沒有軍心渙散,蔣介石對中央軍的統治力強的超出岡村寧次想象!當年蔣介石下野,黃埔軍官都誓死相隨,把他們的校長重新推上領袖寶座,何況現在戰局遠沒有到崩潰的時候呢?而且,八路軍教導師的輝煌戰績把中央軍中黃埔系中下級軍官刺ji得嗷嗷叫,刀磨的鋒利鋒利,急於和小鬼子見個真章呢()!

筆架山,只是岳陽縣筻口鎮新牆河北岸一座不起眼的山頭,站在山頂四下瞭望,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山腳下是靜靜流淌的新牆河。新牆河南岸,平疇沃野,地勢開闊,無險可守。

國民革命軍關麟征第十五集團軍張耀明第52軍覃異之195師1131團第3營營長史恩華率部隊已經和日軍血戰兩天兩夜了,此刻他率部從草鞋嶺轉移到了筆架山,這里是新牆河防線的最後陣地。

兩天兩夜,日寇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輪番向我新牆河以北的第15集團軍防線猛攻,只要風向一對,日軍就施放毒氣,仗打的很苦,史恩華一個營500個弟兄,現在只剩下250人了,整整陣亡一半。

從9月20日接敵到今天9月22日,ji戰已經進入第三天了。師長覃異之打來了電話:「史營長,你部任務已達成,如無法堅持,不得已時可向東撤。」

史恩華這年29歲,是黃埔八期畢業生。他的哥哥史恩榮是黃埔七期畢業生,在台兒庄會戰中壯烈殉國,年僅31歲,留下了一個年僅2歲的小姑娘。接到哥哥殉國的消息後,新婚三天的史恩華拋下眼淚漣漣的新娘,返回部隊,從此再沒有回去過。

史恩華拿著電話聽筒,眼睛看著山坡下蜂擁而至的日軍,眼睛里meng上了一層薄霧,似乎那250名戰死的弟兄都在看著他:「報告師長: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職誓與陣地共存亡!」

這是史恩華與他的上司的最後一次通話。

小鬼子開始攻擊了,八架日機飛到了三個小山頭組成的筆架山,炸彈呼嘯著落下來,爆炸聲帶著一蓬蓬泥土、樹枝、草葉四處蓬散,把陣地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

鬼子飛機轟炸完後,步兵上來了。看樣子是一個中隊,不用說,小鬼子是看著筆架山低低矮矮的,覺得不可能有太多的守軍()。

史恩華提著駁殼槍出了掩蔽部,撲進了戰壕。

52軍是中央軍精銳,訓練有素,戰士們見慣了小鬼子的伎倆,知道怎么躲避小鬼子飛機的狂轟濫炸。此刻,一個個都從戰壕的泥土中鑽了出來,抖落身上的泥土,罵罵咧咧地架好槍,黑洞洞的槍口指向了撲上來的小鬼子。

看看到了射程以內了,史恩華大吼一聲「打」,手里的駁殼槍朝著一個端著步槍邊走邊射擊的鬼子打了過去。霎時間,陣地上槍聲大作,馬克沁姆、捷克式、中正式全部開火,子彈朝著小鬼子射去,一下就把正往小山頭上進攻的鬼子打得紛紛摔到。

進攻的是第六師團的鬼子,這幫家伙強橫的很,遇到打擊吃了虧後竟然不退,就地利用地形架起機槍、擲彈筒,開始與守軍對射。

時間不長,鬼子的支援炮火開炮了,炮彈接二連三地在守軍陣地上爆炸,弟兄們的血在戰壕里流淌。

好不容易等到鬼子炮火停止,史恩華操起一支步槍,吼道:「機槍掩護,手榴彈准備,弟兄們,跟我沖,把小鬼子壓下去!」

吼完,史恩華一手操沖鋒槍,一手抓了個手榴彈,躍出戰壕,撲向了小鬼子。

在他身後,是吶喊著撲出戰壕的中國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