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九章 驚變(下)(1 / 2)

於學忠苦笑不得的原因是蔣介石給他弄了塊燙年的山芋,也不知道這委員長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團結抗日就是了,為什么非要發這封電報呢?難道就憑電報上那幾行字就能讓劉一民聽命於蘇魯戰區總司令部么?簡直是異想天開()!

不等於學忠說話,王敬軒接著就建議召開山東省軍政聯系會議,傳達軍委翎旨示精神,解決統一指揮、統一劃分防區、統一地方行政、統一籌措給養糧秣等問題。

蘇魯戰區總司令部秘書長周從政心里熱乎乎的,因為他已接到了蔣委員長召見他的電報,知道於學忠的保薦起作用了。見過蔣介石之後,很可能他就是山東省〖主〗席了,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雖然這個省〖主〗席是敵後游擊〖主〗席,但那畢竟是省〖主〗席。因此,周從政向於學忠報告,是不是考慮把戰區總司令部遷往臨沂,因為軍委會電報上說的清楚,蘇魯戰區總司令部駐臨沂。如果戰區總司令部和山東省政府能夠在臨沂站住腳,就可以擴大干部培訓班規模,為重整山東省的基層政權提供干部。而且,還可以以分來的〖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學生為骨干,培養軍事干部,充實各保安旅的基層指揮力量,把各保安旅變成真正的正規軍。

於學忠雖然哭笑不得,覺得王敬軒、周復、周從政都是異想天開,但是心底里也有一種躍躍yu試的想法,軍委會的電報等於是把山東交給他於學忠和東北軍了,這對於眼下無根之萍一樣的東北軍來說,太難得了。就算八路軍教導師不服從戰區指揮、不受他於學忠節制,那還有山東地方武裝的十個游擊縱隊和三十四個保安旅呢!雖然這些地方武裝大多數人數不多、戰斗力不強,但東北軍不缺練兵人才,只要假以時日,於學忠相信可以將這些地方武裝訓練成精銳之師的。

當然,這也只是心里的一絲秘不示人的想法,於學忠知道,雖然有軍委會統一山東軍事指揮、統一山東行政的命令,那也得八路草同意才行。而且,以他多年宦海沉浮、軍界滾打的經驗,八路軍是不會同意的。八路軍不同意,軍委會的命令就是一紙空文,只能制造矛盾和沖突,別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除非軍委會往山東派上幾十萬大軍,能夠迫使劉一民乖乖退讓。這更不可能!

於學忠雖然知道軍委會的命令在八路軍不配合的情況下形同虛文,雖然覺得周復、王敬軒、周從政的建議都是異想天開,但是那畢竟是軍委會的命令,他還是得堅決執行的()。不然的話,沒法向軍委會交待。

只不過於學忠心里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統一軍事指揮僅限於統一山東**力量指揮。統一行政問題,魯西、魯北、魯東三個山東省政府〖主〗席公署必須得設立,最起碼可以統一指揮各地散落的**地方武裝。

孫良誠就在冀南,原來是光桿司令,現在手頭有了一部分武裝。只要讓何思源到魯北去、李先良到魯東去就行了。軍委會任命的十四個專員也好說,那都是手頭有武裝的,就在各自的防區就任就是了。問題出在軍委會任命的107個縣長上,八路軍已經在山東扎根了,凡是八路軍控制的縣,都建立了縣、區、村三級政權,這些縣長如果去上任,就會和八路軍直接發生沖突了。

和八路軍直接發生沖突的事情,於學忠是堅決不干的!

