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 第七十二章 陰謀(2 / 2)

晚明 柯山夢 1976 字 2020-08-22

除了對外的部分,他打算在文登內部發展第三產業,將局部的高利潤讓更多人得益,安置更多的人口。

文登營獨特的人口和經濟構成。使得陳新可以動員將近一萬的軍隊,但要維持這樣的規模,就需要保持工商業的持續高利潤,以及獲取更多的土地。打牢文登營的基礎。

到了九月初三,傳來大凌河戰況的消息。後金軍總兵力約在七萬上下,其中有大量包衣。而且出乎大明上下的意料,建奴擺出了一副圍困姿態,他們沿著城周修建了數十里的土壕,幾乎圍著大凌河修了一個外城,而且前後皆有壕溝,壕溝之後設營盤,滿八旗在每個方向各設兩旗。

大凌河城內仍然沒有任何報信的人逃出,錦州的人也進不去,他們只在外圍聽到了連綿的炮聲,有時還甚為密集。明軍在八月救援了兩次,都被趕了回去。

建奴要圍城打援,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戰略戰術,關寧軍從上到下也是懂的,皇太極就是要引得明軍精銳去送死。孫承宗和丘嘉禾同樣是懂的,而且還知道多半又要有大敗,所以孫承宗自己留在了寧遠,讓丘嘉禾在錦州就近指揮,增援還是不增援,就讓丘嘉禾去決定。

當初修建大凌河,孫承宗是持中立態度,丘嘉禾是最起勁的,所以現在孫承宗不打算背這個黑鍋,讓求嫁禍頂在最前面,不過他這點心思被吏科給事中瞧得一清二楚,連連上疏要求孫承宗去錦州指揮。

前線各位將領都不想去救,就憑關寧軍那點能耐,去了就得送死,但頂不住兵部和內閣的督促,還是去了,這次關寧軍的表現還不算太壞,松山和錦州守軍在八月下旬分別出兵,不過也只是做個樣子,與後金軍稍一遭遇,便狼奔豚突的逃了回來,兩次都被建奴一路追到了錦州城下。

陳新對大凌河收集的情報便僅限於此,他沒有打算去遠征,更多精力放在了登州的方向。

孫元化登州的援兵依然沒有出發,而陳新收到的情報是,孫元化打算調動的是孔有德的標兵左營,張可大正兵營一部,張燾東江兵一部,這三部都在想方設法拖延時間,甚至水師故意把船只弄壞,然後報告說需要維修。

到了九月四日,登州站傳來消息,據呂直提供的情報,孫元化實在調不出兵,打算讓文登營出兩千人,先期赴遼西,不過他也在猶豫,因為陳新無論勝敗,都可能對他不利,所以他還沒有下定決心。

陳新在公事房中收到了這個消息,他看完對周世發道:「上次說的那件事情,可全部准備好了?」

周世發恭敬的道:「是,都准備好了,建奴的人,咱們就選的李思忠,此人是李成梁侄孫,亦是其家族中投靠建奴官最高者,四城之戰他留守遵化,戰守有法,得以帶軍逃脫,此事是眾所周知之事,九邊軍中應當還有人識得他。而且此人是在鐵山俘獲,回來後並未公布名字,連我軍中都不知曾俘獲此人。」

「嗯,書信是否都寫好了?」

「都寫好了,屬下找到幾封孫大人的手札,局中有專人會模仿筆跡,練習後有八成以上相似,內容都是按大人的意思寫的,屬下還打算在李思忠懷里放一封建州夷語所信,以增加其可信度。」

「夷語?誰寫的?」

「皮島帶回的那個吳堅忠,他是劉興祚多年的心腹。」

陳新笑道:「不需要萬無一失,只要朝廷確認是李思忠其人,加上有那三人,配上幾封信,孫大人終歸是有嫌疑,比起走私和占田地,這才是大是大非問題,文官們最會看風向,他說的話即便是真的,大伙也不會理會,這樣就沒人會站在孫元化那邊為難咱們文登營了。」

他說道這里停了一下,其實他用這一招,不光是讓孫元化有嫌疑,更主要的作用還是逼迫孫元化盡快派兵增援大凌河,以撇清他與建奴勾結的嫌疑,只要登州軍一動,他們在與建奴作戰的巨大威脅下,平日積累的怨氣便會爆發,不過那樣一來,孫元化比原本歷史上還多了一個通敵的嫌疑,怕是很難活命了,陳新回想了一下與此人交往的過程,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舊式官僚,但他比起一般的官員要強一些。

陳新眯眼靜了一會,周世發也沒有打擾他,陳新終於道:「去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