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三章 神戶在呻吟(1 / 2)

馮達飛和卡爾將軍制定的空襲日本的計劃很龐大,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出動美軍的戰略轟炸機空中堡壘密集轟炸日本重要工業城市,炸癱日本大型工業基礎設施;第二階段重點轟炸日本的海港,封鎖日本;第三階段轟炸日本各城市,迫使日本徹底投降。

這個計劃與劉一民的命令有出入。劉一民是命令馮達飛和卡爾他們集中力量轟炸日本城市,一次把一座城市炸成廢墟。馮達飛和卡爾慎重研究後,認為搶在日本人覺醒後撤離疏散工廠前集中力量轟炸日本的工業基礎更有意義。因此,他們修改了作戰計劃,上報劉一民後得到了批准。

由於我軍解放朝鮮,駐守朝鮮的楊靖宇正在釜山組織修建可供空中堡壘和各型轟炸機起降的飛機場。一旦建成,我轟炸機編隊就可以從距離日本西南部最近的港出發,轟炸日本,一支編隊一天可以轟炸兩次甚至三次。

戰爭進行到現在,日本列島已經完全暴露在了我轟炸機編隊面前。從北面的庫頁島到東北地區的海參威、大連、旅順和華北的青島,乃至朝鮮各地。我軍都在修建或擴建機場,一旦這些機場投入使用,或者是我軍能從南進作戰中抽出更多的轟炸機,日本列島就要在血與火中戰栗了。

神戶位於大阪灣的西北岸,是日本兵庫縣的首府,100萬人口,是僅次於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札幌的日本第六大城市,也是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業城市。日本最大的飛機制造企業川崎公司、三菱公司在這里都有造船廠、飛機制造廠。

日本的飛機工業主要都集中在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這幾個大城市的郊區。馮達飛和卡爾的作戰計劃第一階段的重要轟炸目標里,這四個城市的飛機制造工業榜上有名,而且排在前四位。按照馮達飛和卡爾的想法。那就是要一舉摧毀日本人制造飛機的能力,讓他們再也無法給日軍提供作戰飛機。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這個時候的日本工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個大工廠的周圍分布著成百上千家小型私營工廠,為大工廠提供零部件。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大企業直到這個時候都沒有實現整部件裝配流水線大工廠作業,主要依靠小工廠、小家庭作坊承擔為大工廠配套生產零部件的任務。也就是說,工業沒有實現標准化、系統化。

就這,小日本的工業水平在亞洲都是獨一份,發展極快。就象汽車工業。1929年的時候,日本人的汽車工業剛剛起步。年產只有500輛,他們的汽車主要依賴外資企業生產,象美國的福特、通用、切夫勒特都在日本建有汽車裝配線,從美國運部件到日本組裝,年產量接近三萬輛。到1936年的時候,日本人自己的汽車制造工業產量就已經達到了8841輛,到1938年更是提高到了30880輛,停止進口外國汽車了。到了1941年,日本的汽車產量突破41000輛。而且當年還生產了1024輛坦克。截止1941年12月底,日本陸軍服役的汽車高達65000輛,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日本工業的發展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日本工業在亞洲是絕對的第一,但是與美國比較起來那就差遠了。美國的福特工廠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整部件流水線大工廠作業。比如生產一噸無煙**,日本的很多化工廠需要1000個工作時,而美國的同類化工廠只需要5個小時。再比如美國現在開足馬力生產,一年生產的飛機比日本整個戰爭期間生產的飛機都要多。甚至多50%以上。

歷史上美軍在1945年三月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大轟炸,一下就把日本的工業炸癱了。到最後日本的航空母艦上連架艦載機都沒有,在大海戰中只能作為誘餌使用,非常凄慘。

日本人大概從沒想過他們這樣的工業布局一旦遭到敵人密集轟炸會是什么結果。戰爭都打到這個時候。結下了那么多的仇敵,小鬼子還不知道轉移疏散工廠,真不知道他們的腦子是進水了呢還是被驢踢了。

神戶是個非常美麗的海港城市,大大小小的房屋都密密地安插在六甲山起伏的山崗中間,錯落有致,精致而和諧。而且,神戶人愛美,每座房子周圍都種有花草,與大街上的花草相映成趣。如果空閑的時候到神戶旅游,可以飽覽大阪灣和瀨戶內海風光,欣賞世界上最大的斜拉吊橋明石大橋,吃日本料理,品嘗天下最有名的神戶牛肉。

神戶是各有山有溪流的地方,牛在山上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葯草。後來養牛戶專門飼養的時候,牛吃的是上等谷物和啤酒,享受定期按摩。這樣養出來的牛肉質超柔軟、味道更鮮美,牛肉潔白的脂肪夾雜在鮮紅的嫩肉之間,紋理如同大理石般精,是鐵板烤肉、煎牛排、涮牛肉的上等材料。

這個時候神戶已經有了破敗的跡象了。因為關東軍、朝鮮軍、華北方面軍和樺太混成旅團被殲滅,神戶港已經沒用了昔日繁忙的景象了,再也不會有從東北、華北、朝鮮、庫頁島來的裝滿煤炭、鋼鐵、礦石、糧食、棉花的貨輪在神戶港停泊了。神戶的造船廠、飛機制造廠早已貼出了回收廢舊鋼鐵的告示,那架勢讓人一看就明白,造船廠、飛機制造廠原材料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