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圍困金陵(2 / 2)

也有將領選擇與城池共存亡,比如咼彥,就陣亡了,難逃戰死沙場的命運,與歷史驚人的重疊。

馬承禮、馬誠信等人,卻也突出成為,散落各地去。

唐國第二大城,也是唐國海外貿易經濟中心潤州,就這樣失陷了,沒有了東大門,金陵城局面也岌岌可危了。

………

禍不單行,與此同時,西面戰線,曹彬也大舉進攻,帶兵渡過長江,聚集了八萬雄兵,從陸地進發,兩萬水師從江面上東進,直逼唐國京師金陵。

在金陵城外駐扎幾萬唐軍的大營,一觸即敗,潰不成軍,逃往了金陵城內。

於是,曹彬率領大軍將金陵城給團團圍住,兵臨城下。

數日後,潤州城的吳越兵,在丁德裕、沈承禮的帶領下,也趕來金陵城下會合。

這樣和兵在一起,接近十五萬萬大軍,圍困金陵城,給李唐朝廷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

金陵城中有八十萬眾的百姓,但守軍加御林軍,一共有六七萬人,即便再動員,能湊足十萬守軍,但是,被這樣困住,城內的糧草,最多能夠持續半年。

如果宋軍一直不退,那么金陵城告破也是遲早之事。

李煜得知消息之後,差點兒暈厥,手足無措,臉色慘白,後背都是冷汗,他萬萬沒有想到,巴蜀小國可以依靠天險,擊退了數萬精銳宋軍,但這一次,唐國擁有二十萬大軍,國力在南方諸侯國中最強,卻被宋軍和吳越軍南北夾攻,敗的如此之快。

朝中大臣也全部驚慌起來,面對宋軍兵臨城下,對他們的威脅可想而知,這時候,部分的聲音主張棄城投降,可免遭生靈塗炭。

「臣以為,大宋統一天下勢不可擋,為了唐國百姓不生靈塗炭,應該投城納土,歸入宋國。」

「謝大人所言有理,不可硬戰,否則滿朝大臣和城中百姓,唐國疆土,都會被戰火包圍。」

一些大臣膽怯了,不想死守下去。

但也有潘佑等人主張抗爭到底,這樣才有一絲希望熬退宋軍。

陳喬態度堅決,站出班列說道:「唐軍遠道而來,戰線太長,糧草必然供給不足。城外有十五萬大軍,每日消耗巨大。我們多熬一天,宋軍的士氣便會低落一天。只要我們能夠堅守一年, 宋軍久攻不下,各地勤王之師北上,必然能擊退宋軍。」

「陳大人說的有道理,臣附議!」

不少人站出來,紛紛支持。

陳喬支持力戰到底,讓李煜也動心了,因為根據歷朝歷代的歷史所看,投降的朝廷,或許大臣們會被放一條生路,重新重用,但投誠的君王,大多難得善終。

或許在開始歸順的時候,為了安撫民心,對帝王會做一做表面文章,賜個爵位,架空權力,然後軟禁起來,不讓隨便出門。

一旦沒有了用處,大多離死不遠,暴斃的很多,所以李煜心中清楚,一代唐國滅亡,主動投誠,他李家祖上打下的基業,等於由他拱手讓出,這種憋屈也難以承受。

即便李煜和家人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被押往汴京城,幾年後,他也難逃一死,而大臣們,有一定的聲望、才學者,倒是可以在北宋繼續做官。

所以,損失最大的不是這些大臣,而是他李煜和皇室子嗣,所以他要更慎重。

「陳大人,潘大人等分析的很有道理,宋軍難以持久,朕決定,朝廷要力戰到底,與金陵城共存亡,爭取讓宋軍知難而退。」李煜言之鑿鑿,充滿視死如歸的氣概。

「官家英明!」潘佑、陳覺、徐鉉等人,都高聲響應,不想就這樣沒氣節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