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開播(下)!】(2 / 2)

我真是大明星 嘗諭 1921 字 2020-08-25

「天啊,這畫面太刺激了!」

「這選手可以啊!」

鏡頭中,霍東方和范文麗也吃驚地對視了一眼,都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直勾勾地看向齊芳,似乎已經要將這個選手收入麾下了,而專業搞舞蹈藝術的沈麗麗也一眨不眨地看著女選手,到了最後,沈麗麗甚至也從嘉賓座椅上站了起來,一臉笑意,不由自主地跟女選手一起跳起來!

觀眾沸騰!

現場氣氛熱烈!

作為一個選秀節目,第一個出場選手有多重要就不用說了,作用幾乎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如果第一個人抓住了觀眾們的眼球,那么這檔節目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大半,無疑,《翩翩起舞》做到了!

……

父母家。

老媽看著電視道:「這節目還不錯啊!」

老爸看向兒子,「你覺得這節目能火嗎?」

張燁搖搖頭,「我也說不好,但應該不會太差吧,徐一鵬陳野他們也很聰,把我做節目的精華都給學去了。」其實一看之下,張燁是挺意外的,原本還真沒覺得徐一鵬陳野倆人能鼓搗出什么好節目來,不過顯然,這節目播出後的觀感讓張燁比較意外,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老媽道:「就算成績再差,肯定也比紀錄片收視率高多了。」

「媽,您還別這么說。」張燁翻白眼,「這可不一定呢啊。」

老媽道:「怎么不一定?你一個紀錄片還真想跟綜藝節目比啊?」

張燁呵呵一笑,「為什么不能比?誰說記錄片收視率就一定比綜藝節目差了?您看這《翩翩起舞》播的挺熱鬧,收視率可能也會很不錯,但其實還是有弊端的,舞蹈類的選秀節目天生就有缺陷,因為舞蹈這門藝術,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喜歡的人也不是很多,具體受眾能有多少,得打一個問號,就算這節目能火,那么火爆的程度也是有一個上限的,到了這個人數上限,在往上就很難了。」

在這個地球上,舞蹈類的節目還不是很多,這么大型的選秀《翩翩起舞》甚至還是獨一份,不過在張燁當初的世界上,舞蹈選秀節目其實已經不少了,那些節目的起起落落,張燁都是一步一步跟過來的,自然看的也比這個世界的人清楚,他甚至舞蹈選秀節目的痛點在哪里,所以當初按照央視一套的要求寫出舞蹈選秀的策劃案後,張燁也就是隨便寫了幾筆,壓根沒准備自己做!

老媽不太認同,道:「可紀錄片受眾更小啊。」

「您這話別人肯定會認可,但我還真不這么認為。」張燁笑道:「正常人肯定覺得一些冷門類的綜藝節目就算受眾再小也不能比紀錄片小,可這個真不一定,我的紀錄片播的是美食,下到三歲孩子,上到九十歲老人,誰不吃飯?有幾個人不愛美食?我紀錄片的受眾看上去不大,可實際上卻是全年齡無限制的,拋開紀錄片和綜藝界本身的受眾界限來說,我的紀錄片還真比舞蹈類節目受眾大!」

老媽撇著嘴道:「我怎么就這么不信吶?」

辰辰也發出一聲「呵呵」。

張燁無語,也不跟老媽她們掰扯了。

……

微博上。

《翩翩起舞》幾個同步討論的微薄熱度很高!

「好看啊!」

「我喜歡第二個選手!太漂亮了!」

「是啊,那女的顏值相當之高呀!肯定會火!」

「還是第一個胖子跳得好!畫面沖擊太大了,原來胖子也能跳成這樣啊,簡直太勵志了哦!我決定了,明天開始學跳舞!」

「我也要學!」

「喜歡陳野的主持風格,真穩!」

「沖著霍教主來的,果然沒讓我失望!」

「霍教主和范文麗跳舞那段,真是笑死我了!哈哈哈!」

「收視率肯定差不了啊!要我看,第一期肯定能過1%吧?」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好看。

「我認為一般。」

「沒有《好聲音》好看啊,比想象中差了一些。」

「嗯,舞蹈還是看不懂,沒什么意思。」

「舞蹈類節目肯定比不上唱歌類的大眾,不過也足夠了啊,首播能有個1%的收視率還要怎么樣?現在有幾個電視節目首播就能過1%全國收視率的?今年也就《好聲音》這一個吧?以後沖一沖的話,後面幾期還會拉高呢,現在看來《翩翩起舞》的口碑還不錯,看的人很多的。」

「聽說《翩翩起舞》最後決賽的時候是要直播的,當初央視一套可都沒給《好聲音》決賽直播的權利啊,張燁據說申請了好多次都沒批下來,現在這個權利給《翩翩起舞》了,真要直播決賽的話,那一期的最高收視率超過《好聲音》也不是不可能吧?」

「誰告訴你首播能有1%?我看也就0。5%。」

「不可能,1%以上妥妥的!1。5%也有戲!」

「真他媽不公平,央視一套對《翩翩起舞》和《好聲音》簡直兩個態度啊,決賽直播權都給了?」

「咳咳,樓上的朋友,其實單論這件事情確實不能怪央視一套,你難道不知道張老師的惡名嗎?哪次遇見直播張老師不搞出點事情來?魏爸爸追悼會那事兒,上海廣電記者招待會那事兒,每次都是個驚天動地的陣仗啊,別人直播還可以,讓張燁老師直播?誰不得心里咯噔一下啊,要是你,你敢批張老師直播權嗎?所以啊,實在是張燁老師名聲太差了啊!別人都怕他了!」

「對了,張燁的節目怎么樣了?」

「不知道,還沒看呢。」

「紀錄片你們也看啊?汗,你們真行。」

「《翩翩起舞》播廣告了,我去掃一眼張燁的紀錄片,叫什么來著?」

「叫《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