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0章 偃旗息鼓(1 / 2)

蔣介石沒有在美國生活過,不知道美國人的德性,宋美齡長期在美國生活,知道美國的孤立主義也好、保守主義也罷,包括美國的自由主義,都是一切以維護自身利益為最高原則的。

宋美齡其實心里給明鏡一樣,知道這個時候美國人是不會支持中國打內戰的,怎么說都不行。事情明擺著的,日本美英投降,德國、意大利還在歐洲肆虐,美軍急於結束太平洋戰爭,好集中全力爭奪歐洲戰場。這個時候中國打內戰,豈不是自亂陣腳么?

明白是一回事兒,怎么做又是一回事兒。宋美齡也知道,蔣介石很清楚此時不是打內戰的時候,美國不會支持他的,問題是現在確實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中共軍隊南進作戰消滅日軍主力,橫掃華中、華東華南,結果一口氣追到了越南。中越邊境地形復雜,易守難攻,只要能說動美國人撤回受劉一民指揮的東亞戰略轟炸司令部、收回航母編隊,以第九戰區、第四戰區的力量,完全可以守住中越邊境,掐死中共主力回國通道,迫使他們不得不在東南亞戰場上繼續與日軍廝殺,充當炮灰。到時候,日軍消滅了,中共軍隊得不到補給,估計也就差不多了。

沒有了劉一民統帥的東野主力、林彪統帥的山東主力、劉伯承統帥的晉冀豫主力、徐向前統帥的晉察冀主力,中共啥都不是。別他們占的地盤很大,留守部隊不少,那都經不住國軍大規模攻擊,要不了三個月,國軍就能從西南打到東北。徹底統一中國。

蔣介石就是被這種光明的前景吸引住了,這才迫不及待地出暗招、下狠手了。

這算盤打的確實是夠響,問題是蔣介石心里也清楚,如果不讓美國人把東亞戰略轟炸司令部撤到國軍控制地區的話,單是劉一民的東北野戰軍就能把第九戰區、第四戰區主力給打稀里嘩啦。日軍的前車之鑒在那里放著呢!

蔣介石不是不知道此時和中共翻臉打內戰有點操之過急,一個是應該等著中共軍隊殺向緬甸、殺向印尼、馬來、菲律賓、新加坡後再封鎖中越邊界。另一個是等到日本投降、美國沒有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後,再打內戰。相信到時候美國人會支持他的。問題是蔣介石心里清楚,結束了越北戰役後。中共必然會迅速撤軍,頂多留劉一民一部在東南亞配合美軍作戰。要是讓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率軍返回各根據地,依靠東北的工業和各根據地的人力,就算沒有劉一民,國軍也未必能夠打贏。因此,蔣介石這才迫不及待地出手了。

高思這里說不通。宋美齡就提出她要到美國訪問,拜會羅斯福總統,到國會演講。

高思大夫說可以向國內報告蔣夫人訪美的事情,至於要美國支持蔣委員長打內戰的事情,他本人就持反對態度,相信羅斯福總統也會反對。

蔣介石鐵青著臉送走了高思,叫來一干謀僚,密謀半天,覺得確實有點操之過急了。應該慢工出細活,慢慢和中共談判,以要回京滬杭地區、武漢地區、江西的南昌地區、廣東和湖南地區為首要任務。

有個謀僚甚至提出,應該給中共戴高帽子,給劉一民安上一個什么中華民國駐越南總督之類的頭銜,這樣就可以讓他不能回國,老老實實跟在美國人屁股後面去繼續打鬼子。至於,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統帥的部隊不足為慮。

這個謀僚是沒有嘗夠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的苦頭,不知道這些人的厲害。滿嘴跑火車。信口胡說。蔣介石卻知道那都是三只猛虎,紅軍時期那么少的兵力、那么差的裝備。圍剿幾年都沒有成效。以他們現在的兵力和裝備,那可是不好對付。

這個時候蔣介石收到了薛岳和張發奎轉來的劉一民的急電,上面只有寥寥數語:「要打內戰也等日本投降以後。限兩小時內撤離占據鎮南關、水口關、平而關的第九戰區、第四戰區部隊,保證天南三關到武漢的交通暢通。否則,後果自負!」

劉一民之所以發這封電報,一個是中央指示,再一個是他被蔣介石氣的了。

接到林彪等人報告後,中央當即電令林彪全權負責奪回三關,並命令劉一民調炮兵一軍、特戰司令部和空軍參戰,掩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奪回三關。同時,中央命令東野二兵團、三兵團迅速回撤欽州,向西北夾擊,命令東野四兵團回守廣東,確保韶關以南的廣東解放區安全。中央任命的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廣州市長葉劍英也星夜乘機南下,負責在廣東建立地方政權任務。

葉劍英還擔任著東北邊防軍代司令員呢,中央竟然讓他星夜南下廣州,來是借重他在廣東的聲望,以盡快穩定廣東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