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三章 沈鴻烈走了(1 / 2)

剛者易折,上善若水()。

什么是斗爭?斗爭就是既斗且半,斗要憑力量,爭就要靠技巧了。

劉一民現在算是徹底想明白了,干草命並不簡單,僅憑一腔熱血和忠誠是不夠的,還必須講斗爭策略。沒有靈活正確的斗爭策略,不被敵人滅掉也會被自己人滅掉。

不說別人,想想歷史上羅榮桓在山東獨立支撐大局,既要與日偽軍拼命,又要反頑,不講斗爭策略怎么能行?

劉一民對驅逐沈鴻烈一事一點都不後悔,也沒半點內疚。雖然此時的沈鴻烈沒有了歷史上在山東的威勢,也沒有發動大的摩擦,但是他總是在搞小動作,象委任秦啟榮去魯中擔任游擊第五縱隊司令等。有他在,山東的**勢力早晚會搞出大動靜來的,那可都是讓八路軍干部戰士莫名其妙掉腦袋的事情啊!因此,早攆走早好!

當然,攆沈鴻烈的手段有欠光明。但這是策略,是不得不用的策略。如果當時羅榮桓也不在大店,換上一個政治能力稍微差一點或者是只講服從統一戰線的同志,說不定沈鴻烈和新四師真的就開進大店了。等自己回來,連個窩都沒了,搞不好後勤基地都會被沈鴻烈、於學忠端掉。戰爭年代,什么事情不能發生啊?

現在的劉一民,不能說變狡猾了,變狠了,只能說政治上更成熟了。

沈鴻烈是在大店用八路軍的電台發的通電()。

劉一民怕沈鴻烈回到駐地向蔣介石一匯報今天的惡人就白當了。

上次在濟南就是這樣,都把山東省政府財政廳長王向榮給抓起來了交給沈鴻烈了,沈鴻烈也明確表示要走了,結果隔了一個晚上就又變卦了。這次都徹底撕破臉了,可不能再讓蔣介石把事情給攪黃了。因此,沈鴻烈的辭職通電就只能在大店發了。

沈鴻烈的通電一發,一下子就震動了國共雙方首腦。

這個時代的人,就職要發通電,辭職也要發通電似乎總是怕別人不知道似的。不要說沈鴻烈這樣的堂堂山東省政府〖主〗席了,就是那些各se游擊縱隊、支隊,但凡有電台,拉隊伍開張時,也都是要發通電的。

〖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很快就來電詢問劉、羅是否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沈鴻烈怎么會通電辭職?

向〖中〗央報告的事就不用劉一民、羅榮桓親自去辦了。現在教導師副政委譚政和政治部主任蔡中都在大店,兩個人又都參與了接待於學忠和沈鴻烈目睹了劉、羅智斗沈鴻烈的精彩場面直把給〖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的回電寫得猶如明傳奇一般,現場情景歷歷在目。

朱、彭的回電來的也快,上面只是寥寥數語:,「趕走沈鴻烈,搬掉了一塊絆腳石。教導師主力結束休整後,應以打破日軍交通封鎖為目的,擇機發起攻勢作戰,擴大魯南根據地,恢復和鞏固魯中、清河、

膠萊根據地策應山西我軍作戰。」

**回電說,早就該攆沈鴻烈走了,搞什么國共合作新模式,純粹是異想天開!統一戰線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要靠斗爭才能建立的!忘記了與國民黨的斗爭早晚都要吃大虧。沈鴻烈在山東只能制造麻煩,於山東抗戰無補。劉、羅此舉,不動一兵一槍,驅逐國民黨山東省〖主〗席,誠可謂大智大勇()。

沈鴻烈走後,蔣介石必不甘心山東全面落入我軍控制之中仍然會派新的省〖主〗席,也可能讓於學忠或者於部高級干部接任。但於學忠部是東北軍,在山東屬於客軍不可能有沈鴻烈在山東的影響,不足為慮。對於部應以統戰為主,促使於部與我軍團結抗日。

