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禮部韻略》(2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2088 字 2020-09-11

龐大海馬上道歉道:「真是抱歉,昨天我有眼不識泰山,沒認出孟老師您,還請您見諒啊。」

他昨天回去想想,總覺得孟子濤的相貌有些熟悉,於是上網查了一下,這才知道孟子濤的真實身份,相當的懊惱,早知道的話,他昨天肯定不會那么早就離開,怎么著也得跟孟子濤混個臉熟才行啊。

好在他知道的也不晚,於是想了一些辦法,正好這個時候,手下的員工說收了一件老東西,讓他去看看,於是就有了先前的電話。

孟子濤笑道:「就我這歲數,想不被人認錯都難。」

龐大海呵呵一笑,隨即邀請倆人走進院子。

孟子濤邊走邊問道:「龐老板,這回收到的是什么好東西啊?」

「青銅器。」龐大海神神秘秘地說道。

「這玩意你也敢收啊。」孟子濤沒想到居然是青銅器。

龐大海說:「咱一不偷二不搶的,有什么不敢收的?至於說這青銅器范忌諱,一來我不收青銅鼎這樣的重器,二來我也不賣給老外,只要守著這兩點,不被抓到現形,我覺得就沒關系了。」

說到這,龐大海開玩笑似地說道:「孟老師,你不會舉報我吧。」

孟子濤笑著擺了擺手,心道:「只要你來源正當,我干嘛舉報你呢?」

一路閑聊著,龐大海帶著孟子濤來一個房間,房間有些大,里面堆了不少東西,不過都是泡沫、硬板紙之類不值錢的玩意。

龐大海走到一個角落,從一堆泡沫里面,翻找出了一件高近五十厘米的青銅器。

孟子濤一眼看出這是一件青銅鉦。

鉦是古代一種樂器,形體似鐃,但較鐃狹長,而比鐃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稱為大鐃。鉦為軍中發布信號約束步伐之用。《詩經小雅·采豈》曰:「鉦以靜之,鼓以動之。」故與鐃的功用相同。後來亦出現編鉦可以演奏音樂或發出比較明確的信號當與近代軍號的意義近似,但也可用於祭祀和宴樂。

鉦一般形體鼓部短闊,體部為兩瓦相復合狀,口部呈凹弧,兩側尖銳,底部正中有一管狀甬,甬與鉦體內腔相通甬近舞部上,或有一寬凸棱。使用時,口部向上,柄插入木柄座中。

鉦的主紋常由變形的大獸面或對稱的卷體龍紋組成。主紋四周有邊框,框邊飾有半浮雕的魚紋、虎紋、象紋、火紋。口沿中部常飾有虎紋、象紋或雙尾龍紋。

等龐大海把青銅器拿到面前時,孟子濤仔細觀察,此青銅鉦以尺寸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紋飾主要為虎紋,做工相當的精湛,以常人眼光來看,這是一件相當精美的青銅器,不過孟子濤馬上就發現了問題。

從遇到龐大海開始,兩件古董都是贗品,孟子濤心里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孟老師,覺得還滿意嗎?」龐大海笑吟吟地問道。

孟子濤說道:「龐老板,只能說聲抱歉了,這不是我喜歡的。」

龐大海眼睛張得老大:「孟老師,這可是西周青銅鉦,平時很少見的?」

孟子濤擺擺手:「這個無關。」

龐大海嘴巴一哆嗦:「難道有問題?應該不會呀,你看這銹色,多豐富啊,而且層次感很強,怎么可能有問題呢?」

孟子濤反問一句:「不知道你對青銅器做銹色有多少了解?」

龐大海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大部分我都聽說過,如果做舊的話,它不是會有化學味道嗎?在這上面,我只能聞到土香啊!」

「那我跟你詳細說一下吧。」

孟子濤說道:「以前那種做舊方法已經淘汰了,現在都是在高科技的幫助下做的銹色,比如你這件青銅器上的銹片,其實是移植上去的。制作者一般是將銹色豐富、層次感強的古代銅器上的銹片,用超聲波震動使其脫離銅胎,再把這些銹片移植在復仿品的不同部位。」

「然後制作者會用高標號白水泥加入礦石色,調和出不同的銹色,根據古代銅器的銹色層次及形狀,在復仿品鑲嵌片接口處或銹色欠缺處做出層次感豐富、色調逼真的各種銹色。用濕布把處理好的銅器包好,放入蒸鍋內蒸3~5小時,取出晾干。」

「關鍵的來了,因為是化學做銹,所以銅器聞起來沒有土香味,而是稍有酸味,需取適量新鮮墓土用水調成糊狀,把復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凈。新仿青銅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銅器一般。通過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檔復仿品,不切開銅胎看銅質,很難辨別真偽。」

聽到這里,龐大海回過神來,問了一句:「那您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孟子濤說道:「其實很簡單,這么做出來的銅胎不是土紅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堅硬。而原古銅器被銹蝕掉的銅胎是堅硬致密的土紅色。當然,除了這一點之外,這件青銅器的制作方法也露出了破綻。」

「在過去,防制青銅器用的是石膏翻制模具,由於石膏凝固以後,質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紋飾,立體感不強、線條不夠流暢、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後,紋飾變形、失去原古物的韻味。」

「現在模具翻制,一般采用溫室硫化硅橡膠,不僅方法簡單,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花紋、神韻,毫不走形地翻制出來。但這種方法的不足是,整個形狀比原古物稍有收縮,但比例很小,如果不與原古物在一起比較,用肉眼很難辨別有縮小的感覺。恰巧我又對這件青銅器比較熟悉,所以……」

聽了孟子濤詳細的解釋,龐大海不由郁悶起來,搞了半天,自認為撿了大漏,最後反而是自己打了眼,而且自己還大張旗鼓的邀請了孟子濤過來,實在太丟臉了。

看到龐大海尷尬的模樣,孟子濤微笑著說:「咱們這行打眼是常有的事情,沒必要太在意,不知你這還有沒有其它好東西啊?」

「這個還真沒有了。」龐大海突然拍了拍腦袋:「對了,我這還有一堆舊書,你要不要看看?」

反正也是閑著,孟子濤就答應了。

跟隨龐大海來到另一個房間,孟子濤發現這里堆滿了各類老書,舊書,這令他來了興趣,跟龐大海打了招呼後,就開始翻找起自己中意的東西來,沒一會,他就在一個角落里發現了一套《禮部韻略》。

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一夜之間黃袍加身,建立了趙宋王朝。趙匡胤深明之所以輕獲政.權,是因為兵權在握,眾將才折服擁戴,後周才順利禪讓皇位。若是不削弱兵權,黃袍有朝一日還會加在別人身上,趙宋王朝仍然擺脫不了梁、唐、晉、漢、周頻繁更迭的短命下場,於是采取種種措施,大大削弱兵權,實施「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在一系列崇文政策中,有一條就是廣開科舉之路,使人人皆有進取之心。為避免科考落第,懷才不遇,心存不滿,甚至發生動亂,開寶二年(969)三月,宋太祖趙匡胤詔禮部檢閱貢士中凡「十五舉以上曾經終場者,具名以聞」。

宋初科考,不但試經,且試詩賦。舉子科場寫詩作賦,既要牢記字韻,又不能犯諱,這就催生了韻書的纂修。三十多年後,就誕生了這部《禮部韻略》。

從北宋至南宋期間,士人作詩用韻,特別是科舉考試,就是以《禮部韻略》作為依據的。不過,《禮部韻略》原書今已不存,現在所能見到的,是《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孟子濤原本以為它是民刻本,但打開一看,內心之中頓時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