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掩耳盜鈴(1 / 2)

劉一民返回大店司令部不久,上高會戰就打響了()。

這一次,劉一民沒有過多關注上高會戰,因為他知道日軍之所以發動上高會戰,是以攻代守,想從南昌方向抽調一個師團加入華北作戰,行前發起攻勢,改變南昌地區防守態勢()。不過,這個時候和歷史上略有不同。歷史上駐守南昌的106師團、101師團早已回國復員,接替他們的是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如今,由軍的輝煌戰績,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早已灰飛煙滅,第106師團、101師團也失去了回國復員的機會,不得不仍然呆在戰場上和中**隊對峙。

與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相比,第106師團、101師團都是四單位制特設師團,兵力多,作戰經驗豐富,但因為士兵的年齡較大,作戰意志趕不上後者。

不管日軍是哪支部隊發動攻擊,現在的在南昌周圍的第九戰區19集團軍都不怕。因為19集團軍補充整訓及時,此時已經是齊裝滿員了,加上有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策應,薛岳可以用於上高會戰的總兵力足足10萬大軍。特別是去年蔣介石利用美援,大量采購美式裝備,把**的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第74軍全部美式化了。而美式化的74軍,就是第19集團軍的頂梁柱。

74軍原來就是主力、精銳,在**序列中一枝獨秀。現在完成美式裝備後,名將王耀武又接替了軟綿綿的俞濟時出任了74軍軍長,悍將張靈甫也早已傷愈歸隊,當了74軍58師副師長。全軍31000人,不要說武器美式化,連軍裝都換成了美軍的橄欖綠,戰斗力在整個**系統中無出其右。拋開日軍的飛機、軍艦,就是日軍的第二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近衛第一師團,裝備也趕不上74軍。

美式化是**主力戰斗力提升的轉折點。

**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土匪作風,打勝的時候一哄而上,打敗的時候一哄而散。現在有了堅強的74軍做中流砥柱,19集團軍各部隊不懼怕被日軍消滅,私自撤退、按兵不動的現象就會減少許多。人人拼命的時候,小鬼子又能拿19集團軍怎么樣?

歷史上,上高會戰的時候,除了李覺第70軍指揮作戰的副軍長張傳言在陣地被突破後曾私自命令自己的兩個師撤離陣地外,其余各部隊都是頑強拼殺,與日軍反復肉搏()。就是張傳言部,在後期作戰中也表現很好。

有老虎仔薛岳統籌指揮,有堅決抗戰的羅卓英前敵坐鎮,有名將王耀武率74軍做戰場主力,日軍非得一腳踢到石頭上、丟下一地屍體不可!

歷史上日軍發動上高會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懼怕美式化的第74軍,想一舉把蔣介石美式化的74軍扼殺在初始狀態。只不過日軍驕狂自大,還以為他們一個師團可以打敗**兩、三個軍,僅僅投入了兩個半師團,就想把第19集團軍徹底見面。因此,日軍采取的戰術仍然是分進合擊。日軍確實是三路進擊,只不過沒有實現合計的目的,把中路扔進了**的包圍圈,落了個大敗而歸的結局。現在雖然歷史發生了變化,但華中日軍的驕橫本性沒有改變,驕兵必敗!

劉一民操心的是這華北戰場的形勢變化。

這個時候,日軍大本營為了參與世界大戰,在亞洲攫取更大利益,已經調整了中國作戰指導方針,決心迅速解決中國事變,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變預定計劃,不放松對華壓迫,准備在夏秋之際,進行最後的積極作戰,力圖解決中國事變。陸相東條英機和總參謀長杉杉元對如何解決中國事變形成了共識,明確了以消滅華北抵抗武裝為主的作戰方針。中國派遣軍據此在1941年1月30日明確提出:「1941年度的作戰,根據當前任務,大致確保現在的占領地區,尤其在夏秋季節須發揮綜合戰力,對敵施加重大壓力。特別期待於在華北消滅山西南部中央軍的一戰(亦即中條山戰役)。得手後,集中兵力消滅八路軍。dquo;

這個決定是在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建議基礎上作出的。日軍的首腦們也看得清楚,華北治安形勢極度惡化,牽制了侵華日軍大量兵力。如果不消滅華北的抵抗力量,不但影響南下東南亞,也影響對蘇備戰。

日軍戰略發生了極大變化,把作戰重點指向了華北,這一點,其他人可能不清楚,劉一民心里卻是有數的很。按照歷史趨勢,日軍必然會發起中條山戰役,問題是現在和歷史上不同,八路軍實力如此之強,小鬼子到底是先針對八路軍發起大規模作戰呢還是和歷史上一樣集中兵力打中條山戰役呢?這一點,劉一民心里沒譜()。

這個時候,國共兩黨關系已經到達了抗戰以來兩黨關系的冰點。由於蔣介石兩次發動****,國共雙方已經互不信任,更談不上兩軍協同作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