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千戶離京(2 / 2)

晚明 柯山夢 2130 字 2020-08-22

宋聞賢現在的東家是孫國楨,不過宋聞賢對這位東家沒有半點忠誠,這位孫國楨可能也是閹黨,登萊巡撫如此重要的位置,恐怕他也坐不了多久了。一旦陳新在威海衛立住腳,分出去份子就可以更少些。

宋聞賢賊眼亂轉,眼下他能用來和陳新合作的東西越來越少,陳新的實力卻越來越強,只看他明日要去招募纖夫,便知道他要培植自己的人馬,到時船上的人一換,自己就全得看他臉色吃飯,以前那樣的五五分賬就別想了。不過眼下他不過一個納級千戶,實職百戶,合作可以,投靠過去似乎太丟臉了,說出去會笑掉別人大牙,所以宋聞賢暫時還沒這個打算。

現在鍾大人畢竟是海防道,他既然要求陳新的家眷到登州,也是要照辦的,如果他跟著李嵩和孫國楨倒霉的話,宋聞賢倒很樂見其成,雖然新官要重新收買,但價格肯定不會超過鍾道台,因為當年趙東家的關系,這人對海貿利潤一清二楚,瞞騙不過,現在更是占到了三成多的份額,要是另外來一個海防道,說不定更低的價格就能收買。

宋聞賢想到這里,對陳新試探道:「陳兄弟,家眷還是要送去登州的,不過若是陳兄弟舍不得,咱們倒可以想想其他法子。」

陳新盯著宋聞賢看了一會才道:「宋先生是說在魏忠賢那生祠上做點文章?」

宋聞賢輕輕一拍手:「跟陳兄弟說話就是省事,鍾道台人倒是好的,不過就是心狠了些,若是陳兄同意,我可以再跑一趟京師,不過這上疏一事,就要陳兄弟找個路子。」

陳新知道他說的是楊維垣,正好他就是御史,又是倒閹黨的先鋒,他來上疏是很可能成功的,陳新原本也打算維持楊維垣這個關系,畢竟自己擔了那么大風險才結交下這么個人,平時當然要多多走動。

「這事倒是可以,不過那修生祠的奏疏應當是李嵩上的,如何能把鍾道台拖下水?」

宋聞賢一臉奸笑:「奏疏是李嵩上的不假,不過那生祠的位置卻是在水城中。」

陳新想了想道:「水城倒是海防道管得著,非要拉到一起也有些道理。」

「豈止有些道理,當年李嵩是登萊巡撫,他和山東巡撫一同上疏,修了兩個生祠,一個在濟南,一個就在登州,登州這個生祠便修在蓬萊閣旁邊,熹宗賜名流鴻祠,這修建監督,都是鍾道台忙前跑後,他被拖下水,正是應有之意。」

陳新也露出奸笑道:「如此一來,這幾位大人的份子就都省了,可是萬一新來的大人胃口更大怎辦?」

宋聞賢不屑道:「換個大人又豈知海貿利潤,連我們在做海貿都不知,一年送他一兩千兩銀子,便要把咱倆待為上賓,哪像現在,還要送家眷過去。」

「宋先生說得對,那便請宋先生整理一下,寫成文字,到時我找人送到楊御史那里。多出來的份子,定然要給宋先生一些。」陳新考慮了一下,眼下還是離不開宋聞賢,這人對官場和各地情況都了解,自己正缺這樣的人,先拿錢收買著,以後時機到了,自然會跟著自己。

宋聞賢心滿意足,孫國楨據說是閹黨,如果鍾大人一起垮台,可就一個大人都沒有了,只需要稍微花點錢,收買幾個水師將領,其實和現在的作用是一樣的。每年再給新來的大人孝敬一些,仍然會省出一大截。所以鍾道台是一定要打到的,要怪就怪他份子拿得太多。

宋聞賢高興過後,又覺得不是太放心,對陳新道:「陳兄弟,咱兩可是一條船上過來的,萬一參不倒鍾道台,誰以後也休要提起此事。」

陳新指天發誓,絕不泄露任何機密。宋聞賢還是比較相信發誓,放下心,,還是想起剛才的事,「咱們兩手准備,你結親的事可不能拖,臨來的時候鍾道台可是叮囑過的,讓我一定要帶回去登州。這些能在地方做官的,在京師也都有點門路,萬一鍾道台不倒,我們還是要在人家手下混的。」

陳新還是那副樣子道:「快了,快了。」

宋聞賢一臉好奇:「陳兄弟你那紅顏到底在何處?為何從未聽你提起過。」

「當然未提起過,因為我都沒有見過。」

「啊,那你要如何成親?可是指腹為婚?」

「不是!」

宋聞賢更覺奇怪,「那你跟誰成親?」

陳新嘿嘿笑道:「明天你就知道了。」

--------------------------------------------------------------

注1:戚繼光主要軍事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介紹的很多,就不贅述,《練兵實紀雜集》成書在《練兵實紀》之後,大致在萬歷初年,後來刻書時將它放在《練兵實紀》中,也有單獨刊刻,共六卷,其中《儲練通論》、《將官到任寶鑒》和《登壇口授》三卷主要是對將官的要求,有很多對《練兵實紀》的改進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