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七章 到工廠去,到農村去(續)(1 / 2)

劉一民穿越前是個學生,並沒有社會工作經驗,但是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穿越後領兵打仗、虎踞山東,見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看問題也就深刻了。他提的到工廠去、到農村去,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嘴啃到了豆餡,抓住了問題的實質。

現在的遼寧地面,可以說亂的很。

我軍強勢橫掃,日偽軍殘余武裝、漢奸、特務逃無可逃,有的就就地隱蔽,伺機再起。

滿鐵等日偽大型企業的管理人員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當俘虜的當俘虜,日偽大型企業的技工業都成了俘虜,沒有了這些管理人員和技工,光靠一心抗日的中國勞工,這些企業一時半會兒都開不了工,就算是開工也達不到原先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至於各地的日本人、偽滿漢奸們開的各類店鋪也都關門大吉,市面顯得異常冷清。

城市是這樣,農村也好不到哪里去。原先趙勇剛北進先遣隊和抗聯各部隊組成的小武工隊活動的地區好說,有群眾基礎,迅速起義,摧毀日偽的農村政權體系,但東北這么大,抗聯部隊和趙勇剛的北進先遣隊人數少,撒在東北大地上猶如撒胡椒面一樣,只能有選擇的在重點礦山、地區開展工作,覆蓋面有限。這樣以來,隨著我軍的快速推進,舊的日偽政權被鏟除了,新的抗日民主政權短時間內來不及建立,許多地區就成了權力真空地帶,受日偽奴役的老鄉們一邊為獲得解放歡欣鼓舞。一邊在觀望彷徨,等待著形勢的進一步明朗化。

這是大軍北進後必然出現的現象,不可怕。可怕的是另一種現象,那就是干部隊伍中悄然滋生的官僚主義現象。

這一次我軍進軍東北。不同於占領陝西和攻占太原、天津、青島、濟南、上海。陝西窮的很,西安城里破破敗敗的,連成都都比不上,留給紅軍的是嗷嗷待哺的飢民。太原比西安強的多,但是當時我軍沒有長期占領的打算,以搬運繳獲物資為主。天津、青島、上海都是這情況,我軍都沒有做固守打算。更沒有動員這么多干部到這些大城市去。這次我軍進軍東北,是要長期堅守、直至徹底消滅關東軍、解放全東北的。東北又比關內富裕的多,抽來的干部都是根據地的骨干,長期奮斗在艱苦的環境中,許多人連抽水馬桶都沒見過,這一進了沈陽城、大連城,滿眼都是日式別墅、公共汽車、小汽車,暖氣燒得滋滋響。而且這些日式別墅、小汽車都成了我軍的戰利品,干部們住進去後有的就不想走了,想把自己的辦公室設進去。東北局會議結束兩天了。劉一民還沒接到他最想要的某某工廠恢復生產、某某村選舉抗日村長一類的報告。

劉一民是穿越者,與陳雲、李富春、羅榮桓、項英、彭真他們相比,多了對後世腐敗現象的認識,深知物質誘惑對干部隊伍腐蝕的嚴重性,這才寫出了《到農村去,到工廠去》的社論。

這篇社論是交給新任《遼寧日報》總編王鵬舉拿去發表的。

陳雲、李富春、項英、彭真四個分管地方工作,看到社論後,馬上就意識到劉一民對地方工作進展不快焦慮了。

陳雲過來找劉一民,詳細通報了組織、培訓各工作隊的情況,然後就勸劉一民說。事情得一件一件辦,飯得一口一口吃。東北局會議開過了,忙了幾天,各地的主要領導干部也都到任了。但是,他們也有一個熟悉環境、組建工作隊的過程,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遼寧這么大。看著鐵路、公路發達,實則有些地方還不通鐵路公路,派去的干部隊都還在路上行軍呢!

陳雲是劉一民非常敬重的領導,也算是肝膽相照的戰友,劉一民和他可以無話不談。

劉一民告訴陳雲,政權建設必須抓緊,有了基層政權,才能有糧食、有兵源,這個事情必須快,不能慢。慢了的話就會拖主力作戰的後腿。如果,基層政權建起來了,組成了軍分區、縣大隊、區中隊、民兵隊,主力就可以不用再守備地方,集中精力與關東軍、偽滿軍作戰。由於地方政權沒有建立,我們的眼睛不明、耳朵不靈,還得抽調主力部隊擔任地方守備,稀釋了主力兵力和戰斗力。現在,日偽軍已經徹底驚醒,接下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大戰,考慮問題得從最壞處著想,日軍那么狡猾,絕對不會擺出架子、一動不動的讓我軍猛揍,他們很可能會搞最擅長的迂回攻擊,打在我軍防御薄弱的地方。說不定小鬼子還做夢出奇兵偷襲沈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