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七章 東北局(續)(1 / 2)

楊至誠的話聽在陳士渠的耳中可就不中聽了,十縱是以魯西南警備旅、魯西警備二旅為基礎擴編的,長期奮斗在魯西、魯西南地區,大部分時間與魯中南根據地隔絕,而且魯西南地區非常貧困,沒有金礦也沒有煤礦,充其量就是個糧食產區)日偽軍多次掃盪,部隊的補給都很困難,哪里能有多余的繳獲上繳?和經常隨劉一民征戰的一縱、騎縱、特戰司令部比起來,十縱上繳的繳獲可以忽略不計

陳士渠被楊至誠的話刺激的臉色不好看不過,這是戰爭年代,楊至誠、陳士渠又都是從井岡山上一路走下來的紅軍骨干將領,戰友情深,加上調到山東工作後,深受英邁絕倫、胸懷如海的劉一民影響,自然是不會計較許多的

就聽陳士渠嘿嘿一笑說到:「楊半仙兒,你別那這些話來擠兌我,沒用我告訴你,不是我老陳沒本事,繳獲少,是劉總偏心,象襲占上海這么好的事情就輪不到我老陳,我還想找劉總好好報告報告呢先說清楚啊這次我守山海關那可是有傷亡沒繳獲的活兒,你把那八一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火箭炮、火箭筒、反坦克地雷、槍榴彈都給我預備足了,炮彈、子彈多多的准備這一次,我老陳要讓小鬼子知道知道什么叫千炮萬炮打不動」

楊至誠還沒有回答呢,就聽一聲吼叫:「好有志氣好一個千炮萬炮打不動,陳士渠,說的好」

陳士渠一聽,「騰」地一下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大聲吼道:「報告劉總,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第十縱隊司令員陳士渠向您報告,我縱各部已在山海關至喜峰口的長城一線展開,請指示」

原來是東北局的主要領導到了,當先一人正是**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總司令員劉一民]跟在他身後的是東北局常委、副書記陳雲、李富春、羅榮桓、項英、彭真

中央正式組建東北局的命令下達後,並沒有象劉一民在西安匯報時提的建議那樣,東北局設幾個副書記另設常委、委員而是書記、副書記兼常委,目的是精兵簡政減少領導層級至於東北局的委員,包括書記、副書記在內,共有45人其中,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各主力縱隊、特種司令部的司令員、政委全部是委員

司令員和各位首長進來了,屋里坐著的干部們全部站了起來,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劉一民一行

劉一民還禮後看著陳士渠,滿眼都是欣賞之意,大聲說到:「山海關和喜峰口扼守華北、東北通道,日軍必然會調集重兵攻擊陳士渠,你給我聽好了,拿出你的真本事,認真的修工事,要修建以坑道為骨干、連接野戰工事的支撐點式的防御體系會後你和任然到我辦公室來,我要和你們詳細探討這個問題」

陳士渠和站在另外一角的工兵旅長任然馬上就同時回答:「是」

劉一民點點頭,走向會議桌前坐下

等陳雲、李富春、羅榮桓、項英、彭真、葉挺、譚政、蔡中等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的領導依次坐下,劉一民抬頭掃視了一下參加會議的同志們,目光在每一個同志的臉上都短暫停留,等於是和每一個同志都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