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三章 抗日有罪(1 / 2)

第一一一三章抗日有罪

感謝書友mao19630928、李義是我、河馬象各投2票支持,感謝書友advd2046、claireqi、xu911911、葉智清98、黑煙頭投票支持()!親愛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劉一民去制葯廠潛心研制鏈霉素的時候,正是蘇北我軍發起曹甸戰役、消滅韓德勤主力、取得黃橋決戰勝利的時候。.

劉一民曾率大軍兩次南下蘇皖地區,開創蘇皖邊區根據地,建設了全部日式裝備的皖東北警備旅和大批地方武裝,並留下新三旅、新七旅、蘇北支隊三支主力部隊劃歸劉、陳指揮,蘇皖地區我軍的實力比歷史上強大的多的多,蘇皖邊區根據地也比歷史上這個時候要大的多、鞏固的多。而且,劉一民離開蘇皖邊區的時候,一再告誡劉、陳要團結韓德勤部堅持抗日,也告誡過韓德勤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和八路軍、新四軍團結合作,共同開創蘇皖地區抗日新局面。

在劉一民想來,歷史已經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韓德勤應該能夠看清楚他根本就不是蘇北我軍的對手,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向我軍發起進攻,曹甸戰役的前提已經不存在,這才鑽到制葯廠的實驗室里,一門心思去研制生死攸關的鏈霉素和鼠疫疫苗、霍亂疫苗去了()。

讓劉一民沒有想到的是,蘇皖我軍實力壯大了,韓德勤部在我軍全力和日軍對壘的時候實力也得到了恢復。韓德勤這個人又是一個眼里只有蔣委員長的人,對蔣委員長惟命是從,蔣委員長讓打誰就打誰。而且,由於蘇魯戰區於學忠部離開山東,撤往豫皖邊區,與第五戰區堅持大別山部隊互相依托,加強了**在豫皖邊區的兵力,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新四軍五支隊彭雪楓部和與彭雪楓部互相支援的張愛萍皖東北警備旅,加上由於日軍重兵圍剿山東我軍時,以突然襲擊手段掃盪蘇北,蘇北我軍實力受損,韓德勤自以為**在豫皖邊區的實力大大加強了,而蘇北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在日軍打擊下不得不跳出根據地機動作戰,實力削弱,搶占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恢復江蘇省政府對蘇北的統治的機會來了。

鑒於**在第一次****中未能攻占西安,國民政府決策層對**及其軍隊的發展壯大憂心忡忡,急於限制**發展。七月份的時候,就在日軍重兵圍困魯中南八路軍主力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何應欽、白崇禧搞了個「中央提示案」。在這個提示案中,何應欽、白崇禧提出撤銷冀察戰區,原冀察戰區防區和武裝統歸第二戰區指揮;撤銷陝西抗日民主特區,恢復陝西省政府;將八路軍、新四軍主力整編為三個軍八個師10萬人,限令一月內全部集中於冀察兩省和魯西、魯北,此後不得越境作戰;**發展的地方政權一律撤銷,地方武裝統一收歸第二戰區重新編練。

山東的八路軍劉一民部,先前已經被軍委會撤銷教導師番號、明令開回陝西編為地方保安部隊、承擔河防任務。劉一民部拒不執行軍委會撤回陝西的命令,等於是叛軍了,按照常理,應該予以堅決剿滅,可惜**主力早對劉一民部鞭長莫及,劉一民部又戰功赫赫,還有牽制日軍主力的作用,何總參謀長、白副總參謀長就格外開恩,在提示案中特意劃出魯西、魯北作為劉一民部的防區。

這個提示案用心極其險惡,是要對八路軍、新四軍大規模縮編,徹底取消八路軍、新四軍建立的地方政權,將八路軍、新四軍變成沒有根據地的野戰軍、無根之萍。因此,遭到了**的當然拒絕。

