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回兵分三路(1 / 2)

大唐一品 墮落的狼崽 2574 字 2020-08-20

第四百二十回兵分三路

長孫無忌面色漲的通紅,臉上隱隱有不甘之色,嘴唇直哆嗦,卻是沒有說什么,說實在的,他說這些話並不是針對那些將領的,他也是在為帝國考慮,高句麗和新羅等民族,他們雖然對於大唐來說,很是弱小,根本不能抵擋大唐軍隊的進攻,擊敗高句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擊敗高句麗並不等於就能占領高句麗,就能將對方的領土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就能將對方的百姓收為己用,這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在這中間還是有許多程序要走的,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若是殺戮太盛,就會激起民心的變化,那些高句麗和新羅的百姓就會不認可大唐的統治,他們就會興兵造反,將大唐的數十萬大軍都拖入戰爭的泥潭之中,大唐也會因此而分心,將自己的軍隊安置在新羅三國那個彈丸之地,甚至到了最後,大唐不得不放棄這個花費了巨大氣力才占領的彈丸之地,這對大唐來說是相當的不劃算的。所以長孫無忌認為,若是對方能投降,那自然是好的,最起碼以後統治起來,還是很輕松的,占領一個城池,那就要徹底的占領這個城池。

說實在的,長孫無忌這種老成謀國之言,在岑文本等人看來也是沒有錯誤的,甚至若是再其他的時刻,長孫無忌說出這種話來,也是沒有錯誤的,錯就錯在長孫無忌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說出這番話來,就會引起盧照辭的不滿了。軍中將領本就是斗志昂揚,誰都想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結果有人想在他們頭上戴上金箍,誰都不喜歡,長孫無忌這種做法有責難軍中將領之意。更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有前車之鑒的。當年楊廣是怎么失敗的,就是因為對方的詐降,在對方的詐降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浪費掉戰機的,不斷的消耗中原將士的生命,最後導致了百萬大軍都喪師在遼東城下,成就了淵氏的名聲,就是到現在,榮留王也是在蓋蘇文的高壓統治之下。被弄的王不像王,臣不像臣的,活的相當的痛苦。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朕已經決定征討遼東,著禮部派人去高句麗,就說朕十分關心新羅三國的局勢,若是可以的話,就讓他們一起到長安來談談,這其實上,也沒有什么解不開的結。長安若是嫌遠了,就在遼河邊上,告訴榮留王,朕會在遼河邊等著他們,若是不到,那就是違抗宗主國的聖旨。朕要起兵征討。」盧照辭冷笑道。

「臣這就派人去。」岑文本嘴角露出一絲笑容,站起來身說道。可以想象,雙方已經打成這個樣子,高句麗都快要打到金城城下了,豈會退兵,而到長安來談判更是不可能,那蓋蘇文還生怕自己永遠都回不了平壤了呢至於在遼河邊,或許他也是沒有那個膽子的

「陛下,若是這個蓋蘇文真的答應了在遼河邊和談的呢?」程咬金這個大嘴巴站起身來問道。偏偏臉上還是一臉的忠厚之色,看的別人心中暗自好笑。

「蠢貨。你以為蓋蘇文是你不成?朕會是楊廣不成?朕出動五十萬大軍出征新羅,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回師不成?朕丟不起那個人。」盧照辭冷笑道。、

「是咬金被盧照辭教訓了,臉上不但沒有任何郁悶之色,反而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來,這貨就是一個欠罵的,眾人見狀紛紛搖了搖頭。

