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0五章 心惶惶(續)(1 / 2)

一封《敦促岡村寧次投降書》,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華北平原上空。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都嚇得從臨時休息的偽石門市政府住室的床上摔了下來,更別說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和參謀長田道盛武等人了。

岡村寧次不是弱者,確實是有辦法的日軍統帥級將領。他當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制定的方針政策都很老辣實用。問題是再管用的政策都不行,劉一民在山東一個冬季攻勢就把他對山東各根據地的封鎖圍困砸了個稀巴爛,還讓他損兵折將,落了個灰頭土臉。等到劉一民率軍北進,華北日軍壓力減輕,岡村寧次不但能夠抽調五個師團的重兵攻擊山海關、圍攻錦州,還抓住機會采取政治、軍事兩手抓。政治上堅持以華制華政策,下大力氣勸降、逼降國軍雜牌部隊,擴大偽軍,擴大日偽占領區。短短時間內,孫良誠、孫殿英部、龐炳勛先後率軍投敵,當了偽軍,加強了日軍在豫北、豫東的守備力量。岡村寧次這才能夠抽調兵力對我根據地實施軍事上的分區鐵壁合圍掃盪,搞三光政策。

如果給岡村寧次充足的時間。華北我軍絕對會象歷史上那樣,在1942年陷入最困難境地,根據地大幅縮水,不得不搞精兵簡政。

劉一民就是日軍的噩夢,他是不可能給岡村寧次時間的。

因為有了劉一民和他統帥的百戰雄師,岡村寧次對華北的窮凶極惡的大掃盪只能胎死腹中。原因無它,關東軍都被消滅了,東北解放了,華北方面軍沒有了最可靠的補給基地,那日子能好過么?反之。我黨我軍擁有陝西大後方,可以訓練預備部隊,源源不斷的開上戰場,補充各主力部隊的損耗,部隊兵力規模、戰術素質比歷史上要強的多,華北日軍在山西戰場、山東戰場、蘇北戰場上的攻勢不可能持久。相反還得組織力量反擊我軍的全線反攻。

岡村寧次和華北方面軍參謀長田道盛武、副參謀長平田正判的看法一樣,那就是大本營犯了戰略錯誤。應該先集中力量消滅劉一民部,清除華北治安毒瘤,遏制或撲滅中共在華北點燃的抗日烈火。而不是置華北日益惡化的治安形勢於不顧,打了日蘇遠東戰爭又去打太平洋戰爭。給了劉一民進軍東北的可乘之機。可以說,關東軍之所以覆滅,劉一民之所以能夠揮師入關,都是拜大本營戰略失誤之賜。

明知道大本營戰略失誤的惡果顯現出來了,揮師入關的劉一民與當初登陸遼東的劉一民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華北方面軍勢如危卵了,岡村寧次還在夢想著憑借自己的指揮能力,把部隊撤到山東去,長期固守。等待轉機。這有點象悲情英雄唐吉可德,只不過唐吉可德是悲情英雄,岡村寧次是走上窮途末路的日酋、侵略者。

岡村寧次從北平城逃跑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北平不保了,只不過他想不到山內浩一少將指揮著那么多的日偽軍和臨時征召人員,竟然連實行傘降的劉一民小股部隊都收拾不了,竟然被迫棄城而逃,連北平的電廠、水廠、面粉廠、郵電大樓等基本設施都來不及破壞。全部留給了共產黨。這個山內浩一,真的是雜貨鋪老板的兒子,武士道精神的沒有,大日本帝國的臉都讓他丟完了!

接到山內浩一發來的在北平與涿州交界處陷入劉一民部機械化部隊包圍、請求緊急戰術指導的電報。岡村寧次嗤之以鼻,連理都沒理,只是讓參謀長田道盛武給保定守軍打電話,命令他們嚴防死守,采取埋雷、破壞交通等辦法,阻擊遲滯劉一民部攻勢,務必堅守保定三天,然後就又聚精會神地看地圖去了。

保定是河北省省會,也是日偽軍在河北的統治中心,也是駐防冀中的日軍第三十五師團司令部所在地。

岡村寧次從北平出逃前,第三十五師團因為奉命增援平津地區,結束了在冀中的作戰行動,主力正緊急向平漢路保定方向集中,准備從保定乘火車、汽車北上。接到岡村寧次停止執行增援平津作戰計劃,主力分別向平漢路、津浦路集結的命令後,第三十五師團連夜加速撤退,此時已經基本上運動到平漢路附近了。加上駐守保定的偽軍,岡村寧次認為第三十五師團依托鐵路、公路線原有的工事,阻擊東野部隊進攻三天沒有問題。

這不是岡村寧次輕敵,是因為他太聰明,在火車上不言不語一路思索,想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桑木崇明指揮的重兵集團之所以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被殲滅,是因為沒有堅固的工事依托,部隊暴露在了劉一民部的機群和炮群的航空炸彈、炮彈下面,精銳部隊變成了炮灰,這才導致全軍覆沒。

岡村寧次沒有親自上戰場,桑木崇明的報告因為是在部隊即將被擊潰前發出的,一點都不詳細,但是岡村寧次聯系到劉一民殲滅日軍第二十一師團、第八師團、第十四師團等部精銳部隊時日軍偶然接到的部隊長訣別電中報告的情況,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這一想明白,岡村寧次也就清楚了精銳的關東軍是怎么覆滅的了。

什么事情都是一理通百理通,想明白了桑木崇明集團、關東軍和之前劉一民消滅日軍精銳師團的原因,再一結合岡村寧次收集到的劉一民長征路上打的經典戰例,岡村寧次就把劉一民的作戰特點摸清楚了,概括起來就是三點:伏擊、奔襲、集中火力打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