但是,何、白「中央提示案」傳達的信息很明確,那就是國民黨和國民政府解決異黨問題的決心是堅決的,政策是一致的()。這就為第二次****提供了依據。

這個時候,恰逢新四軍一支隊主力渡江北上。躲過日軍大掃盪、重新控制如皋、姜堰的韓德勤部陳運泰部隊,當即武力攔截新四軍一支隊北上。都是手里拿槍的軍隊,陳運泰主動進攻,總不能讓新四軍一支隊一動不動站在那里當陳運泰的靶子吧?雙方就在姜堰、黃橋一帶交火開打。想那陳運泰,哪里會是歷史上開國第一大將粟裕的對手!裝備齊整、擁有兩、三萬人的陳運泰,竟然被粟裕以少勝多打了個稀里嘩啦,丟掉了姜堰和黃橋。就這,還是粟裕站在團結抗戰角度,沒有對陳運泰部痛下殺手,也無意擴大戰果。不然的話,恐怕就把陳運泰請到粟裕的司令部喝茶去了。

此戰過後,為了團結韓德勤、陳運泰一同抗日,劉、陳指示粟裕、管文蔚主動放棄了姜堰,在黃橋一帶建立根據地。

有國民黨五中全會防共限共**溶共政策支持,有何、白「中央提示案」堅決限制**發展的精神,有第五戰區李品仙部、蘇魯戰區於學忠部策應、牽制,山東八路軍劉一民部又在和日軍激戰,無暇顧及蘇北形勢,打完徐州會戰後就一直縮在蘇北的韓德勤終於出手了。

客觀地說,韓德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是為了領導敵後人民堅持抗戰。但是看在國民黨眼里,那就是破壞國家統一、違背政令軍令。以中央社一個記者寫的文章中的觀點來說,那就是**在搞國中之國,在利用抗戰大肆擴充力量,在破壞北伐結束好不容易形成的國家統一局面。作為江蘇省政府主席的韓德勤,當然要守土有責了,當然要打不經他同意就建立根據地的八路軍、新四軍了。

這幫家伙,全然不顧八路軍、新四軍的根據地是經過浴血拼殺後從日軍手里奪回來的事實了,典型的「寧與外人不與家奴」的慈禧太後心態。

韓德勤心里有數,在蘇北的八路軍新三旅、新七旅是山東八路軍主力部隊,惹不起,湯溝事件的教訓他記得很清楚()。但是,從江南北上的管文蔚部是地方抗日武裝,屬於新四軍一支隊序列,打著江抗的牌子嚇唬人呢。管文蔚部和劉一民部分屬不同系統,不敢打劉一民部的新三旅、新七旅,不等於不能打新四軍一支隊!

韓德勤集中主力撲向了黃橋,想一舉消滅這支只有七、八千人的新四軍。結果,韓德勤比歷史上出動兵力更多,敗得也更慘。要不是為了團結抗戰,可能劉、陳就要趁勢徹底消滅韓德勤在蘇北的全部武裝了。

實際上,我軍發動黃橋決戰也是迫不得已。此時,新四軍軍部尚在皖南地區,劉、陳在蘇北與韓德勤大打,很可能會引起國民黨對皖南新四軍軍部及主力的報復性攻擊。項英就曾向中央發報,請示能不能待新四軍軍部渡江北上後再發動對韓德勤的戰役。可惜的是,韓德勤要打,我軍不得不打。同時,由於劉一民部在臨沂事變中成功自衛,消滅了張里元主力,重創了吳化文部,攆躥了蘇魯戰區,山西八路軍在反摩擦戰役中又活捉了朱懷冰,晉西事變中山西新軍主力又成功歸入八路軍建制,打退**對陝西根據地進攻後也沒見蔣介石有進一步動作,中央就出現了錯誤判斷,認為打了主動進攻的韓德勤,蔣介石也不至於拿皖南新四軍軍部怎么樣。黃橋決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