「當年楊廣出征高句麗,手握有百萬大軍,就算沒有百萬,但是八十萬也是有的。他將這些大軍分成左右各十二軍,詔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暆、帶方、襄平等道,駱驛引途,總集平壤。可以說,楊廣手中的大軍足夠組成這二十四只軍隊了,相互呼應,在遼東這片土地上,縱馬馳騁,可以將遼東這些城池犁過一片,也能實現最終的目標,那就是攻占平壤。可是楊廣犯下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不應該對領軍的將領干涉太重,使的對方沒有自主權,事事請示,往來也不知道耗費了多少時間;第二,對敵人太過仁慈,哼哼,楊廣這次說是進攻高句麗,莫過於說他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的。其心思根本就不在打仗上,而是抱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態度去對付高句麗,仗未打,自己已經輸了一半了。所以這點諸位一定要謹記。凡是朕的兵馬所向,鐵騎所指之處,都是朕的敵人,都是帝國的敵人。楊廣當年分了左右十二軍,今日朕分左中右三軍,中路軍出漁陽,過奚族,柳城郡,直抵遼東城下,左路軍過契丹,征調契丹兵馬為仆從軍,直抵遼東城下,右路軍過北平、燕郡,直抵遼東城下,三路大軍在遼東城下匯聚,先破遼東城。再談論其他,大將軍以為如何?」

「陛下此議甚好,不好高騖遠,一步接著一步,不但能快速的摧毀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大軍聚集在狹小的地帶,消除沿途的一切隱患,使的對方對我軍的糧草不再產生威脅。」李靖想了想,又說道:「臣剛才聽陛下沒有提到水軍,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准備以水軍護衛大軍右翼?如此一來,我軍糧草更是沒有問題了。陸路大軍可以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大將軍所言甚是。」盧照辭點了點頭,道:「水陸並進,朕也不是沒有想過,可是眼前的這種情況完全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大家都知道,當年楊廣也采取的是水陸並進的方法,與他當年征伐江南有很大的關系,可是這大海與長江不同,長江之上,可以對陸軍進程看的一清二楚,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可是在大海上卻是不同,大海茫茫,根本就看不清楚陸軍在干什么。而陸軍也不會知道水師已經到了什么地方了,兩軍根本就不能相互配合,到了最後,只能是各自為戰,失去陸軍掩護的水師,只能是被對方吃掉,當年的來護兒也是一個優秀的水師將領,可是到了最後,才數千人回到了陸地上,楊廣的水陸兩軍配合根本不能實現。朕也希望水陸配合,可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次進攻以陸軍為主,水師就是用來擊敗對方水師,以護衛糧草。」盧照辭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水陸配合?盧照辭有的時候,甚至希望海陸空三軍配合,如此一來,小小的高句麗就可以旦夕可下了,可惜的是,盧照辭知道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首先雙方的通訊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了,在大海之上,充滿著不可知的因素,或為大風,或為暴雨,都有可能改變海水師的命運,更是能耽誤水師的時間,雙方在何時進攻,何時不進攻,哪一方處在什么位置等等這一系列的情況,都是充滿著不可知,不可預料的因素,在這個時代,沒有電話,沒有電報,更是沒有衛星監測,水陸兩軍配合是不可能發生的。盧照辭想都不敢想。

「左中右三軍?」低下的將領們並沒有聽清李靖的話,因為這里沒有水師將領,他們都在盤算著即將出征的將領之中,何人為行軍總管,何人為先鋒的事情,左中右三軍,並不是左右十二路大軍,這也意味著,行軍大總管也只有三個人了,而盧照辭要御駕親征,這中路軍的行軍大總管是不要想了,而剩下的兩個行軍大總管,眾人想到這里,更是一臉的灰心喪氣之色。在武英殿內的眾多將領之中,有無數傑出的領軍將領,諸如李靖、徐世績、盧照應、秦勇等等,這些人都是能獨當一面,指揮過大軍的,都是行軍總管的主要人選,從他們手中奪取行軍大總管的位置,恐怕是很困難的。一時間,就是程咬金和尉遲恭兩個憨貨也不再說話了。

「朕雖然御駕親征,但是行軍元帥卻不是朕,而是大將軍。呵呵,靖兄,這次又勞煩你了。」盧照辭笑呵呵的對李靖說道:「在本朝,這大元帥之位,還是由靖兄主掌最好。有靖兄在,我軍必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