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不可小視(2 / 2)

晚明 柯山夢 2618 字 2020-08-22

陳新和周世發都笑起來,張東陪著笑了一會,然後道:「奴諜在廣寧甚多,連百姓也知道,後來的廣寧之戰,還想著收買李永芳,反被李永芳收買了孫得功,否則廣寧堅城,城高糧足,建奴怎能攻下。」

陳新對建奴的評價更提高一層,他們不光是戰場上勝於明軍,連秘密戰線也是全面勝利,雖然他們的方法也不高明,但他們投入的精力和物力都是超過對手的。

周世發接道:「他們甚至收買過兵部提塘官,此人叫劉保,原籍是遼陽人,在京師負責兵部塘報收錄,建奴每月給他一百兩銀子,他將各處軍情交由建奴細作頭子,經邊牆或遼海傳回遼東,我大明調何鎮兵馬多少,何時到何處,皆在奴酋案頭。」

張東又道:「建奴不但細作厲害,也善於防諜,各處備御都有擒拿奸細的職責,一旦不力,處罰甚重,凡被捉拿之大明細作,通通送往遼陽審問。」

陳新露出點笑,他原本以為自己在電影上看的諜戰只會發生在現代,誰知古代的秘密戰線同樣激烈,他占優勢的是知道大勢,目前任務主要是反諜。

「文登的建奴細作查到沒有?」

周世發恭敬道:「正要請示大人,刑訊室又將上次抓獲的幾個細作拷問一遍。明確了其他幾人的口音和相貌特點,陸續派人到各屯堡和工地核查,已發現其中兩人蹤跡,一人在老營的一處漆器店幫工,另一人在往成山的路上修路。老營的這人,可能看到過農兵訓練,修路的人應當沒看到。對這兩人是直接殺了,還是留下?」

「他們不是三月必須返回遼東么,建奴沒有把他們當作長線。直接抓了拷問,與上次的細作一同押到各個屯堡公示,公示完後斬首示眾。屍首懸掛在威海、靖海、文登各處路邊,警示百姓。」

周世發連忙答應了,他對陳新說道:「大人,這事光靠情報局怕還不足,現今到來的流民太多,混在其中難以分辨,屬下建議各屯堡的屯長和教官亦要負責平日甄別,即便是用工的店鋪,也要連坐。。。」

陳新看看兩人,搖頭道:「屯長的職責可以加上。但用工的店鋪不可連坐,只要老板不是奴諜,便不要牽連進來,否則誰還敢雇佣流民,不可因噎廢食。不過流民之事確實是個漏洞,我會跟劉先生說,以後來的流民都要先編為保甲,不能像以前一樣慢慢編組。」

陳新說完翻到後面一頁,上面列出了情報局的人員,已經有五十多人。人員技能中什么都有,偷盜、開鎖、毒葯、騙術、行商、刺殺、武藝等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犯罪集團,他笑著問周世發道:「人員和機構方面還有困難沒有。」

「人員合適的不多,眼下勉強搭起台子,上次殺那吏員,還是張東親自動手。駐外情報站的人以行商掩護,選的是相貌普通之人,大多曾做過生意,行動隊沒有限制,人員最充足。屬下的下一步打算是完善登州情報站,至少要達到三十人,城內三個據點,其他地方則跟著四海商社的店鋪,安插一兩人進去。今年的重點就是登州。」

陳新想想道:「先不忙去四海商社,除了登州,你今年在關寧建一處據點,我要了解他們的動態。」

張東和周世發互相看看,最後由張東發問道:「大人,咱們重點是監視關寧軍動向,還是查探奴諜?若是在登州或關寧發現建奴,咱們是否動手?」

陳新停了一下「重點是關寧軍的動向,對奴諜暫不動手,建奴在這兩地經營良久,是能放長線的地方,查探清楚了,以後咱們能用他們傳一些假消息糊弄建奴。」

他看著兩人道:「情報局成立尚短,但吏員一事你們辦得不錯,現今黃功成一抓,那些秀才擔心受牽連,已作鳥獸散,他們串聯鬧事也就沒了下文,省了我手腳。以後要繼續好好干,行動的獎金按戰兵獎勵高兩成。」

周世發低聲問道:「大人,我們派了一個人騙到黃家一個丫鬟,據說那黃家已經派人去濟南,黃功成的堂兄派了一個家仆回來,剛到文登,問清情形後據說准備彈劾大人,目前還未離開,要不要殺掉他。」

陳新揮揮手道:「讓他彈劾,若是文登安安靜靜的,皇上怕是該擔心了,上次孫大人和監軍大人視察後,給皇上的奏疏都是寫的好的,偶爾讓人彈劾一下不是壞事。」

陳新對黃功成並不放在心上,不願多說此人,只是接著道:「今年除了情報站,你們還有一事,到萊陽尋一路合適的土匪,要那種頭子好控制的,找好之後,我派兵過去打下來,你們要控制好了,用來作為你們辦一些事情的助力。」

兩人一起答應,用土匪的名義自然好辦事,陳新微笑道:「當然,一切重點還在建奴,既然建奴有兩把刷子,咱們也要打起精神,看看他李永芳能不能在文登討好。」

張東站起來道:「大人,屬下見過這李永芳。」

「哦?何時見過?」

「屬下在十三山之時,李永芳被奴酋派遣來招降,屬下與畢麻子去見過他。」

陳新哈哈一笑「原來是熟人,那你可要好好招待這位撫順駙馬。」

---------------------------------------------------------------------------------

注1:《天工開物。作咸第五》記載:「海豐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曬成者,凝結之時,掃食不加人力。與解鹽同。但成鹽時日,與不借南風則大異。」曬鹽法首創與海豐縣,從十六世紀初葉開始,曬鹽法逐漸取代煮鹽法,解鹽是山西解池的貢鹽,原來是質量最好的,但曬鹽法出來後,質量與原本的貢鹽基本一樣,明末的山東和北直隸主要鹽場已經大多使用曬鹽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