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韋馱造像(2 / 2)

撿寶生涯 吃仙丹 1071 字 2020-09-11

孟子濤回道:「夾貯漆器又稱脫胎像,主要先用泥土,石膏等塑成,以大漆為粘劑,然後用苧麻布或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待陰干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皺形,再經過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後施以各種裝飾紋樣而成的一種佛教造像形式。」

「經過干漆夾紵工藝的處理,佛像色彩鮮艷,呈現出一種光潤亮澤的質感,並且不宜開裂,變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韻,及其細膩的紋路和流暢的衣紋等。雖然造像已經損壞的很嚴重了,但一些工藝特征還是能夠看得出來,正是夾貯漆器所表現出來的特點。」

袁老先生笑眯眯地說:「說的好,那你覺得這是佛像的哪種神像呢?」

「容我研究一下。」孟子濤仔細打量了金剛杵和剩下的一只腳上的紋飾等特點。

片刻後,他站起身來,說道:「從金剛杵和腿上武將的衣物特征判斷,我認為這尊雕像的原型應該是韋馱。」

韋馱是佛教主要護法神祇之一,本來神格尊階地位極高,原是南印度婆羅門戰神,最早進入大乘佛教殿堂時,乃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將之首,後來轉變成四天王部屬。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唐代道宣大師,夢中見此神祇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盤,敕弟子護持贍部(按即南贍部洲)遺法」。

袁老先生有些疑惑地問道:「韋馱?」

「是的。」孟子濤簡單介紹了一下韋馱,說道:「自從道宣記述韋馱守護神跡以來,作為『諸天之子』的韋馱護法神像,常被安置於佛寺中央天王殿後,手執金剛杵,守護大雄寶殿內主神釋迦牟尼佛。」

「這尊造像又是大明崇禎時期所作,按當時的韋馱造型,還是比較符合的,而且我的記憶之中,也有幾尊明代的韋馱造像的造型比較相似。只不過,韋馱多見木胎或金銅材質,明代韋馱為夾紵材質的情況,十分罕見。當然,罕見並不太代表沒有,我這里就有一個相關的例子。」

說到這,孟子濤拿出自己的手機,調出一張圖片,正是一張夾紵材質的韋馱造像的照片。

給袁老先生看過照片後,孟子濤又從網上搜索一些明代韋馱造像的照片,讓老人識別。

袁老先生對比著照片和損壞的雕像,臉上露出了笑容:「到底不愧為年輕俊傑!」

「不敢當!」孟子濤謙虛地擺擺手。

「我可是實事求是。」袁老先生笑了笑,接問道:「那你覺得這尊造像的造型應該是怎么樣的?」

孟子濤說:「袁老先生,除非能夠找到原作者,不然我可沒有辦法把造像一模一樣地恢復出來,只能說,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

袁老先生笑了起來:「看來你應該不是在敷衍我,就照著你說的做吧。」

「那行,我先給您把造型畫出來。」孟子濤說道。

「你現在就能畫出來嗎?」袁老先生有些驚訝。

孟子濤說:「草圖沒問題。」

袁老先生連忙道:「增先,快去拿紙和筆來。」

袁增先急忙去拿了紙和筆過來,不過片刻功夫,孟子濤就畫出了草圖。

只見圖上的韋馱頭戴鳳盔,身披鎧甲,外裹錦袍,腰系扎帶,足踏戰靴,左手握金剛杵,右手掄指叉腰,衣袍飄揚飛動,挺胸收腹軀體厚實壯碩,形像威武剛健,盡現剛毅力量。

他面相帶有慈眉善目、溫雅微笑、智勇雙全的特征,如一位風度翩翩的將相降臨到人世間,讓人倍感親切,表現出一尊善相守護神祇形象,體現了慈悲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袁老先生看過之後,欣喜不已,嘴里大喝了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