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0二章 猶太人才(續)(1 / 2)

八路軍傳單上的第二條是中共和八路軍尊重猶太人的宗教信仰。這一條和第一條一樣,對於猶太人來說,都是極具震撼的沖擊。因為歐洲之所以反猶、排猶,並不是希特勒的獨創,而是由來已久的宗教情結決定的。

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在巴勒斯坦「先知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原始社會多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神教。教義是信奉「獨一真神」耶和華,教規是「摩西十誡」,約法是《舊約全書》,簡稱《舊約》。

猶太教認為猶太人是耶和華的特選子民,將有救世主來拯救受苦受難的猶太人。

基督教本身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從猶太教分離後發展成了基督教。基督就是救世主,是耶穌的尊稱。早期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的核心一神信仰,全盤接受了猶太人的經典《聖經》和救世思想,成員和骨干也都是被羅馬統治者壓迫的猶太人。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就是因為不滿羅馬當局的暴虐統治,四處宣傳一神教教義,而被羅馬派駐巴勒斯坦的總督彼拉多(約於公元十四~三十七年間)處以極刑,釘死在十字架上。到了公元二世紀後,許多富人加入了基督教,並逐漸奪取了教會的領導權,使基督教發生了性質上的改變。教會開始奉行溫和路線,把耶穌描述成卑微恭順、逆來順受的代表,極力宣傳不抵抗主義,號召信徒「愛自己的仇敵」、「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脅的話」·逐漸失去了反抗性。羅馬統治者見基督教再也不會對其統治造成威脅,於是也改變了對基督教的態度,逐步由迫害轉變為扶植和利用它。公元三九二年,羅馬統治者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同時下令禁止異教信仰,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這樣基督教一躍而成為統治者的寵兒,迅速發展為全歐洲、乃至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教成了世界性的宗教,猶太教卻仍然局限於在猶太人中發展,成了純粹的猶太人的宗教。宗教勢力的相互爭奪,致使兩者之間產生了矛盾。

猶太教說救世主尚未降臨,基督教說救世主就是基督耶穌。這一點·是雙方矛盾的一個焦點。

雖說猶太教是基督教的母親教,但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導致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為一種文化沉淀。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

希特勒就是利用了這種潛在的宗教文化思想力量,將他的仇猶反猶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並使之成為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事實上,耶穌之死與猶太人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經過後世史學家、神學家、猶太史專家考證研究出來的結果。

現在,八路軍發的傳單上說八路軍尊重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事實上就是說在八路軍根據地里,信仰猶太教是合法的。遭受千年宗教大迫害的猶太人能不激動么?

第三條是鼓勵猶太人到八路軍根據地經商辦企業,與根據地中國企業享受同樣待遇,根據地銀行提供貸款支持。

這一條朴實無華,但是對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猶太人來說,這個時候他們能夠享受所在國國民待遇,那已經是天大的誘惑了·而且八路軍還提供銀行貸款,這對於兩手空空、形同乞丐的猶太難民來說,是誘惑上的誘惑,讓他們都不敢相信!

第四條是招募物力、化學、數學、氣象研究人才,招募電氣、無線電通訊、礦山、有色金屬冶煉、石油鑽探、機械制造、車輛制造、飛機制造、造船、兵器制造、火葯生產等工程師、技師、技術工人,工資參照原所在國工作崗位工資標准執行·戰爭勝利可自願選擇去留,所發工資可任意兌換美元、英鎊帶走或匯兌。

這一條是針對那些技術人才說的,是這次招募的核心的核心。劉一民下了狠心,要用穩定的工資收入吸引猶太難民中的技術人才。囡為太平洋戰爭很快就要爆發,進軍東北的時機即將成熟,東北那么強大的工業k基礎,發展潛力又務必強大,必須由龐大的技術人才隊伍來支撐。

第五條是八路軍確保招募人才和到根據地經商辦企業的猶太人生命安全。

總共五條,簡單明了,獨獨沒有需要猶太人花錢的條目。

萊塞、費利克斯=卡德格、庫特=來狄道理都想明白了,知道八路軍清楚他們是一群難民,財產都被納粹沒收了,這是在救助他們。只不過這些猶太難民好不容易逃出了納粹魔掌,驚魂未定,不願離開相對安寧的上海,大多數人也不願與對他們不錯的日本人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