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三四章 整編(續)(1 / 2)

第一0三四章整編(續)

這么大規模的部隊整編,說起來簡單,實際上事情千頭萬緒()。

傳達整編方案會議結束後,新任第四縱隊司令員雷鳴和政委袁國平兩個就找上了門,因為整編方案中竟然沒有魯中軍區。袁國平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編練司令部司令員許光達調走了,袁國平再調任第四縱隊政委的話,編練司令部的工作怎么辦。

關於魯中軍區的問題,羅榮桓、蔡中拿出的方案中是以後勤支隊和魯中地方武裝為基礎組建魯中軍區的()。結果劉一民對著地圖反復琢磨,認為必須設立濟寧軍區,不然的話,濟寧地區平原僅靠前一階段魯南戰役結束時組建的地方武裝,根本無法對抗日偽軍的瘋狂掃盪,徒增犧牲不說,還會把魯南平原變成日偽軍的糧倉。因此,劉一民把後勤支隊派去組建濟寧軍區,魯中根據地就沒有了組建軍區的骨干武裝,成立軍區的事情只能等一等了。

還有就是主力這一整編,泰沂中心根據地的戰斗部隊全都抽走了,沒有看家的部隊了。

這些問題,都需要再進一步研究。

正好,雷鳴和袁國平找來了,劉一民可以好好和他們說道說道。

劉一民親自給二人倒了水,然後就詢問教四旅、新四旅補充的怎么樣了。

日軍重兵掃盪的時候,新四旅隨劉一民到外線作戰,為了保衛泰沂中心根據地、魯中和魯東南根據地,雷鳴指揮教四旅、魯中警備旅和地方武裝對抗日軍北線重兵集團,無日不戰,傷亡很大。

在山東部隊原旅一級軍事主官中,雷鳴屬於典型的虎將,求戰意識極強。正因為如此,每一次部隊擴編、整編,雷鳴都能趕上趟,屬於劉一民內心里十分喜歡的將領。

雷鳴報告說,教四旅和魯中警備旅尚未完成補充,就又投入了除夕之戰,現在部隊撤回防地,正在休整,補充仍未完成。不過,這次和新四旅合編為第四縱隊,相對壓力小一點,因為新四旅前段作戰中基本沒有受到什么損失,兵力充足,可以直接彌補教四旅的戰損。但是,因為教四旅前段時間的損失,加上沒有完成補充,第四縱隊要想滿編,還得一段時間。

劉一民聽後,半天默然不語,因為山東部隊中,教四旅的老紅軍成分最高。這支部隊傷亡大,就意味著老紅軍骨干損失大。這是最大的損失()!

教四旅是這樣,教五旅、新五旅和魯東南支隊的情況會更差一點。恐怕清河警備旅、濟南警備旅、膠東警備旅、泰西警備旅的日子更難過,他們可是在日軍重兵包圍圈中打轉轉,傷亡大、物資損耗大。看來,自己有點樂觀了,只看到了外線作戰部隊戰損小、戰果大,忽視了內線作戰部隊的重大犧牲。看來,部隊擴軍整編換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

劉一民告訴雷鳴和袁國平,魯中軍區暫時由第四縱隊兼,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主力補充,可以直接成建制地升格地方武裝補充主力,留下干部架子繼續發展地方武裝。主力完成整補後,立即開展群眾性的大練兵活動,保證主力恢復戰斗力,而且還要再上個台階。主力整補完成後,從第四縱隊各部隊中抽調一個團的兵力,以魯中地方武裝為基礎,組建魯中軍區。至於袁國平的編練司令部工作,暫時兼顧,很快就會任命新的編練司令部司令和政委。

送走雷鳴和袁國平,新任第十一縱隊司令許世友的電報到了,詢問十一縱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勤部長、保衛部長和炮兵團何時到位。

宣布擴軍整編方案會議參加人員僅限於在魯中南地區各部隊領導,其它地區部隊領導不可能趕回來參加。許世友雖然沒有參加會議,但是看到電報後知道自己當了十一縱隊司令,而且魯西警備旅和膠東警備旅合編後的十一縱隊整編地點和防區都在膠東,等不及進一步的干部任命命令,就火急火燎地發電催促了。因為膠東路途遠,魯西警備旅又都是步兵,光是長途行軍都得走好長時間呢!

劉一民回電答復說調整的干部隨後趕到膠東與十一縱隊匯合,至於炮兵團問題,駐守膠東的日軍第二十九師團有一個完整的炮兵聯隊,那就是十一縱隊的炮兵團。

發完電報,劉一民對羅榮桓說:「政委,發電告訴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這四個縱隊的司令員,不要給我要大炮,我給番號給編制,大炮他們自己去搞,炮彈他們自己去搞。八路軍能當縱隊司令的人多了去了,弄不來炮團裝備就讓賢。誰能弄來炮團讓誰當()!少拿這些屁事兒煩我!」

羅榮華一下就笑了:「堂堂山東軍區司令員,說話竟然如此無賴!不過,這話也確實有道理,我軍這么多大炮,哪一門是中央和總部給的?不都是我們從敵人手里繳獲的么?」

劉一民也笑了。笑完,劉一民對羅榮桓說:「政委,讓你和蔡主任兩個拿干部調配名單,到現在還沒有拿出來。這不行,時間不等人,越快越好。這次是擴軍整編,不同於戰役行動中的臨時調整。戰役行動中我們使用干部臨機決斷,情有可原,過後上報中央和總部就是。象這樣充分准備的大擴軍,又牽涉這么多的旅級干部、團級干部,必須上報中央和八路軍總政治部批准。這是原則問題,我們不能擅權。」

羅榮桓答應後走了出去。

劉一民剛要坐下來思考一下當前的局勢,後勤司令部政委楊至誠和司令員吳征就在門外喊開了報告。

吳征和楊至誠兩個一臉的郁悶,不用說,是來請示後勤支隊調走後後勤基地的安全保衛問題的。

進屋坐下後,吳征先匯報了兵工生產最新進展,說是最近集中力量生產武器,已經生產了1000支半自動步槍和200支八一自動步槍,火箭炮組裝生產也很順利,三月底前,應該能夠生產出一個營的火箭炮。但是,倪華從美國帶回來的原材料數量有限,生產最多可以維持到上半年。接下來,就得靠我們自己找鋼鐵、銅、鉛這些生產武器彈葯的材料了。

劉一民想了想,說道:「1928年到1930年間,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每月就可生產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沖鋒槍900支,炮彈1.5萬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閻錫山當年能把晉綏軍擴大到30萬人,靠的就是太原兵工廠強大的生產能力。我們擴軍後的部隊規模要比閻錫山的晉綏軍大的多,作戰頻率也要高的多。兵工廠現在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不行,必須大力開礦、煉鋼鐵,滿足軍工需要。」

楊至誠疑惑地問:「司令員,這沂蒙山里有沒有鐵礦、銅礦啊?」

劉一民馬上就批評楊至誠工作不深入,沒有細致研究沂蒙山的地質資料()。沂蒙山就是一座寶山,啥沒有?不要說鐵礦、銅礦、鉛礦了,還有金礦呢。而且,一般都是鐵礦石半生銅、金、鉛。我們軍工生產需要的這里都有。

楊至誠嘟囔道:「也沒見這里過去開過什么像樣的礦么!」

劉一民打斷了他,說是他抽時間去後勤司令部調研,領著同志們找礦,秘密開采冶煉,徹底解決軍工生產需要的原料問題。

陝西的礦主要都是劉一民給找出來的,他說沂蒙山有礦,那就一定有金屬礦。這一點,吳征和楊至誠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