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一章 攻克錦州(續)(1 / 2)

王瑞華的經歷在東北不算典型,有不少人有相似經歷。那就是九一八事變後憑著一腔愛國熱情參加抗戰,和小鬼子拼命,後來由於斗爭失敗、形勢惡化、看不到抗戰勝利的希望,就轉而與日偽合作,當了幫凶。說到底,就是缺乏堅定的信仰和犧牲精神所致。

東北的偽滿偽職人員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其中一部分人自己沒有多少當漢奸的罪惡感。因為東北這地方長期受日俄蠶食侵略,他們大多數人認為是蔣介石、張學良拋棄東北在先,而且,〖日〗本人把東北治理的也不錯,延續了張氏父子時期發展工商業的發展勢頭,工廠建的多了,鐵路修的多了,公路修的多了,洋房洋樓建的多了。有的人甚至認為〖日〗本人就是比〖中〗國人強,和當年土匪出身的張大帥相比,關東軍的高級軍官都是正兒八經的陸軍大學畢業,滿鐵的高級職員都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畢業,那都是洋墨水澆灌出來的,和張大帥明顯就不是一個檔次。就是和少帥相比,那也不是一個檔次。最起碼張少帥抽大煙玩女人,比起非常敬業的〖日〗本關東軍歷任司令官、參謀長來,可就差遠了。因此,許多人干偽職、當漢奸還干的有滋有味的,全然不把自己是〖日〗本人的傀儡走狗一事放在心上。時時處處以滿洲國官員自居,口口聲聲都是五族協和、東亞共榮,裝得和真的一樣!

今天白天八路軍對錦州外圍突然發動攻擊,王瑞華就感覺不對了。他是老東北軍軍官。知道錦州對於東北和關內聯系的重要意義,馬上就意識到八路軍來者不善,這擺明了是要切斷東北和關內的聯系么!不過王瑞華的心態比較復雜,他畢竟曾經跟著李杜將軍在哈爾濱抗日,哈爾濱被日軍占領後,王瑞華無處可去,躲到和尚廟里當了一陣居士。最後耐不住寂寞和勸誘,這才去當了偽滿的蓋縣縣長。現在突然有中**隊來打錦州了,王瑞華的心理就復雜了,既怕錦州城破後八路軍會找他算賬,來個公審判決,又盼著八路軍真的能迅速拿下錦州城,給小鬼子點顏色瞧瞧。

因為心態復雜,八路軍一攻破城防。偽滿錦州省省長王瑞華就率先帶著錦州省政府官員逃跑了。

王瑞華的省長當的窩囊,偽滿的制度是軍政兩條線,他是省長不假。但是手里卻沒有一兵一卒,連錦州的〖警〗察他都管不了。因為錦州〖警〗察署長是安武慎一,是個〖日〗本鬼子,王瑞華的命令在〖警〗察那里等於放屁。

按說,王瑞華領著偽錦州省政府官員逃跑不應該對戰局有太大的影響,畢竟駐守錦州的日軍獨立第五守備隊、偽滿第五軍管區錦州地區警備司令部都不屬於他管。但是,王瑞華領著偽錦州省政府官員這一逃跑,卻在本來就驚慌失措的錦州日偽軍中發生了地震。首先是偽滿軍第五軍管區錦州地區警備司令部的大小偽軍們亂套了。

偽滿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最早的偽軍,成立於1932年4月15日,當時是以原東北軍散兵和投降日軍的14萬人為基礎編成的。稱作「**」。最初主要包括原東北軍在東邊道的於芷山部和營口的王殿臣部以及李壽山部改編的於芷山奉天省警備軍、原東北軍熙洽部改編的吉興吉林省警備軍、馬占山部投降後復叛再投降的張文壽黑龍江省警備軍、土匪張海鵬部改編的熱河省警備軍、由蒙古人組成的興安南分省警備軍和興安北及興安東分省警備軍、〖日〗本僑民組成的靖安警備軍、新京竟被部隊、〖中〗央訓練處和第一、第二、第三教導隊,以及熱河的建**、護**、救**、內蒙自治軍等五hua八門的臨時收編部隊和被服廠、軍械廠和軍樂隊等,此外另有原東北軍的江防艦隊。

到了1933年8月9日,鑒於偽滿軍戰斗力低下、紀律敗壞,關東軍制定了《滿州國陸軍指導要綱》,對偽滿軍進行了大整頓。將偽滿州國的軍隊數量控制在6萬人,戰斗兵種只分為步兵和騎兵。而且,日軍加強了對偽滿軍的控制,6萬偽滿軍中就有8000名日軍現役和退役指導官。其中,關東軍派的現役軍官充當偽滿軍各軍事統帥機構和部隊的顧問,日軍的退役軍官擔任軍事教官。軍帽上扎有紅帽圈的是〖日〗本現役軍官充任的〖日〗本顧問,灰帽圈則是退伍的日軍預備役軍官充任的軍事教官。

這次大整頓後,偽滿軍的戰斗力大幅提升,徹底變成了日軍豢養的走狗。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偽滿軍抽調部隊充當日軍進軍關內的急先鋒,參加了徐州會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其中被劉一民部在魯東大戰中消滅的張宗援部主力趙東原師和在隴海路東段由兩萬人被打的只剩下5000人的偽滿挺進軍,都是從東北調去的偽滿軍精銳部隊。

日蘇遠東大戰前,關東軍大擴軍,偽滿軍也實施大擴軍,不但彌補了在關內的損失,還擴大到了15萬人。至此,偽滿軍先後建立了十一個軍管區、兩個飛行隊、五個高射炮隊、五個汽車隊、一個江上軍、一個禁衛軍司令部、十五個憲兵團組成的憲兵總團、三十六個工兵隊和十五個輜重隊。

其中,第1軍管區成立於1934年7月1日,由偽奉天警備司令部改稱。編制為6個混成旅和1個教導隊。先後由於芷山、邢士廉任司令。日軍主任顧問為管野謙吾。

第2軍管區成立於1934年7月1日,由偽吉林警備司令部改稱。編制為4個混成旅、3個騎兵旅和1個教導隊。先後由吉興、王濟眾任司令,主任顧問為大迫通楨。

第3軍管區成立於1934年7月1日,由偽黑龍江警備司令部改稱。編制為5個混成旅、1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隊。歷任主官:張文鑄、王之佑、呂衡、趙秋航。主任顧問為林義秀。

第4軍管區成立於1934年7月1日,由偽護路軍改稱。編制為8個混成旅、1個騎兵旅和1個教導隊。歷任主官:於深澄、張文鑄。

第5軍管區成立於1934年7月1日,由偽熱河警備司令部改稱。編制為3個混成旅、1個騎兵旅和1個教導隊。歷任主官:張海鵬、王靜修、呂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