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試驗(1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1657 字 2020-08-25

除了孟子濤和程啟恆之外,其他人並不知道天硯的來歷。

鄭雅欣說道:「蘇東坡的藏硯多了,我爺爺那就有一方,我看了也沒覺得好到哪去,這天硯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啊?」

程啟恆把天硯的來歷說了一遍:「不說其它,這可是蘇東坡第一方硯台,這么特殊的意義,還不珍貴嗎?」

鄭雅欣說道:「哼,不就是第一嘛,再說了,就算是第一方硯台,如果沒有什么特點,又能增值多少?」

程啟恆笑道:「這方硯台我又沒有仔細研究過,哪會知道它有什么特點,不過,肯定有特殊之處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蘇洵也不會稱作它是天硯,而且嚴嵩也不會鄭重收藏了。」

孟子濤接過話道:「其實,關於天硯的這個故事里,有幾處地方都說明這方硯台很不同尋常。比如,才12歲的蘇東坡,為什么會把天硯的原石『試以研墨』,這『極好』又好到什么程度。」

「另外,是什么讓見多識廣的蘇洵都覺得好奇,認為這是『天硯』。如此種種,如果說這方硯台沒有什么令人驚奇的特殊之處,那也太說不過去了。而且,我已經發現了這方硯台的一個特性。」

「什么?」鄭雅欣聞言連忙湊了過去。

「你們再看看這方硯台。」

孟子濤笑著把硯台翻了過去,把剛才和自己手心接觸的那一面,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只見硯面上已經有一層細密的水氣了。

「呵氣成墨,一定是呵氣成墨!」

鄭雅欣率先反應過來,直接就朝著硯台上呵出了一口氣,立馬就讓硯面濕潤起來,就好像潑了水在上面一般。

說起來,「呵氣成墨」是關於端硯的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相傳唐代初年,一次科舉會試時京城大雪,應試者們研磨出來的墨汁很快就結成冰無法寫字,而一位來自端州的梁舉人,竟以自家寶硯「呵氣成墨」完成考試。皇帝得知後,即將端硯列為貢品。

顯然,這方天硯也有這樣的特性,而且憑孟子濤以往的見識,此硯「呵氣成墨」的效果還要比他以前見過的端硯更加出色。

這時,就見程啟恆有些驚奇地說道:「我爺爺也收藏了一方端硯,是顧二娘所制,上個月我爺爺拿出來使用過,當時我也在場,還試了一下『呵氣成墨』,但效果卻沒有這個好。」

顧二娘是清雍正至乾隆年間的著名制硯工匠。常言「硯為一石琢成,必圓之舌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制作的硯台古雅纖巧合度,巧若神工。

先不說,顧二娘制作的端硯都是精品之作,夠流傳下來的,並被程修遠收藏的,肯定不是凡品。

因此,聽到能夠比得過這類硯台,還是讓孟子濤心中有些驚訝,但一想到異能給出的價值,他馬上就釋然了。

這時,鄭雅欣提議道:「要不,咱們現在去我家吧?」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她接著說道:「硯台好不好,當然要對比才知道,我爺爺那里,好的硯台多的是,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都有的。」

孟子濤心里有些意動,不過還是說道:「現在鄭老應該在休息吧,再說,貿然前去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鄭雅欣笑道:「能看到寶貝,我爺爺高興還來不及呢,怎么會不合適?」

能夠去拜訪鄭安志,孟子濤肯定高興,但考慮到鄭安志的身份,又讓他生出了情怯之意,擔心這么做有什么不得體之處。

想了想,孟子濤覺得這事早晚得要面對,就說道:「要不還是打個電話,先問一下吧。」

「這樣也好。」說完,鄭雅欣就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說了幾句,她就回過頭來說道:「我爺爺叫咱們過去,而且王伯伯也在呢。」

知道鄭雅欣說的王伯伯就是王之軒,孟子濤心中一定,連忙應了一聲。

王慶晨從程啟恆嘴里得知鄭老就是鄭安志,驚訝之余,弱弱地問道:「我能去嗎?」

鄭雅欣頭一抬:「看你這人還算順眼,本宮准了。不過,下回可得請本宮去全福樓品鑒一下。」

王慶晨獻媚地搓了搓手:「小意思,如果方便的話,今天就行。」

鄭雅欣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態度不錯,不過晚上就算了,本宮還有庶務要處理,暫定下個星期吧。」

「遵旨……」

看到表妹的活寶模樣,宋逸明有些無語地小聲嘀咕道:「作業就作業嘛,說什么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