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追討(2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2039 字 2020-09-11

對這個價錢沈玄重已經很滿意了,於是孟子濤直接給他開了一張支票。

由於要趕飛機,孟子濤閑聊了一會後,就提出了告辭,回去收拾了行李,坐上了返航的飛機。

…………

回到家,孟子濤開始為出國做准備,忙了一天,把工作上的事情安排好了。

准備出國那天的早上,孟子濤去了師傅那邊,上回師傅得知他要去國外,就告訴他,在出國之前去他那一次,他有事情要交代。

孟子濤過來的時候,鄭安志剛剛吃過早飯,師徒倆閑聊了一會,鄭安志就說道:「子濤,你對追討流失文物有什么看法?」

孟子濤說:「當然非常支持啊,可是應該十分困難吧?」

世界各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數不勝數。以我國為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中國有164萬多件流失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另有1700多萬件散落在民間。

鄭安志有些無奈地說:「對,確實非常的困難,特別是咱們的國家現在還不強盛,而且現在西方國家還一直抱著『文物國際主義』,頗為可恨!」

孟子濤對這些也非常了解,長久以來,盡管我國與埃及、希臘、印度等文明古國不斷要求西方國家無償歸還各自國家的流失文物,但英、法、美等主要的「文物流入國」均借口「文物國際主義」,對歸還的聲音置之不理。

2002年12月9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聯合發表《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

他們辯稱文物作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其收藏不應也不必有國界之限,並聲稱自己的文物保護技術和設備先進,有利於更好地保存文物。

說起文物保護,孟子濤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條國外展出我國文物的新聞時,居然看到還有網友感謝當年文物被搶才得以保存的言論。

對這種言論,孟子濤相當的無語,搞得好像許多寶貝在國內的結局就只有毀壞這個結局,好像現在的文物工作者所做的都是無用功一樣。

而事實上,恰恰相反,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這幅畫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傳為顧愷之所作,當然,現在的只是唐代摹本。但就算這樣,這也是已知存世的最早的我國繪畫長卷。

原畫為清廷藏品,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盜,盜竊者是個對藝術一竅不通的老粗,英國駐印騎兵上尉。回英國以後,此畫卷被他以25英鎊賣給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作為行家認識到了該畫的價值。但是當時的西方專家對我國藝術品的了解十分淺薄,他們直接請了一個東瀛畫裝裱匠,用東瀛的裝裱方法而不是我國畫裝裱方法,和西方油畫的習慣,把好好的長卷硬生生將其攔腰截為兩段。

這種做法簡直是千古奇聞,最嚴重的後果是,這種參照將其攔腰截為兩段畫的裝裱方法造成了畫幅表面的開裂,掉粉,暴露於光線等一系列不可逆的損傷。

孟子濤得知這些時,無疑是非常憤怒的。事實上,這種對文物不了解而損壞的現象,不止出現在了大英博物館一家,其他歐美主要博物館對我國卷軸畫的處理也有同樣現象。

說白了,就是西方博物工作者對東方文化的無知。去過大都會的都知道,中國文化是被放在埃及,古希臘羅馬,甚至是古波斯和東瀛之後的。直到今天,歐美百姓對於我國文化和藝術的了解恐怕也很淺薄。他們又有什么資格去保存我國文化遺產?

但現實又是無奈的,沒辦法,誰叫東西在別人手里,而「文物國際主義」這種公然的強盜邏輯和「文化霸權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占據了主導呢?

鄭安志接著說道:「事實上,除了『文物國際主義』這個歪理邪說之外,還有其它原因阻礙著我國流失文物的追回……」

諸多文物流出國達成共識,以非法、非道德方式流失的文物,比如在戰爭中被掠走,以盜掘、走私等方式得以出境,均是追討的主要對象,所有權不應存在爭議。不過,真正界定流失在外文物「非法」與否,標准始終非常模糊。

有專家稱,「善意取得」的情況讓界定流失在外文物「非法」與否變得復雜起來。每一件文物都有其復雜的經歷。它們很可能是幾經轉手、通過合法途徑如在合法正式的交易市場上出售。如今持有流失在外文物的,大多屬於「善意第三人」,而不是最初掠奪、盜竊文物的當事者。比如,我們至今對美國多家博物館中大量的圓明園流失文物沒辦法。

隨著文物糾紛成為不少國家的困擾,確有涉及追索文物的國際公約應運而生。這些公約規定,因戰爭、走私等非法進出口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

但是,這些國際公約均沒有「強行法」的地位,大量流失文物的歸還得不到直接、有效的法律支持,這導致依據公約追討流失文物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諸多困難。

一方面,公約的追溯期有限,一般不超過50年,像清朝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掠奪的文物就不在追溯期內。另一方面,條約僅在締約國之間產生約束力,只有當事國加入了公約,才能受其約束,而收藏流失文物較多的一些國家如英國、法國、美國均非締約國。但是,這些國際公約均沒有「強行法」的地位,大量流失文物的歸還得不到直接、有效的法律支持,這導致依據公約追討流失文物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諸多困難。

一方面,公約的追溯期有限,一般不超過50年,像清朝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掠奪的文物就不在追溯期內。另一方面,條約僅在締約國之間產生約束力,只有當事國加入了公約,才能受其約束,而收藏流失文物較多的一些國家如英國、法國、美國均非締約國。

了解了這些困難點,孟子濤當即問道:「師傅,國家是不是准備行動,討回這些流失文物了?」

(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