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紡織廠(1 / 2)

晚明 柯山夢 1663 字 2020-08-22

北風呼號中,一隊騎馬的人行走在修葺過的道路上,這里是昌邑通往青州府的大道,昌邑道路兩旁有不少屯堡,所以這些路段都是修過的。

古時的修路其實就是壓路基,將夯土壓實,好點的在下面墊一層細石子,登州的道路也是這個道道,路兩邊修了排水溝,實際上近年下雨都少,可能也很少能用到。修路能活躍商業,也能提高軍隊機動力,那些工錢還能拉動消費,所以陳新還是堅持在做這個事情。

登萊內部的道路遠好於青州濟南等地,從防務的角度來說,登州鎮能取得極好的內線機動優勢。

陳新和劉民有就走在前面,他們從平度州出來,只一天就走到此處,離著工廠還有二十里。當年孔有德就是從這里逃脫,陳新對這個地方印象深刻。

劉民有也是來過昌邑的,昌邑的屯堡搞得很好,除了少量自耕農外,縉紳的地已經很難找到佃戶,現在屯務司正在和他們談判,准備用每畝一斗的租金購買他們的田皮。劉民有批准了這個做法,對登州鎮來說,田皮就足夠了,這種方法也能減少登州鎮和縉紳的尖銳矛盾。

走過十多里之後,河邊出現了大片的廠房,這里處於濰水和膠水之間,水路交通十分發達,沿河往下有許多漁村,以前就有不少的碼頭,也能停靠沙船,很多走私船就是從這里出發。

這一帶一貫的貧窮,但是因為靠河,吃的東西比內陸豐富一些,居民的個子普遍比較大。被登州鎮經營之後,這一帶也建起屯堡,打漁的副業沒有人管,他們能打多少都歸自己,屯堡門市里面賣的低價鹽能讓他們把魚做成腌魚,以前只能自己吃的,現在可以拿來換銀子。

今年這里突然建起一大片廠房之後,很多漁民加的女性家眷都找到了去處,那就是當紡織女工,本地的這些勞力還不能滿足要求,平度州等地還有兩千多女子來到此處,使得這里看上去就如同一個女兒國。

後面還陸續有流民安置過來,這些流民已經超過登州屯堡的吸收能力,所以被安置在此處,男子就承擔搬運裝卸等活,女子就入紡織廠。

雖然廠區剛剛建立不久,但是這里商機已經出現,因為這里人非常多,除了里面的工人之外,還有修路的勞役、碼頭工人、水手、染坊工人。另外那些服務業的人本身,也需要消費。廠區加上本地居民總人數已經超過兩萬,登州的綜合門市在這里連連布點,平度、青州、登州等地行商也在這里來看商鋪,跟當地的自耕農買地皮修門市,眼看著比昌邑縣城還要興旺。

這塊地方突然涌來這么多人,連柴火都成問題,陳新兩人在路上就親眼看到本地人和外來人兩次斗毆,居然就是為了撿柴火的林子。這時代富裕一點的才用得起炭,尋常人家煮飯燒炕大多靠柴火,家中小孩都要承擔這個職能,隨著流民一天天增多,登萊各地各種資源都在緊張,也包括柴火在內,每天走十多里去撿柴的小孩不在少數。外地人到來之後,工人能在食堂吃飯,家中的小孩老人都是自己煮飯,柴火越打越遠,本地人後來劃定了自己的勢力范圍,不准那些人外來人打柴,外地人無處打柴,所以打柴也成了要斗毆的事情。

駐扎昌邑的第三營人馬被調去了旅順,使得這里維持治安只能依靠臨時動員的一個司,人力遠遠不足。

一切都是草創,現在稍顯混亂,負責建廠的肖鶴齡來接到兩人,帶兩人進入寬大的廠區,一路跟兩人介紹工廠情況。

劉民有對肖鶴齡問道:「那些新式的紡機是否都運到了?」

肖鶴齡指了一下河邊的碼頭,「還差了五成,紡機和織機都是新做,產量一時跟不上,文登和威海的紡機都通過海運運來,因為旅順抽調的緣故,運力有些不足,屬下改用平度州工坊的紡機運來此處,再過一月膠水上凍之後,便只有陸路運送,工商司預備了一批銀兩,准備用來冬季陸路運輸。文登的紡機就運去靈山衛,那邊海港冬季不會凍死。」

肖鶴齡又指了一下另外一邊的倉庫,「從青州和天津采購的棉花,已經運到此處,冬季生產能用一段時日。」

幾人說話間走到一個廠房,跨度不能跟後世的廠房相比,不過是全磚瓦的房子,這種磚瓦房保暖能力比木房好,里面人多之後也不會過於寒冷,能讓那些工人的手指保持靈活。

里面擺滿了四轉的紡機,肖鶴齡指著一個操作的女工道:「兩人大人請看,這種單人織機用了飛梭,投梭的速度是原來手工梭機的一倍,織布人力比江南省了一半。紡機的轉子四個,比江南常用的三梭多了一個,棉花采購因為量大,比起東昌到江南的價少了一成,運費上從天津出運河,少交兩個鈔關的稅,江南一錢六分一疋,我們只需要一錢三分,平度州和青州府的棉花更便宜,采購價低於江南本地,紡出來成本只需一錢二分,加上運輸用度,在運河沿線可以用二錢三分以下批發。」

陳新點頭道:「松江布在運河賣的是三錢,那就是少了兩成多。」

劉民有在一旁補充道:「而且咱們的布更細密一些,這也是飛梭的優點,更優質的布,更低的價格,咱們的競爭力當然會強過江南,而且東昌府和袞州府的棉花種植面積很大,不輸於江南的原料。」

肖鶴齡也道:「待到春季開凍,膠水兩岸的水力紡車全部做好,人力會更省下一部分,明年的價會比冬季的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