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 / 2)

因沒了瑞文,皇帝壽宴一切從簡。各地獻上的奇珍異寶看也沒看,直接進了庫房。倒是小輩兒們送的自己手抄的經書、各地搜羅來的字畫被他惦記了幾回,成了禮單上的主角。小孫兒們尚顯稚嫩的字體叫他欣慰之余,也不禁想起了瑞文——這孩子在書畫方面的天賦的確是出類拔萃的,只可惜…….煩躁起來,連齊王的禮單都扔到了一邊。可惜太監報京官禮單的時候他留神聽了一遍,林沫是仿著曹尚書的禮再降了一等送的,規規矩矩,不功不過。

自打他把最後一層紙戳破了,林沫便收斂了一切出格的舉動,安靜本分得簡直有些小心翼翼了。他雖然不像柳湘茹那樣特立獨行、輕狂傲世,但骨子里也是倨傲的。這般老實,還叫水浮心驚了幾天,想著他莫不是受了父皇的訓、余毅甯一案得不了了之。

作為一個皇帝,他挺高興手底下得力的臣子能夠安分守己、聽話乖巧。然而作為一個父親,他又不滿於這種客氣的疏離。幸而心里頭才悵然若失的時候,發現北靜王府送上來的賀禮比去年多了些私物,有些明顯不是水溶風格的,這才心里覺得舒坦些。

他自己也暗笑貪心不足。當年聽說孩子被扔進冷水里頭的時候,心里想著,權當沒有生過他。然而等孩子真的活下來了,他才明白,所謂的當兒子死了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兒。也許那會兒真沒救回來,自己心里也就徹底放下了。可是他偏偏清楚地知道,林清把孩子撈回去了,林清收了義子,還擺酒宴客、太醫院有點頭臉地都去給孩子看病了,這孩子身子漸漸緩回來了、定親了……一樁樁一件件,要當沒發生那是自欺欺人。而到了現在,孩子離他幾步遠,中間卻隔了汪洋大海似的。

這是他最小的、最疼愛的孩子,比幾個女兒還要嬌寵的老幺。然失去了就是失去了。莫說林沫現下還活著,就是他真的早早地凍死、病死,甚至被自己摔死了,他也不後悔用這孩子換回身下的王座。

從未後悔過。

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他的山河天下是用血淚名譽換來了,由不得別人惦記,而選擇繼承人也是一件值得頭疼的事——幾個兒子都不算壞,奈何要做君王,卻都少了幾分意思。

也唯有這個時候,心里才會有一句「要是泰隱還在就好了」。然而自己也明白,林沫若是長在帝王家,還真不一定有今日的殺伐決斷。說到底,他是親眼見過了那些死亡、窮困、顛沛流離的,那份經歷給他帶來了難以磨滅的痛楚,甚至可以算是改變了他的、他的整個家族的命運。他痛恨那些,也害怕那些,所以一舉一動未免就存著盡可能避免悲劇重演的心思。而嬌生慣養的皇子們則沒有這樣的心思。他們高度綳緊的弦是正對著自己的兄弟的,隨時准備『射』出箭矢。對韓王他們而言,比起貪官污吏,更能威脅到自己的當然是親生的兄弟們。

這又有什么辦法。身為一個皇帝、父親,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燁堯也不過年紀小些,做事沖動,倘若他再年長幾歲,再經歷過皇家的勾心斗角,那份心狠手辣只怕就不大會給齊王同他自己造成這么大的麻煩,甚至會是個轉機。不過這些孩子真長了幾歲,瑞文還會不會舍身去救花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世界上不會有假如,瑞文已經沒了,齊王教子不嚴被降爵,再寵愛的庶子,這么連累了自己,估計也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幾拜俱傷的結局,唯一成全的就是秦王。[]紅樓之林氏長兄247

真是可惜,雖然他也早有立秦王為儲的意思,但還是希望秦王能多跟兄弟們斗上幾年,好好練練本事,現在還太嫩了些,有什么小心思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還自以為精打細算藏得挺深。而現在,齊王不行了,宋家也自認下風偃旗息鼓,水浮這太子做得太安穩,對於他自然是好事,但是一個夠狠卻不夠聰明的太子,對這天下來說是好事嗎?

老聖人撐著身子來陪他喝了一杯,又不免向下看去,自忠順王死後,皇帝也沒了顧忌,打壓起兄弟們越發得心應手,也得是這些王爺們往常太囂張了,小辮子一抓一大把,好在當皇帝的也沒有趕盡殺絕,留著他們困在京師,束手束腳地苟延殘喘罷了。是以忠敬王幾個,這幾年看上去竟老了十歲不止,就當著太上皇的面也小心謹慎得厲害。再看孫兒、重孫,也一個個地蔫頭蔫腦的,不像樣子。

一個個地,都還是龍子皇孫,這樣子實在不成器!

瞅到蠢蠢欲動的水汲,老聖人心里一動,目光不自覺地往下頭看去。

林沫小小一個三品侍郎,要不是身上有個侯爵,還不一定能混到宮宴的一席之地,只是他便是來了也低調得很,宮宴以玉階為勢擺開,皇家這幾桌自然是坐的高看得遠,往下頭看過去,只見人頭攢動的,官服顏『色』也只那幾個,還真認不出來,依著顏『色』推斷,他應該在最遠的那幾桌,別說能看歌舞了,只怕連弦樂聲都聽不到。

「父皇。」皇帝純孝,看到老聖人探頭探腦的,像是在找人,便道,「一會兒衛駙馬他們來給父皇敬酒。」自打方平蘊出了事,幾個駙馬也不敢再囂張,衛駙馬本來就是九門提督,如今更是駙馬里頭的頭一人。他執意要按規矩坐,其他駙馬自然也不敢去首席湊熱鬧。皇帝擔心父皇要責怪他苛待姐夫妹夫,自己先解釋了一遍。

太上皇一愣,心里也嘆了一口氣,道:「今天是你的日子,該敬你才是。」又道,「有不少使臣在,他們可得招待好了,回人不吃豬肉,茜雪人不吃魚肉。」皇帝應道:「兒子記得的。茜雪國的翁主現下在後頭,母後、皇後她們陪著。」

一想到那個女人,太上皇也頭疼,只是想到她的翁馬是元春的胞弟,心里又有些內疚——宋太妃和元春當年到底誰對誰錯,還是另有隱情,誰都沒辦法說,不過皇帝為了皇家的面子把事情壓下,暗中處置了自己的妃子,算是挺替他父皇和庶母留面子了。可是不免又想起那女孩兒的溫柔細心、善解人意,還有賈代善當年舍身救他的忠心。只是事兒已經處理了,皇帝來問他的時候他也沒說不好,現在再放馬後炮也沒意思。何況,他雖然老,但也沒到老糊塗的地步。年輕美貌的妃子不去侍奉皇帝,反而對他這個行將就木的公公這么上心——皇帝可不是沒長眼睛耳朵,他給自己老父面子,對一個側室卻不用顧忌太多。無論如何,元春沒了,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對誰都好交代,只是可憐了那個女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