**在電報中通報了山西、河北方面的一些情況。

按照〖主〗席在電報中通報的情況,經過上次劉一民親赴古賢做閻錫山的工作後,晉綏軍打的很不錯。但是最近有了新動向,晉綏軍駐地牆上都粉刷上了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統一軍令、統一政令等標語。

據薄一bo報告,閻錫山最近正醞釀搞新的政權領導體系改草,准備以晉綏軍的師長兼行署專員、團長兼縣長。這樣以來,晉綏軍根據地內由犧盟會控制的那些縣政府就可能被改組。閻錫山要收權,我黨要擴大根據地,勢必引起沖突,搞不好會發生摩擦。特別是山西新軍,與舊軍的矛盾沖突有表面化趨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國民黨開始加快執行五屆五中全會制定的防共、**、限共、溶共政策了。

〖主〗席提醒劉、羅注意,要特別關注於學忠部動向,統戰也不是萬能的,決不能掉以輕心,以免被突然襲擊,吃大虧。

此時,正是第一次長沙會戰即將收宮的時候,日軍全線潰敗,我軍全線追擊,正在興頭上的蔣介石收到沈鴻烈的辭職通電後,感覺莫名奇妙,以為是於學忠和沈鴻烈兩個徹底鬧翻了,導致沈鴻烈一氣之下通電辭職了。

蔣介石當即命令給於學忠和沈鴻烈發報,要他們報告到底怎么回事?

於學忠和沈鴻烈都不在駐地,無法回電。蔣介石等不及,叫來了正在重慶的張學良,嚴詞呵斥東北軍不碩大局。不識大體。於學忠和沈鴻烈都是東北軍老人,一個陸軍上將,一個海軍上將,又擔負著在山東堅持抗戰、限制共黨發展的重任,怎么就這么不懂事,鬧什么鬧?今天於學忠發報告沈鴻烈,明天沈鴻烈發報告於學忠,都恨不得將對方置於死地,全然不顧黨國利益()。

最後,蔣介石指著張學良的鼻子咆哮:「這樣下去是要倒霉地!」

張學良那脾氣如何能受得了蔣介石的氣?兩個人叮叮咣咣就吵開了。宋美齡再次扮演了滅火隊的角se,總算是把張學良勸走了。

氣哼哼的蔣介石這個時候尚未想起劉一民與沈鴻烈辭職有什么直接關系。在他印象中,劉一民和沈鴻烈似乎還很能談得來,沈鴻烈還報告說劉一民企圖拉他創辦海軍學校,這說明劉一民很看重沈鴻烈的才能。

直到蘇魯戰區司令長官部和山東省政府報告說於司令長官和沈〖主〗席去拜訪八路軍教導師長劉一民了,蔣介石這才如夢初醒,想到了沈鴻烈辭職八成與劉一民脫不了干系。

沈醉拿著蔣介石的電報來見劉一民了。

劉一民的態度很好,告訴沈醉說這事是沈主尊自己的決定,具體情況請沈醉去問沈鴻到讓沈鴻烈直接給蔣委員長發電報說明情況。

沈鴻烈的辭職通電已經發了,全國都知道了,劉一民也不怕再有其它變故了。總不能沈鴻烈再發個電報說前電作廢吧?他丟不起那個人。

沈醉去見沈鴻烈的時候,沈鴻烈正和隨行的秘書處長、警衛在一起,安全的很,〖自〗由的很。

此時的沈鴻烈也曾想到這是劉一民一點證據攆自己出魯,但更多的是想自己太倒霉了在不合適的時候提了不合適的要求引起八路軍懷疑。八路軍死了那么多人,任何一個疑點都不會放過,何況自己的疑點那么大呢?

沈鴻烈給蔣介石回電了,很簡單,就是「提出把省政府、新四師開進大店的時間,正是劉一民在隴海路被日軍伏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