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五章 攻占石門(五)(1 / 2)

雲盤山高出地面約15米,方圓約二百多米,原是西漢恆山上張耳的一座古墓,因「仰望有連雲之勢,俯瞰似磨一盤」故俗稱「雲盤山」()。但是,這個時候的人不知道雲盤山實際上是漢墓,只知道它形似石家庄東北面的一座箭樓,是石家庄的重要屏障。

要是擱在山區,雲盤山毫不起眼,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土丘,但是在這大平原上就成制高點了。日軍石家庄守備隊把雲台山纖為石門防線的重要支點來建設,挖了兩道環形工事,中間有塹壕相通,設有明碉暗堡,常年駐有一個中隊。中隊部就設在山頂的廟內。

劉建立、趙捷率教二旅、新八旅隱蔽抵達指定地點後,讓教二旅炮兵團迅速建立陣地,配屬指揮的飛雷炮團就在雲盤山下叮叮咣咣挖土坑埋發射筒。這一搞,動靜有點大,雲盤山上的小鬼子似乎發覺了,哨兵開槍報警,士兵們也從睡夢中被驚醒,慌忙進入陣地。

八路軍沒有開槍、開炮,只是抓緊時間建立飛雷炮陣地()。根本不理會小鬼子的火力偵察。

飛雷炮團剛剛構築好陣地,炮兵旅副政委兼飛雷炮團團長丁卓東就接到了李昌的開炮命令。按照作戰計劃,教二旅炮兵團和飛雷炮團同時對雲盤山宴行火力覆蓋,徹底打殘環形工事和碉堡里的小鬼子。丁卓東當即下令開炮。

飛雷炮畢竟是我軍發明的土武器,發射速度比不上野炮、山炮。

就在戰士們點燃發射炸葯包引線的時候,教二旅炮兵團已經發出了怒吼,四十八門野炮對著雲盤山開炮了。炮彈在日軍的環形工事上空爆炸,霎時間就把小鬼子的陣地炸得塵土飛揚。等到飛雷炮團的炸葯包飛向日軍陣地的時候,教二旅炮兵團已經開始第二輪炮擊了。

飛雷炮團雖然發射速度慢,但是勝在數量多。一個班有兩個發射筒,全團足足200來個發射筒,一輪轟炸就是200個炸葯包。抵近炮擊的話,那效果比一個炮兵團的效果還要好。

飛雷炮團僅僅是發躬了三輪,丁卓東就下令延伸炮擊。因為教四團已經殺上去了。

好鋼用在刀刃上。雲盤山是石門的制高點,快速奪取雲盤山對迅速攻進石門城意義重大,劉建立自然是要把任務交給魯西我軍頭等主力教皿團了。

教四團團長張民生、政委何克接受任務後,結合上次攻占連雲港制高點大桅尖的經驗,將全團的步兵炮、擲彈筒、迫擊炮集中,作為抵近炮擊的步兵支援火力,對日軍的火力點實施精確清除打擊。各營連的火箭筒組隨步兵行動,專門對付炮火覆蓋後漏網的明碉暗堡。用張民生的話說,這是要將炮火分層次配置,保持重火力的連續xing,不給小鬼子任何喘息之機。

張民生生怕火力不夠,按照劉一民的要求,命令火力支援營研究用迫擊炮發射炸葯包,這樣就比飛雷炮更靈活,打擊的准確度更高。

迫擊炮本身就是為了消滅塹壕里的敵人研制的,用迫擊炮發射炸葯包,是歷史上我晉察冀野戰軍在攻取雲盤山時的發明創造()。也正因為有了迫擊炮發射炸葯包的作戰技術,晉察冀野戰軍攻擊雲盤山時才能比較順利。

現在山東我軍的炮兵技術比起歷史上的晉察冀野戰軍來,要先進的多。在教二旅炮兵團和飛雷炮團的指導下,今天晚上,教四團火力支援營就要實踐用迫擊炮發射炸葯包了。

雲盤山的日軍只有一個中隊,要是八路軍沒有炮兵團和飛雷炮團的話,1小鬼子還可以依據環形工事固守,說不定還能打退教二旅幾次進攻。要知道,歷史上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進行的關家堖之戰,日軍岡崎大隊勁人就是依托高地環形工事,抗擊了彭老總親自指揮的八路軍三個旅兩個團兩萬大軍的圍攻,八路軍血戰兩晝夜,在日軍援軍抵達的情況下不得不撤圍。可惜,現在不是歷史上,雲盤山也沒有關家堖那種險要地形。日軍這個中隊注定是要全軍覆滅的。

炮擊開始的時候,新四團三營一連長滕新星就率全連向雲盤山上發起了攻擊。

滕新星自從在去年小年夜突擊隴海路之戰中負傷後,在教二旅野戰醫院躺了足足三個月。這三個月中,滕新星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對付日軍的環形工事問題。因為小鬼子的土木技術很先進,環形工事內修有貓耳洞,可以躲避炮擊,和我軍構築防炮洞異曲同工。思來想去,滕新星覺得對付日軍環形工事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能把重炮炮彈准確地擴進鬼子的環形工事內,炸塌日軍的貓耳洞。另一個就是比速度,

在炮擊開始前就〖運〗動部隊,炮擊開始後步兵隨即發起攻擊,等炮火一延伸,部隊就接近日軍環形工事田米以內,集中投手榴彈,用手榴彈殺傷環形工事內的日軍,或者是打壓藏在貓耳洞的日軍不能出來,為我軍突進環形工事爭取時間。

滕新星把自己的思考寫成了一篇短文,名字叫「環形工事突擊戰法」發表在抗大一分校主辦的《八路軍戰術》雜志上。劉一民看後,還專門給滕新星寫了封信,稱贊他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優秀的步兵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