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九章 深尾淳二(續)(1 / 2)

劉一民猜的也對也不對。深尾淳二領著酒光義一、十猛三、井口一男到沈陽來,確實是為了隼式戰斗機的生產,只不過他們是想來沈陽考察、在沈陽的日偽滿洲飛行機制造株式會社里開設發動機廠。滿洲飛行機制造株式會社原來主要生產教練機,改生產隼式戰斗機後,實際上就是個組裝車間,包括發動機在內的一些關鍵部件都是在〖日〗本生產好運到沈陽來的,在這里完成組裝,交付戰斗部隊使用。當然,滿洲飛行機制造株式會社也不完全是組裝車間,這里有完善的生產設備,隼式的一些簡單部件都是在這里生產的。由於往返海運提高成本,精於成本核算的〖日〗本人就想在沈陽依托東北的工業基礎完整生產隼式戰斗機。這里面其它部件都好說,只要把圖紙拿過來、生產出隼式戰斗機必須的高級鋁合金就行,只有稱為飛機心臟的發動機比較麻煩,光拿圖紙過來不行,深尾淳二就領著他的研發小組到沈陽來了,沒想到這一來就成了我軍俘虜。

深尾淳二畢業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機械科,也就是現在的東京工業大學,畢業後就進了三菱重工,是三菱重工名符其實的航空發動機首席專家。他之所以願意親自到沈陽來,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和零式戰斗機縱設計師堀越二郎在零式戰機、隼式戰機發動機選型上存在分歧,想著看看能不能到滿洲來考察考察,實現自己的願望。

原來,三菱重工從1929年到1934年六年間投入了龐大的資金研發航空發動機,除了制造了幾款無人問津的垃圾發動機外,整整六年一事無成。這里面除了三菱重工航空發動機研發部門人浮於事外,與日軍陸海軍明爭暗斗有關。海軍搞一套,陸軍就要另搞一套,弄得研發企業無所適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不是自己獨創的,一直走的是仿制歐美航空發動機的路子。沒有歐美航空發動機專家指導,仿制進行的也就不順利了。

三菱重工研發航空發動機陷入困境,中島公司的業績卻很穩定,日軍的飛機大部分訂單都給了中島,眼見三菱重工要在競爭中被淘汰了,飛機制造廠都快關門大吉了。

深尾淳二就任三菱重工的名古屋飛機制作所引擎部部長後,放出了「讓三菱的手中飛出世界第一的引擎」的豪言壯語。接著就把引擎部原有員工統統裁減,重新招收優秀人才,同時提出了不受軍方干擾、獨自研發的思路。用深尾的話來說,就是「和軍隊合作就得聽他們的指揮,聽他們的話可能拿訂單容易些,不過那幫家伙可是什么都要插一腳的,給他指揮我看永遠也別想出產品,所以我說最好還是別理他的。三菱必須自己出世界第一的引擎。不論從性能、可靠性、價格來說都要是最好的,這樣軍隊即使想找麻煩,也得考慮考慮是不是值得。總之我們不是在給軍隊干活。而是給我們自己謀生路,請務必明白這一點!而且也不要總是想著這個引擎是給三菱的飛機用的,不要這么狹隘,三菱的引擎應該是能放在世界上所有飛機上都能讓人滿意的產品。」

深尾有這樣的思路、這樣雷厲風行的作風,不出成果才怪呢!

當時,中島公司和三菱公司間有個不成文的默契,三菱只開發水冷式引擎,中島專營空冷式引擎。深尾一上任就打破了這個默契,提出三菱必須研發先進的空冷式引擎。而且,他把引擎開發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螺旋槳軸和減速裝置的「前部」由酒光義負責,包括氣筒和活塞的「中部」由十猛三負責,包括過載器的「後部」由井口一男負責,深尾淳二本人擔任總務。這個小組被深尾命名為a8設計小組,沒有休息日。

深尾領著a8設計小組在1935年完成了840馬力的「金星三型」發動機設計工作,1936年制成了1,000馬力的「金星40型」航空發動機。

「金星40型」航空發動機實際上仍然是一款仿制色彩濃厚的發動機。集中了布萊特?惠特尼、萊特、阿姆斯特朗等諸多外國廠家的技術長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