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關於養生(1 / 2)

鄉村風月 醉書生 5108 字 2020-08-25

轉載這段文字,沒別的意思,只是希望各位讀者大大都能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健康遠遠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

一、久視傷精:目得血能視,精由血化,故「久視傷精」。

二、久聽傷神:神滋於腎,腎開竅於耳,故「久聽傷神」。

三、久卧傷氣:卧時開口散氣、合口壅氣,故傷氣。《混合經》雲:睡則氣滯於百節覺與陽合,寐與陰並,覺多則魄強,寐久魄壯,魄強者生之人,魄壯者

死之徒也

四、久坐傷脈:脈空運動,坐久經則不舒展,低俗作品請刪除變緩、故傷脈。

五、久立傷骨:立以骨干為用[支撐全身的重量],故久立傷骨。

六、久行傷筋:行以筋力為用,故久行傷筋。

七、暴怒傷肝:肝屬木,怒如暴風動搖,故傷肝;又肝主血,肝傷則血不榮。

八、思慮傷脾:思慮時,勞於脾,太過則脾倦,故傷脾。

九、憂極傷心:心屬火,於味主苦,優則苦甚,故傷心。:。

十、過悲傷肺:肺屬金,主聲音,悲苦久則聲啞,故傷肺。

十一、過食傷胃:飲食過飽時,運化難消,故傷胃。

十二、多恐傷腎:腎屬水,五行中的「五色」屬黑,人受過度驚恐則面黑,故傷腎。十三、多笑傷腰:笑時必腎轉牽腰動,如大笑不止則傷腰。

十四、多言傷液:言多則口焦舌苦,故傷液;又道家講「少言語氣全」,多言必傷氣。

十五、多唾傷津:津生於華池,散為潤澤,灌溉百脈,唾則損失,故傷津。《訓典》說:「津不吐,有則含以咽之,使之精氣留而自光」。

十六、多汗傷陽:汗多亡陽,陰隨汗出,故傷陽,且可導致陰陽失調。

十七、多淚傷血:血藏於肝,肝開竅於目,哭泣多則肝損目枯故曰「傷血」。

十八、多交傷髓:人之,百脈貫通,及動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於命門上,化精以泄。不知節欲之益,至骨髓枯竭,其陽無寄,如魚之失水,必至疾病纏身,甚者則招致致天亡.

下面是湊字數的!

由於本人嘛!這個!不說了!隨便看看!哈哈!

小說《lolita》蘿莉(ロリ),是洛麗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縮寫,洛麗塔原指美國一部小說《lolita》,後在日本引伸發展成一種次文化。

[本段]基本定義

「蘿莉」或「蘿莉塔」作為名詞用以指稱「女孩子」本身,或指稱「穿著蘿莉裝的女性」。但作為形容詞有時會專指「擁有蘿莉風格」,例如蘿莉裝(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fashion)就是專指擁有蘿莉風格的時裝,而不是泛指女童裝

相關詞匯

蘿莉塔時裝(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fashion)-擁有蘿莉風格的時裝.

蘿莉塔情結(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lolitacomplex)-指對蘿莉有性喜好的情結.

蘿莉控(ロリコン,lolicon)-原為洛麗塔情結日文的略語,後引申指對蘿莉有癖好的人,與及逐漸演變成擁有洛麗塔情結的人,後者帶貶義

不能和戀童癖相比較,區別是很大的.

[本段]注釋

縮寫後的中譯,習慣上通常會轉為艸部的「蘿」字。

例如會對小女孩產生性幻想,相關綜合症稱為洛麗塔綜合症(ロリータ-シンドローム,lolitasyndrome),日本美其名為情結或綜合症,實質是嚴重罪行,因為即使只是私下傳播或觀看女孩子照片,也會形成一種市場需求,間接令不法份子用盡方法去拍攝迎合這種需求的照片,從而令小女孩身心和成長受害。大部份國家均有保護兒童的法例,日本則要延至1999年,才開始定立保護兒童等相關法例。

此處的「蘿莉」只作名詞解,不作形容詞解,因為「蘿莉控」只指喜歡女孩子的人或喜歡「穿蘿莉裝的女性」的人,但不包括「喜歡穿蘿莉裝」的女性。

[本段]特征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嚴格生理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心理年齡、外表年齡)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准都要達到的,最後還有自己認為是就當作是的。不過普遍來說有一個重點就是要「尚未發育」或者「發育不全」。

loli從外表特質上看大體有兩類,一種是sweetloveloli,多數都是這種的。另一種就是elegantgothicloli(哥特式)。

從年齡上看又有不同,12-15為標准loli,7-12為愛麗斯式loli,7以下為highloli。那些對年齡有嚴格要求的羅莉控也因此而分類,對於好第一類的變叫lolikon,好第二類的為alikon,好第三類的就是haikon了。

lolita書中對於loli年齡的定義是9-13歲,既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

這一點上,劃分根據。因英國1930(1933?1936?)年代曾推出法典對少女的年齡進行定義:

8歲以下:女童

8-12歲:

13-18歲少女

18歲以上:成年女性

動漫蘿莉這種劃分方法,本人還是很贊同的,界於成熟與幼稚之間,更能體現loli的魅力

但這都是前話,現在經過演變定義也比較模糊,有很多人喜歡更低齡型,既8歲以前的,超低齡型loli,也有人喜歡,已進入青春期的,即將成熟的,即14-16歲的,即成熟型loli。各隨其變,沒有確切的定義

