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七章 春風沉醉的晚上(再續)(1 / 2)

黎玉說完,劉一民看了看林彪、楊尚奎、黎玉和其他來送行的高級干干們,抑制住感傷情緒,大聲說道:「同志們放心,此去東北有驚無險。日本海軍各艦隊這個時候都在太平洋戰場,他們絕對想不到我軍會通過海路運輸登陸東北。就算他們現在得到情報,也趕不回來攔截我軍。留在東北的偽滿國防軍的海軍,只是一些內河巡邏的小型船只,也到不了渤海。我軍此行看似冒險,實則是絕對安全。只要我軍順利登陸,日軍是絕對不可能把我們趕進大海里去洗澡的!」

這都是實話,符合現在的戰場實際。這次關東軍抽調部隊增援山東戰場,就沒有通過海軍運輸,而是經過鐵路運輸。說明日軍為了打太平洋戰爭,不光是把軍艦都調去了,連運輸船只也都調去了。關東軍不得不通過鐵路運兵了。

劉一民接著又說道:「山東是個好地方,人民淳朴尚武,有反抗侵略者的覺悟。我軍在山東奮斗四年,建成了地道網,推廣了一年兩熟耕作法,解決了部隊和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形成了比較強大的軍工基地。可以說,山東根據地已經具備了鞏固根據地的所有條件。同志們要努力,我等著大家勝利的消息!」

這等於是臨別贈言了,林彪、楊尚奎等人走上前來再一次和劉一民、葉挺握手道別。

倪華因為帶著孩子,早早登船了。隨劉一民行動的趙小曼站在領導們後邊,一直沒有說話。這個時候可能是受臨別情緒感染,趙小曼竟然兩眼噙淚,亮開歌喉,唱起了沂蒙小調: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山(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哎,風吹(那個)草低見牛羊。

高粱(那個)紅來豆花香。萬擔(那個)谷子堆滿倉。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山(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哎,風吹(那個)草低見牛羊。

咱們的共產黨,領導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趙小曼是有名的紅軍百靈。她這一唱啊,聽得在場的領導們都是痴痴的!

趙小曼的歌聲引起了已經登船的部隊的共鳴。不知道是哪支部隊帶的頭,已經上船的戰士們都朝著石臼所、朝著沂蒙山的方向,開始低低地哼唱《沂蒙小調》。唱著唱著,就成了此起彼伏的大聲合唱。八路軍山東主力一縱、騎縱、炮縱、防空旅、工兵旅的干部戰士們,用歌聲向他們奮斗了四年的沂蒙大地告別,向和八路軍魚水情深的沂蒙老鄉告別,向長眠在山東大地的戰友們告別!

劉一民就是在《沂蒙小調》的歌聲中走向碼頭的。他不敢回頭。生怕回頭看一眼山東大地,會熱淚盈眶!

寂靜的夜色中,龐大的船隊從石臼所起航。向黑黝黝的海面駛去!還是襲占上海時的老辦法,軍艦、輪船、鐵甲機動船後面拖著長長的木船船隊。連巡邏艇、汽艇後面都拖著一艘木船。

這個春夜,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戰爭年代再平凡不過的夜晚。但是對於激烈交戰中的華北敵我雙方高層領導來說,卻是一個極不平常的夜晚。

臨潼中共中央駐地。

主席和朱老總吃過晚飯就站到了地圖跟前,葉子龍手里舉著個馬燈,隨著主席和老總手里的鉛筆的勾畫在不停地轉換角度。就這,主席還不滿意,大聲斥責葉子龍連舉個馬燈都舉不好,看不清。

朱老總年齡大。越來越慈祥了。見主席煩躁的訓斥葉子龍,就笑著勸到:「潤之啊,火氣不要太大么!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現在劉一民他們還沒出發呢,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