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轉心瓶的問題(2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1042 字 2020-09-11

而乾隆皇帝見到這些奇巧之作後,未加贊美也未加批評,而是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復:「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嗣後按節進十數件。」

可見,連乾隆皇帝也覺得其工藝過於復雜、費工,想想其難度之大。

「那你覺得哪一件有問題呢?」蔣衛文詢問道。

孟子濤指著右邊的那只轉心瓶說:「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這一件有問題。」

蘇老對孟子濤給出的答案相當意外,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右邊的都要比左邊的更加出色,看起來更符合當時御窯廠的風格,但偏偏孟子濤說它有問題,不得不說太出乎意料了,同時也分外好奇孟子濤為什么會有這個判斷。

「小孟,你為什么認為這件是仿品,這件反而是真品呢?」

孟子濤微微一笑,見在座的幾位前輩中,有至少一半的臉上都流露出不解之色,他便解釋起來。

「可能大家覺得這件轉心瓶更像是真品,但我認為不是這樣,至於其中緣由,咱們從轉心瓶的制作流程說起。制作這樣一件轉心瓶是極其復雜的,制作流程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一是先制內瓶部分;二是再制外瓶,需分二截燒制,口頸一截,肩腹一截。」

「最後再將內瓶與外瓶組合在一起再次燒制,預先在外瓶的器底內,作好套合榫心的小柱紐,把內瓶套在榫心里,最後再把外瓶的口頸和肩腹兩截粘合。如何粘合與固定,非常關鍵。大家應該可以注意到,在此瓶肩腹連接處,那道肩部的棱線非常圓鼓,雖然以泥金描飾過,但二者粘合應是用低溫釉連燒在一起的……」

聽到這里,候老雙手一拍:「明白了,右邊這只瓶子的工藝不對,不是乾隆時期應該有的水平。咱們現在雖然已經推斷出制作流程,但還是搞不清楚,在將二截粘合二次入窯時,如何掌握溫度高低而不破壞內瓶的粉彩部分。而制作都也沒有破解出這個工藝,所以采取了和原工藝不同的方法。」

聽了候老這番話,蘇老等人也都反應過來,再仔細上前觀察,果然發現了兩者之間工藝的不同,以他們對轉心瓶的了解,右邊的明顯是有問題的。

蔣衛文說道:「事實上,以轉心瓶的工藝就能推斷,有品相不完美的成本在當時是很正常的現象,以品相來判斷真偽,就有些唯心主義了。」

蘇老不由點了點頭,感慨道:「老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咱們這些老家伙,確實應該退位嘍。」

孟子濤連忙說道:「蘇老,您這話就說錯了,老話還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而且我有今天這個水平,也是我師傅教的好,要沒有他的悉心教導,我哪有現在的能耐。」

蘇老笑道:「哈哈,小孟,你也別謙虛,對鄭老我是很敬佩的,但你才多大年紀就能有現在這番成就,可不單單是因為鄭老的教導,說句不好聽的,你兩個師兄比起你來,可要差遠了。」

孟子濤連忙擺了擺手:「蘇老,您可千萬別這么說,萬一被我兩們師兄聽去了,他們要打我屁股可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