此時,日機還在費縣縣城一帶偵轟炸。

不過,於學忠從堅守萬松山之戰中吸取了經驗,讓部隊大量漚制濃煙,掩護了費縣縣城。

周復見於學忠對他們幾個人的提議沒有明確回答,忍不住提醒說:「於總司令,軍委會的命令必須執行。不光我們要執行,八路軍也要執行。是不是給劉一民將軍發個電報,讓他和羅榮桓返回費縣縣城,討論如何執行軍委會命令問題。」周復的話音剛落,機要參謀就送來了秦啟榮、張里元、張景月、張天佐、劉景良等人的電報,無一例外的都是先申明執行軍委會命令,服從於總司令指揮,然後就要求於總司令與八路軍協商,讓〖中〗央任命的縣長到任,籌措糧秣經費。

周從政高興的說:「勢義不錯,山東的地方實力派都擁非軍委會統一指揮、統一行政的決定。現在就等八路軍表態了。」

八路軍的電報就在這個時候到了,在劉、羅簽署的電報上,只字未提接到軍委會電令的事情,只是催促於學忠迅速指揮部隊南進。

周從政看完電報,脫口而出:「這劉、羅二人可真過分,電報上字里行間都是命令的口氣,難道他們沒有接到軍委會的電令?不知道他們歸屬於總司令指揮么?」

於學忠這才說道:「不是他們沒有接到軍委會的命令,而是他們的實力遠遠超過我們,壓根兒就沒有服從我們指揮的意思()。這下你們都明白了吧?在山東,還必須同八路軍搞好關系。否則的話,不要說統一指揮、統一行政了,我們能不能在山東存在跡都是末知數呢!」

周復憤憤不平:「不服從軍委會命令就是叛軍!劉一比一貫對委員長的命令陽奉yin違,早就應該受到制裁!」

於學忠眼睛往周復臉上打量了幾下,冷冷地問道:「誰去制裁他,是你還是我?」

周復被噎得臉都成了醬紫se。

引軍軍長牟中珩經過費縣之戰後,見識了八路軍的實力,對八路軍的戰法也有了真切體會,忍不住說道:「要是按照軍委會的命令執行的話,劉一民的教導師恐怕就打不了那么多勝仗了。我覺得,當務之急是要抓住戰機,迅速南進,控制台兒庄一線,威脅徐州。

只要控制台兒庄一線,我軍的糧食問題、兵源問題都可以解決。

這是劉一民給我們的機會,是明著讓我軍補充、恢復戰斗力的。我個人認為,在這點上,劉一民算得上光明磊落了。」

曰軍軍長繆征流急著休整補充部隊,接著牟中珩的話就說:「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抓鼻補充部隊最重要。要是51軍、57軍的兵力都恢復到滿編水平,就進可攻、退可守,劉一民也不敢用這樣的口氣給我們發報。媽拉個巴子的,還是趕緊向南進軍要緊。」

參謀長王敬軒給牟中珩和繆征流潑了盆冷水:「牟軍長、繆軍長,部隊補充新兵太多了會影響戰斗力的!」

王敬軒說的絕對是大實話,都是帶兵的人,這個道理誰都懂()。繆征流楞了一下。就說劉一民不是說了么?我軍可以從張里元部補充。

周復知道自己不討於學忠喜歡,也知道繆征流說出了他和牟中珩的心事,從張里元部補充自然是事倍功半。但是,周復是蘇魯戰區政治部主任,是藍衣社的元老級骨干,是蔣介石派到於學忠部的監軍,那是絕對不會讓於學忠部吞並張里元部的。

就聽周復說到:「劉一民這是挑撥離間,想挑起我們與張里元部的矛盾,此事萬萬不可!我們現在的地理位置很優越,只要控制魯南山區,就能騰出時間和精力訓練新兵。我看,我們還是以主力控制魯南山區,以一部兵力開往台兒庄一線,獲取補充。這樣的話,才真正是退可守、進可攻。」

周復是不想讓51軍、57軍從張里元部補充兵源,這一點是人都能聽的出來。繆征流也僅僅是說說而已,大家都清楚,張里元也不好說話。不過,周復說的以主力控制魯南山區、以一部兵力按照八路軍的要求開往台兒庄一線的提議倒是很合大家的胃口。牟中珩和繆征流剛才還在說迅速南進,聽了周復的話就都不吭聲了,把眼睛望向了於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