但不論低齡,成熟,還是正統loli,都是年輕,可愛的象征,也是最弱小,最需要保護的群體,所以愛她們予以保護,予以關心。

[本段]心理

lolita不單是一種服飾潮流,更是年青人表達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彌補自信不足的自我保護武裝。一如發展心理學家艾力遜指出,年青人正處於 「自我認識與迷亂」的階段,他們往往擁有童真與夢想,有擺脫現實規限的渴求,需要尋找自我,因此以不羈和野性挑戰傳統,期望得到別人關注、了解、認同和真正接動漫蘿莉納。

[本段]起源

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 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並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第一個被公認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里的主角momo公主,《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屬於《魔法少女》系列動畫之一,但《魔法少女》所針對的對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加上當時宣傳條件有限,知曉者不多;《iq博士》中的小芸從來不是 loli;就算是《天地無用》中的莎沙美雖然有類loli特征,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亞重霞的妹妹,不但戲份不多,而且制作群也沒去強調其loli特性。

動漫蘿莉loli在動畫界正式出現loli熱潮開始席卷整個acg1界,大量loli角色,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機動戰艦大和撫子》的星野琉璃、《魔法少女砂沙美》的砂沙美、《魔卡少女櫻cardcaptorsakura》中的木之本櫻和h-game2 《toheart》中的馬魯芝。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說是主導了自1995年來,acg界的商業生機與其主流市場。在其之後,幾乎每部作品都得有個loli,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著 loli。這樣子的結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齊放、各展姿態、爭奇斗艷的盛況不再。充斥著可愛,隨波逐流而沒有特色、亦無變化,往往容易單調而乏味。最明顯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於loli;而現在則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loli了。

1acg是指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和游戲game。

2文字類g(gal-game)

3《洛麗塔》(lolita,1955)原為俄裔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在法國所完成的一部長篇作品。中文通常譯為羅麗泰,或是洛麗塔,抑或蘿莉塔。作者生於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此後住在歐洲,主要在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同時也采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注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本段]原作《lolita》

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長達11年。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教書經驗寫成的小說《微暗的火》,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帶著家人一生住在旅館。而在不同的著名大學,到處教授文學。雖然後來改用英文寫小說,卻不願意進教室,他會寫講稿,讓他的太太,到教室去念給學生聽的事。他幾乎不和任何記者直接對話,總是人家寫了問題,他作書面回答。不是害羞,而是一種深刻的恥辱感-因為他不能准確發音,不能說。

《lolita》的創作動機蘊含極久,據nabokov本人發表的記事,早在柏林時期,就已經開始孕育這個童女戀的故事,當時他正在巴黎養病(脊間神經痛)。其動機據他本人表示,始於報紙上一篇關於實驗人員引誘猴子畫出圖畫的報導。終於在1937年於巴黎出版俄文版的《魅人者》(theenchanter),這三十頁的短篇故事便是lolita的前身,也是nabokov最後一本的俄文著作,翌年他就移居到美國去了,時年四十。《魅人者》後來由其子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行。(1986年)lolita的出版過程十分曲折,nabokov開始重新構思這個設定,並打算以英文進行創作。(1949年)寫作進行了很久,50歲的nabokov想要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真實性和地方色彩。

《lolita》於1954年春天脫稿,原本想要以匿名發表,後來為了對自己的寫作事業忠實,nabokov決定署名。他找了四家出版公司,都對該書大為吃驚,由於道德因素四家出版商全部拒絕出版。最後由法國巴黎奧林匹亞出版公司出版。(1955年)造成不小的風潮,讀者反應毀譽參半,但此書的確造成搶購。當時保守的美國著名作家格林,在泰晤士郵報上刊登書評,將此書喻為1955年三大佳作之一。很快的成為國際暢銷書,陸續在英國、加拿大出版,1958年終於在美國發行。英國政府曾經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禁止該書出售,最後並未達成禁書決議,使lolita不至遭到《查泰萊夫人的》一樣的厄運。

故事內容是敘述有一個中年男人,對小女孩特別情有獨鍾,最後遇到一個十二歲少女——羅麗泰發展出一段戀情。結果lolita遂成了戀童癖()的代名詞。電影的設定,則是把女主角的年紀變大了三歲,以免過於聳動。曾有兩度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62年由已故導演史丹利.庫柏立克(stanleykubrick)執導的黑白片,由老牌演員詹姆斯梅遜(jamesmason)演男主角,蘇麗文(suelyon)飾演lolita。中文片名翻譯成富有詩意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當時因為民風較保守,處理床戲多是點到為止。第二次拍成電影是在1997年,由adrianlyne執導,傑洛米艾朗斯(jeremyirons)演男主角,dominiqueswain飾演lolita。

【注一】:lola是charlotte和dolores的昵稱,是女主角和其母親名字的共通之處;dolores的昵稱有lola和loleta與lolita,以及dollie和dolly。而dolores來源自拉丁,語出西班牙文,涵義是悲傷、苦痛。

【注二】:nymphets是指、早熟的少女,或是山林水澤年輕女神,在此取少女的意義,以九到十四歲為其年齡限制。在英格蘭,1933年通過了青少年法案以後,少女被定義為八歲以上十四歲以下的女童(之後,十四歲以上十七歲以下,法律的定義是青年)。

[本段]lolicon

「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lolitacomplex的日語片假名表記法)這個詞語,日文中一般會以「ロリコン」為其簡稱;而在華文世界中,則以音譯而來的「蘿莉控」為主要的表記方式來使用著。「蘿莉控」這個詞語本身並不單純是蘿莉塔情結的簡稱,而是指熱切追求acg(動畫、漫畫、游戲)等等作品中登場之角色的愛好者們。日本海外而言,華文世界中使用的「蘿莉控」也是以這種意義為主,而拉丁字母使用地區則以多以」lolicon」表記。

叔叔們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