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七章 契入點(1 / 2)

第一一一七章 契入點

劉一民想解開項英思想上的疙瘩,項英想留在山東學習觀摩一段時間,葉挺更干脆,直接提出相當山東軍區參謀長()!結果,葉、項二人的請示電發出後,中央還真的來電同意葉、項暫緩回西安,在山東學習觀摩並暫時協助劉、羅工作。

中央的意思很明顯,是想讓葉、項二人通過在山東根據地的學習觀摩,思想上能有所觸動。二人均沒有參加過長征,少了遵義會議後黨的指導思想轉變的重要一課,中央希望二人能在山東把這一課補上。

在主席和老總的心目中,劉一民是做葉挺、項英思想工作的不二人選()!

由於倪華母女被羈留在重慶,說實話,劉一民的心情很糟糕,本不想管閑事。但是,劉一民現在是山東我軍的統帥、山東局書記,是高級領導干部了,不能分不清輕重緩急,考慮問題得從大局著眼。葉挺好說,由於現在還沒有恢復黨籍,回到西安也只是協助主席、老總指揮軍事斗爭,起的是副參謀長的作用,在黨內影響不大。項英就不同了,他是黨內著名的工人領袖,參加領導過二七大罷工、1925年滬西日商紗廠工人二月罷工和1927年初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斗爭。六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政治局常委,共產國際六次大會上當選為監察委員會委員,1930年就是長江局書記,到蘇區後當過中央局委員、代理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當時,毛、朱是副主席。我軍的八一建軍紀念日都是項英主持下確定的。後來,項英因為提出以教育為主來解決黨內矛盾的正確主張而受到錯誤批判,被撤銷中央局代理書記,改任軍委副主席。紅軍長征後,項英領導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建立了殊勛。就是現在,他也是政治局委員,而且是資深的政治局委員。這樣一個人,如果思想疙瘩解不開,回到中央工作後,很可能會與主席他們產生矛盾,說不定王明之流還會聞風而動,生出許多是非。那可是麻煩的很!

精研軍史的劉一民心里清楚,歷史上皖南事變我軍確實損失巨大,與湘江戰役、西路軍並稱我軍三大敗績。但是,客觀上看,自從皖南事變發生後,葉、項不和的內耗因素排除了,新四軍才徹底變成了堅不可摧的我軍主力部隊。而且,也因為有了皖南事變,我黨才徹底地獨立自主發展,踢開了國民黨的所有羈絆,為以後抗戰勝利後進行解放戰爭奠定了基礎。

現在,皖南新四軍順利突圍,沒有發生皖南事變,充其量只是發生了新四軍事件,項英大難不死,說不定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主政新四軍時的錯誤呢。以他的資歷和能力,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勢必還會造成損失。

劉一民和別人不同,除了張國燾、王明、康生外,與黨內其他高級領導人沒有任何矛盾。包括這次掩護皖南新四軍轉移,雖然劉一民電報中說話語氣不善,但他是實實在在的為皖南新四軍考慮,出主意想辦法,就差親自端著槍去為皖南新四軍開路了()。說他是皖南新四軍的救命恩人都不為過。這一點,葉挺、項英心里都有數。

還有一點,那就是山東缺乏獨當一面的骨干干部。說心里話,葉挺、項英說出想留在山東工作的想法時,劉一民就砰然心動了。特別是項英,千錘百煉,只要腦子轉過筋來,那絕對是能夠坐鎮一方的統帥級人物。

曾中生犧牲了,劉一民急需找一個能夠代替曾中生的人,關鍵時候可以獨當一面,率軍作戰,甚至可以在山東主力北上東北時留守山東。而山東我軍干部中,調回陝西的郭洪濤、朱瑞,無論資歷、威望、能力,都差了那么一點,這也是歷史上主席舍郭洪濤、朱瑞而取羅榮桓的原因。蔡中、黎玉更不用說了,都是政工干部,離坐鎮一方還差的遠呢!

羅榮桓自然是未來留守山東的最佳人選,但是劉一民離不開他,還必須讓他隨部隊北進。

尤其重要的是,項英此人歷史上在肅反擴大化中沒有犯大錯誤,還曾經反對肅反擴大化,黨內恩怨不多。歷史上皖南事變多少年後,新四軍老戰士提起項英,還都是淚流滿面,可見其人格魅力之強大。

由於蔣介石掀起的第二次****和撤銷新四軍番號,中央已經命令在適當時候將山東抗日民主參政會改稱山東省政府,取消人民幣與法幣掛鉤。未來山東省政府主席一職,原來考慮由黎玉擔任,要是項英能留在山東,由他任主席,黎玉任副主席更合適。就是將來進軍東北,劉、羅專心軍事指揮,由項英負責根據地建設,可是比歷史上高崗在東北坐大要強的多的多。

當然,現在歷史發生了變化,高崗的地位不可能有歷史上那么高,也很難進入主席的鎮守一方的重要干部的選拔使用范圍。

因為有這個想法,劉一民還真的產生了把項英留在山東的想法,前提是得給他洗腦,讓他能真正領會六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實質。

這天晚上,劉一民把項英約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劉一民一身極高明的內功,寒夜漫漫,也不覺得冷()。但是項英長期奮戰在江南,受不了山東寒冬臘月的寒冷,把大衣裹的緊緊的。劉一民見狀,讓李小帥去弄了個煤火爐子,上面坐上燒水壺,給項英沖了一缸子茶葉水,開始和項英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