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八章 鰲龍河邊(1 / 2)

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主力全線發動對關東軍余部8個師團及偽滿軍、偽朝鮮軍發動大追殲後,從飲馬河一線回撤的日軍第七師團、第八師團以及在安東一線向我八縱、十一縱、十二縱發動佯攻的第四師團立足不住,開始了快速撤退。

日軍是以師團為基本戰略作戰單位的,在師團編制內,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編制齊全。正常情況下,一個日軍師團展開,那是既有坦克、裝甲車、汽車,也有騎兵搜索偵察甚至參與突擊,更有炮兵、工兵、輜重兵提供火力支援、戰場通行、後勤保證等支持。應該說,日軍的師團編制是比較先進的,體現了近現代戰爭特種兵支援地位越來越重要的特點。

日蘇戰爭前,日軍在部隊編制設置上進行了大改革,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將原來的兩旅團四聯隊制常設師團改為步兵團下設三聯隊的三單位師團,減少了旅團這一指揮層級,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靈活性。二是加大了機械化。過去,除了日軍的第二師團、近衛師團、第五師團這三大機械化師團外。日軍其它常設師團都是馱馬制、挽馬制師團,一類、二類師團車輛比較多,三類、四類師團基本上每個師團只有150輛汽車。諾門罕會戰後第二十三師團重建時變成了機械化師團,日軍到此有了四個機械化師團。後來日軍加大了機械化建設步伐,增設了戰車第一師團、戰車第二師團、戰車第三師團等戰車師團,還編成了部分戰車旅團、戰車聯隊。日軍的常設師團為了適應日蘇戰爭、太平洋戰爭需要,也增加了戰車、裝甲車、汽車數量。象關東軍現在留存的這幾個師團,除了近衛第一師團、第二師團是老牌的機械化師團外。第一師團、第七師團、第九師團、第四師團包括參加過日蘇遠東戰爭的朝鮮軍的第19師團、第20師團。現在也基本上成了半機械化、半馱馬制師團。

第七師團、第九師團早在山東戰場都曾經是我軍重點打擊目標,被我軍揍得傷筋動骨,不得不大規模補充休整。包括第一師團、近衛第一師團、第二師團都曾經和我軍交過手,也都曾被揍得滿地找牙。另外一個師團、朝鮮軍的第20師團雖然沒有和劉一民部交過手,但他們的師團長、參謀長曾經被一民擊斃於山西霍州的師團司令部,搜捕劉一民、追擊劉一民的部隊又被打得可憐吧唧的。那也是一支被劉一民嚇破膽的師團。

可笑日軍大本營的頭頭腦腦們不了解這些師團的官兵們聽到劉一民三個字是啥表情,還夢想著依靠他們來挽回戰局。殊不知,這些師團的許多官兵。平時練拼刺的時候都是對著人形靶呀呀狂叫,喊著劉一民的名字一遍遍地把刺刀狠狠地捅進人形靶的心臟、腹部部位,但真正上了戰場。遭到我軍攻擊的時候,這些日軍官兵恨不得爺娘多生兩條腿,讓他們跑的快點、快點、更快點。

現在東北戰場上只有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第四師團和朝鮮軍的第19師團過去沒有和劉一民部交過手,不知道「怕」字咋寫,還咋咋呼呼的。

日軍隱蔽待機的五個精銳師團並不在一起。近衛第一師團、第一師團、第二師團部署在吉林地區,用作第七師團、第九師團的支援部隊;朝鮮軍的第19師團、20師團部署在吉林東南地區,既可作為第十四師團和第20軍支援部隊使用,也可以作為第四師團支援部隊使用。

我軍一全線追擊,剛剛逃離戰場的第七師團、第九師團在我一縱裝甲集團的追擊下,後衛部隊跑了一個小時後還是被追上了。這一被我軍追上,第七師團、第九師團的噩夢就開始了。不得不不斷地留下一支支小型後衛部隊,企圖依靠這些後衛部隊的拼死阻擊,為主力逃逸贏得時間。

自從紅18團在湘江邊整編成軍以來,這支部隊之所以能連戰連捷,發展壯大,最關鍵的問題是內功扎實。這個內功不是別的,概括起來就三點:一是以訴苦為主要內容的先進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以單兵戰術動作、步兵班排作戰要領和合同戰術為內容的部隊訓練;三是在科學技術是戰斗力指導下的兵工生產。這三樣,是劉一民部快速崛起、愈戰愈強的不二法門。

一縱之所以能迅速追上日軍第七師團、第九師團,靠的是偵察兵的指引。溝通偵察兵和主力聯系的是無線電台,小鬼子可能做夢都想不到,羅延的偵察營、一縱的偵察營,每個偵察小組都配備有小型電台。這些偵查員們在我軍消滅日軍第20軍之前就已行動了,接著夜色掩護,向吉林方向快速隱蔽前進。第七師團、第九師團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直到橫山勇和小林淺三郎率領第七師團與第二師團接應部隊匯合,日軍的膽氣才壯了起來,在吉林西面鰲龍河一線穩住陣腳,對一縱發起了逆襲,企圖擊退一縱的追擊,然後迅速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