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二章 葬禮(1 / 2)

1939年12月13日,農歷己卯年丙子月甲申日,冬月初三,**山東局、山東軍區、山東抗日民主參議會在大店為曾中生舉行葬禮()。

主祭靈堂設在大店鎮外的曠野上,從山上移來兩株枝丫虯勁的大松樹做成大門,兩株松樹上方用幾根長長的松枝連成門楣,門楣上是用整匹白布做成的橫額,橫額上是劉一民虯勁有力的大字:「英風貫日月,浩氣滿乾坤」,正中掛著唐星櫻、趙小曼用白綢子編成的大大的挽花,兩邊的門框上貼著劉一民撰寫的挽聯:「meng山巍巍樹永遠豐碑,沂水瀟瀟寄無盡哀思」。

進得大門,兩邊栽木樁,用白布做幔,做成了悼念牆,上面寫著劉一民、羅榮桓、蔡中、朱瑞、郭洪濤、黎玉等領導人的挽詞和前來吊唁的干部戰士們以及根據地各界代表的悼念詞語,悼念牆下方擺放著以山東抗日根據地各部隊、各行署、縣、司令部直屬各單位名義送的松枝、柏枝編成的花圈、花環、花籃。

靈堂是用鋼管做架搭成的大棚,上面meng著綠se軍用帆布蓬。正門上方仍然是一朵白se綢緞挽花,橫額上寫著劉一民題寫的「曾中生同志紀念靈堂」幾個大字,兩邊是**中央、xxx、中央各直屬部門、八路軍總部、八路軍總政治部、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獨立師、警備師、保安師、新四軍軍分會、陝西抗日民主特區政府既各部門、山東局、山東軍區、山東抗日民主參議會、主席、朱老總、周副主席、張聞天、陳雲、彭老總用電報發來的挽聯()。

主席的挽聯是:「舉紅旗為勞苦大眾求解放鞠躬盡瘁,揮戰刀替中華民族爭獨立死而後已。」

朱老總的挽聯是:「鬧革命求解放終身奮斗,打日寇保國土忠烈千秋。」

周副主席的挽聯是:「黃埔精神紅旗插遍鄂豫皖,民族先鋒鮮血浸透沂meng山。」

張聞天的挽聯是:「當紅軍畢生努力為革命,為八路終身奮斗求解放。」

陳雲的挽聯是:「有知識有思想因而舉旗鬧革命,為國家為民族奮起抗戰滅東洋。」

彭老總的挽聯是:「meng山鐫豐碑,沂水祭忠hun。」

靈堂里面正面上方橫額上是劉一民題寫的「偉大的**戰士、無產階級軍事家曾中生同志永垂不朽」,中間懸掛著曾中生遺像,遺像下面是一張供桌,上面沒有擺什么瓜果祭品,擺的是曾中生的遺著《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華北日軍作戰特點》、《敵後游擊戰方法》等,兩邊的木柱上懸掛著劉一民撰寫的長聯:「入黃埔進中山求真理上下探索投筆從戎鄂豫皖紅旗飄飄鑄就游擊戰運動戰反圍剿理論豐碑,打鬼子殺漢jian爭獨立南征北戰躍馬揮刀晉冀魯戰鼓聲聲凝成根據地游擊區反掃dang實戰指南。」

這幅對聯談不上工整,但是概括了曾中生一生業績。他是黃埔畢業,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原來還當過《青年軍人》主要撰稿人和《漢口民國日報》主筆,堅持鄂豫皖斗爭探索mo索出游擊戰、運動戰理論,北上抗日後隨劉、羅指揮部隊從山西打到山東,又幾次獨當一面,統帥部隊迎敵,稱得上文武雙全的帥才()。如果曾中生不死,將來對我軍建設和軍事理論必然會有更大貢獻。劉一民甚至設想,一旦他和羅榮桓率軍北上東北與關東軍對陣,就向中央推薦由曾中生坐鎮山東,指揮我軍在山東與日軍決戰。可惜,天妒英才,被劉一民救了的曾中生還是在作戰中壯烈殉國。劉一民能不傷心么?

曾中生的靈柩就擺放在靈堂中間,按照劉一民的指示,曾中生入殮時身穿嶄新的紅軍軍裝,戴五星軍帽,外穿軍大衣,穿皮鞋。曾中生用過的手表、望遠鏡、水筆、手槍隨葬。

劉一民說的很清楚,蔣介石不追授軍銜,我們不稀罕。活著是紅軍,死了也是紅軍,穿紅軍軍裝。

靈柩四周簇擁著以劉、羅為首的山東黨政軍領導人和各主力旅首長敬獻的花籃。

正中間的花籃上寫著「親愛的伯伯我們永遠愛你。孝侄李政和、李政平、侄女倪晶敬挽。」

這是劉一民特意安排的,以自己兒子、女兒來為奮斗一生、孑然一身的曾中生披麻戴孝送終。當然,孩子們都不在這里,也只有羅榮桓、蔡中、高原、李昌等紅七軍團的老人知道這是劉一民的子女,其他人包括黎玉都不知道,以為是曾中生的子侄。

追悼會由山東局副xxx、山東軍區政委羅榮桓主持。山東局常委郭洪濤宣讀了中央、八路軍總部唁電、悼詞和xxx追授曾中生一等紅星勛章的決定。山東局常委、政治部主任蔡中代表山東局、山東軍區致悼詞。悼詞里詳細追述了烈士生平事跡,評語就是劉一民題寫的「偉大的**戰士、無產階級軍事家」。

蔡中致完悼詞後,是各界群眾代表追思發言。

最後,**山東局xxx、山東軍區司令員劉一民在靈堂上發表了題為《消滅侵略者》的演講。

會場上到處都是低低的啜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