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少康墓(39/62)(1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1620 字 2020-08-25

石碑周圍是一片上百平米左右的空地,這塊空地一看就知道是事先准備好的,為了防止樹木生長還鋪上了石磚,空地中央正是那座看起來十分宏偉的石碑。

「總算到地方了。」

平安到達目的地,孟子濤心情放松了一些,他四處張望了一下,發現不遠處,還有一座占地有七八十平米的石屋,石屋門口左右兩邊,分別立著一只石雕窮奇,形象生動,仿佛真的一樣。

大軍看著眼前這座令人震撼的石碑,問道;「這上面寫的是什么文字?看起來有些像是甲骨文。」

孟子濤用手電照著石碑,說道:「和現在發現的商朝甲骨文有區別,很可能是更早的文字,結合前面的判斷,這很可能就是夏朝的文字,如果能夠證實的話,那就是考古學一個重大的發現了。」

到現在為止,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夏朝存在,夏朝到底有沒有文字,都一直是學術界的爭論,孟子濤和他的師傅一直認同夏朝是存在的,並且也有文字這個關點,可惜一直都沒有證據來證明。

如果這座石碑上的文字確實可以證明是夏朝的文字,而且上面也有夏朝的記載,無疑是一個能夠令全世界考古界震動的發現。

孟子濤精神一振,接著說道:「等我辨識一下,說不定能夠知道這座墓到底是誰的了。」

孟子濤現在的記憶力驚人,學習文字當然比較容易,國內的古文字中的大部分,他都能夠認得。

所以,眼前石碑上的文字,哪怕他以前沒有學過,連猜帶蒙之下,也基本能夠猜出個中的含義了。

這塊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說的是「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兩件事情,其中「少康中興」的篇幅占了大部分。

夏朝天子姒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後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姒相繼位。後羿把姒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後羿代夏」的故事。

而「少康中興」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

少康是遺腹子,他自幼生活在有仍氏部落,長大之後,少康謀得了有仍氏管牲畜的官職。寒浞之子澆使人前往捉他,他逃到有虞氏,做了有虞氏的廚官。

有虞氏是舜的後裔,其部落首領虞思感於大禹的功德,不忍看到禹的後人無以為繼,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做妻子,並把倫劃給少康做封地,少康從此才算站住了腳。

於是,少康積蓄力量,施行德政,爭取民心,招攬夏的遺臣遺民,開始恢復夏的統治。而此時寒浞縱情聲色,與其子同惡相濟,頻繁用兵,民眾怨聲載道。

於是,少康立志復夏興國。他派女艾往寒浞之子澆處為內應,又派兒子季杼去誘殺寒浞的另一個兒子殪,不久便將寒浞父子3人相繼攻殺。

少康建都於禹舊都陽翟。他重整社稷,吊死扶傷,安撫百姓,大有先王禹之風范。

至此,夏王朝自太康時後羿奪取政權,經三代人約100年的艱苦斗爭,夏王後人又重新掌握政權,恢復夏後氏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統治。後世史家稱少康重建夏王朝這段歷史為「少康中興」,少康都黃河北岸的「安邑」。

後來,世人把太康流亡和死葬的地方叫做夏王朝的南都,又因在安邑的南面,所以又叫「陽夏」,以示和夏王朝的北都相對應。

據史料記載,少康在戈地祭祀先祖太康王時,病死在此,並埋葬在太康陵墓一側。少康在位20年而卒,其子予繼位,為夏朝第七個國王。相傳,予曾派人為太康、少康二王守墓,守墓人代代相傳,居處漸成村落。

不過,時事變遷,到了現在,那里只剩下太康陵墓,而少康陵墓經多次被盜挖,經過歲月沖刷已經沒有了封土,陵碑也被破壞,又在上個世紀那段歲月期間多次毀壞,現在僅存陵墓前的一個標有「少康陵」的標牌,一些陵碑的碎片則散落在陵墓之上,除此之外,陵墓已經沒有地面的標志。

而按照石碑上的記載,現在的那處墓地不過是少康的衣冠冡,這里才是少康真正的陵墓。

不過,這處空間並不是當初挖掘建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當時的巫師和工匠只是稍加修造,加入了異獸、陣法和機關而已。

至於真正的古墓還在下面一層,這是孟子濤的猜測,石碑上並沒有相關記載,所以真正的墓里有什么機關,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異獸,他是不清楚的,但這里都已經這么危險了,天知道真正的墓里有什么東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