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0六章 姚家宅(1 / 2)

北新涇鎮已經有700年的歷史了,是上海縣名符其實的古鎮。

就在畑俊六再三琢磨劉一民到底在什么地方的時候,劉一民正領著王老虎率領的特戰一中隊一、二小隊和狙擊三中隊隊長劉斌率領的八小隊的王瀟小隊,隱蔽在北新涇鎮姚家宅一帶蘇州河邊的蘆葦盪里,瞪著雙眼看著日軍後續部隊一窩蜂似的往上海市區涌。

蘇州河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外國人起的,其實就是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的一段。吳淞江從太湖瓜涇口發源,在外白渡流入黃浦江,其中到北新涇鎮的時候,進入了上海開埠後外國人建設租界的殖民者的視野,外國人忽然發現,原來通過吳淞江可以直接到蘇州,於是把吳淞江北新涇鎮以東直到外白渡河段叫蘇州河。實際上上海人一直把蘇州河叫做吳淞江的。

此時的北新涇鎮還是上海的郊區,姚家宅靠近蘇州河的水網地帶,遍地蘆葦盪,魚兒肥、野鴨子滿天飛,比後世的濕地公園還富有詩意。

王老虎早就把北撤用的巡邏艇、汽艇隱蔽在了這里的蘆葦盪里,劉一民趕到後,戰士把劉一民乘坐的汽車直接推進了蘆葦盪,隱蔽起來。此刻,八路軍特戰英雄們透過蘆葦盪,正在警惕的盯著蘇州河上的動靜。

劉一民要等的時機是江面上出現向蘇州方向返航的日軍的運兵船、巡邏艇、汽艇。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偽裝日軍的巡邏船隊,沿吳淞江向太湖進發。經運河北上。

九月下旬,夜晚江風已經有點冷了。戰士們一動不動,爬在掩蔽在蘆葦盪里的巡邏艇和汽船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蘇州河上時不時順溜東下的日軍船只。

劉一民嘴里噙著一根蘆根,打量著蘇州河上不時閃爍的日軍船只的燈光,低聲說道:「老虎、劉斌,讓戰士們抓緊休息。我看啊,小鬼子恐怕還得再折騰兩個小時,才會發現上海要糧食沒糧食、要錢沒錢、要燃油沒燃油。他們才會返身向蘇州、武漢調取這些東西。到時候我們才能混入鬼子西返的船隊中間,向太湖前進。」

話音剛落,身後的姚家宅方向出現了火光,夜色中可以清晰地聽到零星的槍聲、狂笑聲、哭喊聲。

王老虎的眼睛登時就亮了。低聲對劉一民說到:「一號。干掉它?」

劉一民看了看手表,又看了一眼黑幽幽的蘇州河,果斷地做了個攻擊的手勢。然後就率先跳下巡邏艇。一手舉槍,一手劃水,朝姚家宅游去。

王老虎一揮手,領著戰士們撲撲騰騰跳下水,跟在劉一民的身後朝姚家宅游去。

這姚家宅的祖先姚布正原系姚家港人,弟兄三個。都是老實本分的種田人。清雍正十年(1732年),有個叫陶布正的人觸犯王法。官府貼出通緝告示,姚家三兄弟將陶布正誤聽為姚布正,嚇得分路逃。,一個逃往長江以北,一個逃往東海灘。姚布正帶著兩個幼子逃到黃浦江以西吳淞江邊避難,在海灘邊搭建蘆葦棚,開墾荒灘柴塘,種植農作物,捕魚摸蝦,頑強地生存下來。兩個兒子長大成家後,分別生育七子和六子一女。從姚布正開始,傳到第四代時,姚氏子孫越傳越多,人丁興旺,逐漸形成姚家宅。那時,姚氏祖先少有田地,以墾荒、捕魚為業,生活艱難。到姚氏第五代祖先姚玉良時,才將兒子姚文彬培養成姚家宅第一位有文化的醫生。姚文彬學成後在家設堂行醫,他以良好的醫德、高超的醫術,贏得了四方鄉鄰的推崇。他的兒子姚朗西也隨父行醫。姚朗西的兒子姚志上亦繼承祖業,拜上海名醫秦伯末為師。1926年修業期滿後,協助業師編輯醫學叢書,曾任《南匯醫報》編輯,《新浦東報》《醫林》特約通訊員。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姚志上回到家鄉行醫,醫術精湛,深得相鄰愛戴。

今天白天的時候,日軍已經進至姚家宅一線,老醫生、老族長姚朗西領著族人進了蘆葦盪,躲避兵禍。附近幾個村子的老鄉們也涌到了姚家宅,跟著姚家宅的人進了蘆葦盪。

到了晚上,眼見日軍大隊已經過去,姚朗西以為平安無事了,領著族人上岸,回家生火做飯,想讓附近村子逃難的鄉親們喝口熱的。不料這一升火,火光就招來了災難。

上海地區自從淞滬會戰以後就成了日軍的大後方,日偽政權統治體系很完備,姚家宅雖然是個江邊漁村,但是因為有碼頭,也是日偽軍關注的重點。老先生姚朗西就當了姚家宅的維持會長。不過他是老醫生,宅心仁厚,當這個維持會長也不過是為了與日偽虛與委蛇、保護族人,不存在什么當漢奸不當漢奸的。

姚家宅的鄉親們升火做飯後,引來了一隊鬼子。這幫家伙已經接到了命令,就地駐防,搜尋可能從上海撤退的八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