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0章 魯南戰役(三)(1 / 2)

魯南戰役的亂戰特點越來越明顯了()。

10月8日晚上,除了王南湖的魯東南支隊、王建安的泰西警備旅、張海濤的泰安支隊、於學忠的蘇魯戰區部隊在隴海路、津浦路、費縣和日軍乒乒乓乓干了一夜外,山東我軍抓住夜晚日機不能出動的良機,大打特打,和日偽軍展開了ji戰。

劉建立指揮教二旅、教六旅、新二旅三個主力旅,以平推的態勢,繼續橫掃黃河以北、津浦路西地區的日偽據點,跟在三個主力旅後面的,是魯西地區各縣的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一支支、一隊隊,向魯西北的日偽軍卷去,打得日偽軍哭爹叫娘,紛紛向津浦路逃跑()。

濟南地區的袁國平、許光達指揮濟南警備旅、魯中警備旅、清河警備旅打的更歡。

本來,濟南地區就是日偽軍統治最嚴密的地區,漢jian多、偽軍多、日軍的憲兵特務多。八路軍攻占濟南後,把濟南地區的日偽政權體系連根拔起。但是,**和八路軍是講政策的,惡跡斑斑的漢jian好說,從嚴懲處。對那些跟著日偽軍和漢井混飯吃、劣跡不是太大的人,就不能簡單地槍斃了事,只能教育釋放。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游手好閑之徒,其中的絕大多數不可能洗心萃面,為了糊口,他們還會繼續跟著日偽軍混。加上攻占濟南時八路軍是直接向濟南攻擊,周邊地區許多漢jian武裝有逃跑的路軍撤離濟南後這些漢jian武裝和跟著日偽軍混飯吃的家伙就重操舊業,成了日偽軍的幫凶,幫助日偽軍恢復濟南地區的統治。這樣一來,濟南地區的斗爭就變得異常殘酷、

異常艱難。

日偽軍在濟南地區又是建立偽政權,又是修據點,逼得濟南警備旅和各縣地方政權、地方武裝不得不轉入地下。

日偽軍在濟南地區搞的強化治安〖運〗動很有特se,先是搞奴化教育,要求學校專門配備〖日〗本教師,開設日文課程報紙必須宣傳大東亞共榮,戲班子演出前必須先宣傳日滿華一體,連街上拉黃包車的都必須在車上插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五se旗。接著就是搞懷柔政策,比如鼓勵老百姓到各縣城和濟南市做生意、糶糧食之類的。最搞笑的是日軍還從國內弄來了幾輛公共汽車,專門從濟南發往周邊各縣,老百姓坐車不但不掏錢,還給每人發兩塊〖日〗本糖。最後就是殘酷的高壓政策。

日軍不但在公路、鐵路沿線和集鎮設據點、建〖警〗察所還經常組織掃dang抓住八路軍地方干部、游擊隊晏、民兵一律殺頭()。濟南城頭和周邊各縣城的城頭上天天都掛著人頭,漢jian們還在旁邊敲鑼吆喝:,「這就是通共的下場」!

多田駿實行囚籠政策後,山東日偽軍把濟南地區作為實驗區,大力推行良民證制度,凡是占歲以上的人都得申領良民證。只要沒有良民證,就按通共對待,不是槍斃就是活埋。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了向日偽軍算賬的時候,濟南地區的八路軍地方武裝全部行動起來了配合濟南警備旅、魯中警備旅、清河警備旅展開了反攻。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都從地道里鑽了出來,挑著地雷,抱著炸葯包,跟在主力後面。八路軍打日偽軍據點,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就去打偽〖警〗察所、偽自衛團和維持會配合的天衣無縫。

袁國平、許光達按照師部的作戰計劃,抓住日偽軍在濟南地區廣布據點、兵力分散的特點,把三個旅展開,以團、營為單位,利用地道網絡,專找日偽軍小據點下手。八路軍一個營對付一牟卜隊的鬼子或者是一個連的偽軍以多打少,一打一個准。看似戰果不大,但積少成多算下來也非常可觀。僅僅是兩個晚上,就把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飯田貞固打得直叫喚說是濟南治安形勢大大的不穩。

泰西戰役結束後,在八路軍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調動下,魯西南的日軍都被吸引到了隴海路沿線。魯西南警備旅旅長陳士渠把旅部設到了菏澤,將部隊全面展開,建立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

這個時候的魯西南,窮而且亂,不但有國民黨潰散武裝,還有土匪和各種幫會武裝。退回隴海路的日軍第三十八師團和駐濟寧兗州的第二十七師團經常派部隊到魯西南地區掃dang,搶糧抓丁。魯西南軍區司令高原又率領教一旅、新一旅隨劉一民行動,僅靠魯西南警備旅來控制魯西南,力量就顯得弱了一點。

魯西南的復雜局勢難不倒陳士渠。說起陳士渠,可不簡單。他父、祖三輩行伍。紅軍初創時就是雷連長,是**最得意的紅軍名將之一,對我軍發動群眾、擴大部隊的真諦感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