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九章 又是一個陷阱(續)(1 / 2)

以地面火力和空中力量相結合布設伏擊圈,誘殲敵人機群,是劉一民的發明創造,戰史上從無先例。我軍在長春以東總司令部為誘餌誘殲日軍關東軍航空集團殘部主力,用的就是這種打法。

這種打法戰果很豐碩,但不好的地方是地面部隊損失大。因為空對地攻擊的優勢在那里擺著,地面火力機動性差,飛機速度快,這一動一靜,就決定了地面伏擊火力只能張網以待、靜等著日軍機群往上撞。萬一日機拉升脫離地面火力射程,進行中高空集中投彈轟炸,地面伏擊部隊的損失就大了。

基於這種情況,這種戰法就必須以戰斗機編隊在高空隱蔽集結,地面火力在日機降低高度後予以痛擊。在日機拉升到3000米以上、徹底脫離高射炮射程的時候,戰斗機群突然撲擊,將日軍機群打壓至3000米以下空域,與地面火力配合夾擊。

日軍機群開始下降擴大搜索范圍的時候,除了安藤三郎領著幾個戰斗機中隊在空中警戒,大部分戰斗機和轟炸機編隊都把高度降的很低很低,速度也慢了下來,目的是想徹底看清地面部隊的損失情況,拍照。

就在這個時候,劉一民放下了望遠鏡,大手用力揮了一下,旁邊的**風當即舉起了信號槍,砰砰砰。三發信號彈騰空而起!

霎時間,拉法河邊槍炮聲大作,火箭炮、高射炮、高射機槍、輕重機槍全部在開火,一下子就把正在低空搜索的日軍機群籠罩進了火網中。

防空一旅在沈陽防空作戰、長春防空作戰中都蒙受了損失。特別是沈陽防空保衛戰中。由於當時我空軍戰斗機損失太大,無力對抗日軍航空集團機群,地面火力只能硬抗,防空一旅的前身防空一團遭受重創,損失非常大。後來,劉一民下令將防空旅擴編為防空縱隊,大力征召沈陽、大連、遼陽、錦州、四平等地區的青年學生入伍。充實了防空縱隊兵力。加上我軍連戰連捷,在大連、旅順、營口、金州等海港城市以及機場和軍火倉庫繳獲了大量的高射炮、機關炮、高射機槍及彈葯,防空縱隊迅速滿編。其中防空一旅集中了原防空旅的精華,跟隨主力參加雙遼之戰、松遼之戰、長春之戰。在長春之戰結束後,防空縱隊各旅打散重編,以骨干帶新兵,初步形成了戰斗力,在長春防空作戰、誘殲關東軍航空集團殘余主力的時候。初露鋒芒,經受了戰場考驗,這次是第二次拉上戰場。再次接受血與火的洗禮。

重編的防空一旅,由原防空一團團長晏耀輝、政委**風升任旅長、政委,各營長、教導員升任團長、團政委,依次遞升,正是士氣高昂的時候。只不過旅政委**風兼著東總參謀處副處長,大多數時間都在劉、羅首長身邊工作,兩頭跑,旅長晏耀輝肩上的擔子相對重了一點。

防空一旅的陣地部署在戰場最西面,正迎著日軍機群飛來的方向。三個防空團布置成品字形的三角陣,各團以營為基本戰斗單位。部署成小三角陣,等於是一個個小三角陣組成了一個大的三角陣。這是老陣型,原防空旅傳下來的,也是劉一民在《紅軍步兵合同戰術》一書中講授的基本防空作戰陣型。

戰斗打響前,防空一旅三個炮兵團各54門高射炮、54挺高射機槍全部穿上了草綠色的炮衣,與春天原野的綠色渾然一體。從空中望下去。就像染上綠色的春天的灌木叢一樣。等到日軍機群抵達戰場開始下降高度,防空司令部司令兼防空縱隊司令韓前進一聲令下,防空一旅陣地上的高射炮、高射機槍被戰士們以最快速度齊刷刷地脫下了炮衣,轉眼間,綠色的灌木叢變成了黑洞洞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炮口、槍口全部指向了東方正沿著公路以低空掠行姿態飛來的日軍機群。

每個防空團都是54門高射炮、54挺高射機槍這種配置,也是從實戰中摸索出來的經驗。高射機槍和步兵部隊的輕重機槍射程都有限,步兵部隊的輕重機槍對空射擊時有效射程一般都只有1000多米,高射機槍射程要遠一點,但也陷於2000米以下,高射炮可以達到三千多米。采用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配合作戰,一是形成了低空、中空兩層火力網,二是高射機槍射速高,火力綿延不絕,可以彌補日造高射炮開炮間隔時間長的缺點。

這一次,防空縱隊還有了我軍沈陽兵工廠生產的新式武器,那就是雙管高射炮和四聯裝高射機槍。理論上這兩種防空武器作戰效率、火力強度、有效射程都要比日式高射炮、高射機槍高的多的多,但需要經過戰場檢驗。這不,在防空縱隊各旅、團的陣地上多了一些沈陽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他們的任務是采集新式高射炮、高射機槍的數據。

劉一民的計劃是要用這兩種新式防空武器裝備我軍,替代日式防空武器。

防空一旅旅長晏耀輝胸前掛著望遠鏡,手里拿著一紅一綠兩個小旗,站在一旅防空陣地上。信號彈騰空而起的時候,晏耀輝揮動了手中的小旗,嘴里跟著大喊:「開炮!」

開炮令下達後,防空一旅三個防空團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全部開火了。炮彈在日機的日機正前方的上空爆炸,飛舞的彈片猶如燃放的禮花。高射機槍對著日機飛來的方向猛烈射擊,彈幕密不透風。

晏耀輝嘴角管著微笑,兩眼直直地盯著日軍機群飛來的方向,腦子里出現的都是日機突然撞上他的火力網時的壯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