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猜測真成(2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1657 字 2020-08-25

王之軒笑道:「恩,上午剛回來。」

程啟恆說道:「那您怎么不回去休息啊?」

王之軒笑呵呵地說:「又不怎么累,在家歇著多無趣,對了,你們手上的東西是從哪來的?」

「從石老大那得來的。」孟子濤說道。

王之軒愣了愣,隨即惱怒道:「什么!你們怎么從他那拿東西,知道他是什么人嗎?還一拿就是拿了兩件,真不知道該怎么說你們!」

石老大的路子雖然廣,但手上真品的概率並不高,孟子濤他們一拿就拿了兩件,要是錯了,那可就虧大了。

「王老,您別誤會,這事其實是我惹出來的……」李先樂連忙把事情的原委,簡單的說了一遍。

孟子濤接過話道:「其實,我覺得這事和我也有關吧……」

聽了孟子濤的講述,王之軒也知道這事並不能怪他們,心里了氣也全消了,他想了想,說道:「小孟你很可能猜對了,不出意外,你應該是被遷怒了。」

「怎么說?」孟子濤連忙問道。

王之軒笑著說道:「你不知道,其實那兩小家伙是鄭老的孫女和外孫。他們是因為鄭老打算定居陵市,所以轉學來這邊,陪他老人家的。」

「啊!」孟子濤聽說是這么回事,心里也太為驚訝,沒想到他們有這樣的背景,也難怪耗子不敢找他們麻煩了。

其他人也非常驚訝,程啟恆笑著說道:「難怪他們會對古玩這么感興趣,原來是家學淵源啊!不過他們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居然敢來參加鬼市。」

王之軒呵呵一笑,隨後就把注意力轉到那兩件東西上,說道:「快把東西拿給我看看。」

這個時候,服務員過來敲門,說可以上菜了,孟子濤建議還是吃了飯再說,大家都表示同意。

迅速地吃了午飯,孟子濤就叫服務員過來把桌子清理干凈,這才把兩件東西拿到了桌上。

王之軒足足看了二三十分鍾,才把兩件器物看了一遍,接著,就不動聲色地問道:「小孟,既然東西是你選的,那我就考考你,如果說錯了,那你要聽我的話,今後少碰這些貴重瓷器。」

「好的。」孟子濤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你先從綉墩開始吧。」王之軒說道。

綉墩又稱坐墩,是我國傳統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個性的坐具,一般為圓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

綉墩的歷史非常悠久,據沈從文先生在著作中介紹:「腰鼓形坐墩,是戰國以來婦女為熏香取暖專用的坐具。」

唐代以前人們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為低型,唐以後起居方式改為垂足而坐,家具也隨之變為高型,綉墩作為垂足而坐的一種家具形式也由此而產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蓮台影響,唐代婦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稱為「基台」或「荃蹄」。

這些坐具在宮廷中使用,上覆蓋綉帕一塊,故又稱「綉墩」。經宋代的沿襲,至明清,綉墩已成為一種坐具。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僅靈秀,而且富麗。

桌子上的這件綉墩,形似鼓,內空,平環足,胎白堅致,腹透雕,淺刻壽山福海翼龍雲紋,兩側塑雕卷毛獅首耳,周體施茄皮紫釉地,肥凝光亮,紋飾以孔雀綠釉繪填綬帶球紋,鼓釘,龍紋頂面繪雙獅戲珠紋。綠釉鮮艷勻凈。

孟子濤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咱們先從胎釉說起,這件器物,器胎質較白、細密、干澀;釉表光亮瑩澈,孔雀綠釉施釉較薄,顏色鮮艷,猶如翡翠一般。氣泡均小而密集,底部成魚子狀,但通透。」

「在紋飾方面,明《珠山志》載:『正德時的有鏤空花紋,並多見繪有龍紋的三彩器』。《博物要覽》載:『漏空花紋、填以五彩,體若雲錦……子有藍地,填畫五彩如石青剔花』……」

接著,孟子濤詳細地說了幾個特點,說道:「此器,從形及釉,多種工藝獨到,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因此,我認為,這應該是一件正德年間的真品,而且保存完好,非常難得。」

聽了孟子濤的講解,王之軒還是像剛才那樣不動聲色,這讓李先樂開始緊張起來。

只見,王之軒指了指另一件器物,說道:「小孟,你說說這件是怎么回事,我看著怎么像新的一樣。」

孟子濤笑著說道:「一般來說,一件瓷器經過很長的歷史時期以後,它的表面會被空氣氧化,通過觀察它的氧化程度,可以判斷其新老。」

「但出土和出水器物,尤其是窖藏的器物,由於密封的原因,其氧化特征和傳世器物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就不能以常理來推斷了。我認為,這件鵝頸瓶,很可能就是窖藏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