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十萬火急(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643 字 2022-07-23

「吼起來,大聲點。」巴布爾走在頭里,帶頭吼道:「南蠻給我們打跑了!我們繳獲了南蠻的旗幟!我們砍下了南蠻的頭顱!」

士卒跟著他一起吼道:「南蠻給我們打跑了!我們繳獲了南蠻的旗幟!我們砍下了南蠻的頭顱!」

吼聲遠遠地傳了開去,引得那些奔逃的蒙古士卒側目,一見之下巴布爾他們的戰果簡直是太大了,數百顆人頭,幾十面旗幟,而他們才十幾二十個人,這是一什么樣的概念,只要不是豬頭都想得到。

可以這樣說,這些奔逃的蒙古士卒中有好多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宋軍的影子,他們之所以逃跑,一方面是因為的確有不少吃了虧的軍卒奔逃引起的,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說就是「瞎起哄」。另一個原因就是趙良淳虛張聲勢的結果。

在戰爭中,兵敗之際,敗訊比瘟疫還要可怕,一旦傳開去,將是毀滅性的,可以把那些還沒有失敗的軍隊給毀了,這在戰爭中不少見,現在的蒙古軍隊就是這樣。

這么多的旗幟,這么多的人頭,這對於蒙古軍卒來說,是最好的定心丸,呼啦一下向著巴布爾他們沖過來了。

巴布爾什么話也沒有說,仿佛沒有看見這些奔逃的士卒似的,仍是喊著:「南蠻給我們打跑了!我們繳獲了南蠻的旗幟!我們砍下了南蠻的頭顱!」

先前的士卒自然是喊起來,剛加入的士卒也不會放過機會,放開嗓子喊道:「南蠻給我們打跑了!我們繳獲了南蠻的旗幟!我們砍下了南蠻的頭顱!」瞧他們那副賣力的模樣,還真以為他們殺了這么多的宋軍,繳獲這么多的旗子似的。

要是他們知道這些人頭沒有一顆是宋軍的,他們又會做何想法呢?

軍心就是這樣,可以「惑亂」,既可以用虛實之道來打擊軍心,也可以用虛實之道來鼓勁軍心,劉邦給射傷了胸口,卻抱著腳叫疼,就是很好的例子。(按:有讀者提出忽必烈的話有漏洞,沒錯,是有漏洞。可是,能夠看得出漏洞的是智者,他們不需要忽必烈來振奮。看不出漏洞的就需要謊言來振奮他們的精神。)

巴布爾帶著他的隊伍在大都城里四處走動,不斷地喊著「南蠻給我們打跑了!我們繳獲了南蠻的旗幟!我們砍下了南蠻的頭顱!」不斷有奔逃的散兵聚在一起,他的隊伍象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不出一盞茶時分就有一百多人。

隨著人數的增多,聲勢大起來了,吼聲也大了,聚攏的人就更多了。不出一炷香功夫,就聚攏了上千人。

巴布爾冷酷無情,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極其優秀的軍事家,他知道現在該是把他的力量以幾何級數增大的時候了,把這一千人分成十隊,每百人為一隊,打著旗幟,去各處收攏散兵。如此一來,他的隊伍增長得就更快了,不到半天功夫,他的隊伍就有三四千人了。

一大隊人馬出現在視野里,一個蒙古大漢走在隊伍的前面,帶著隊伍直朝巴布爾走來,遠遠問道:「是哪位兄弟有如此的膽識,如此的忠勇?」言來很是敬佩。

「我是巴布爾。」巴布爾回答,問道:「兄弟高姓大名?」

這個大漢回答道:「我是貼木兒。巴布爾,好樣的!」(按:貼木兒是貼木兒帝國的創始人,和忽必烈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相差了好幾百。而巴布爾是他的後人,相差一百多年。本書把這兩個人放到忽必烈時代,好一並干掉。貼木兒曾經想續寫成吉思汗的輝煌,再度征服中國,他也開始了征服中國的軍事行動。老天卻開了眼了,他病死在向中國進軍途中。)

巴布爾一瞧,貼木兒隊伍人數和他差不多,他們也是旗幟飄揚,聲勢不凡。這些旗幟都是宋軍用來宣傳的旗幟,卻給他們毫不費力地弄來寫上一些長自己志氣的話語進行反宣傳,效果很不錯。

貼木兒隊伍里也有不少人頭,這些人頭還在滴血,顯是剛死去不久,不用說貼木兒的做法和巴布爾如出一轍,他也是殺了老百姓,用老百姓的頭顱冒充宋軍的腦袋,以此達到提振士氣,收攏敗兵的目的。

巴布爾和貼木爾的做法很不人道,很是殘酷,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唯有不擇手段才是最快收攏敗兵的最好法子,他們的應變的確是高人一籌,很富機謀。

「兄弟,你好樣的,殺了這么多的南蠻。」貼木兒拍著巴布爾的肩頭,一副贊嘆不已的樣子,他的心里卻是在想你比起我也不差,殺的老百姓也不少啊。這也好,到時皇上追查起來,就多了一個倒霉蛋。

忽必烈以收拾民心為務,拋棄了蒙古殺戮的傳統政策,他們如此濫殺老百姓必是忽必烈不能容忍之事。但是,這是特別時期,當行特別之法,忽必烈是個懂得這個道理的君主,絕不會拘泥不變,到時不僅不會治他們的罪,還要升他們的官。

「哪里,沒你多。」巴布爾略一謙遜,問計道:「我們該怎么做?」

貼木兒把巴布爾拉到一邊,沉思道:「我們現在的力量還不能和南朝對抗,還要把散兵多收攏些才是正理。」

宋軍在大都干得有聲有色,銳氣正旺,憑他兩人手中的這點力量根本就不是對手,要是現在就急於宋軍對上的話,可以想象得到,趙良淳只要一個沖鋒就會把他們打散。這是正理,巴布爾皺眉道:「可是,皇城危急,朝不保夕,要是皇上有個閃失,這罪可就大了。」

忽必烈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沒有了忽必烈,一切都沒了,巴布爾不能不急。

「兄弟,你放心,皇上是大有為之軍,雖然事起倉猝,皇上斷不會坐以待斃,定然會奮起抵抗。」貼木兒分析說:「久了不敢說,皇上堅持三兩天還不成問題。我們斷不能把這點力量過早地消耗掉,還應該繼續收攏散兵才是正理。」

這是收攏的散兵,他們的士氣,軍心,都受到沉重打擊,現在還不可能恢復過來。再說了,他們中有好多人連武器都丟了,根本就不能打。避免現在決戰,過得三兩日,讓他們不再驚惶,弄些武器再打就好多了。

巴布爾點頭贊同,道:「南蠻的膽子也太大了,居然跑到大都來了。來了也好,倒也省了我們不少手腳,就在大都見個真章。」

正說著,又出現幾隊人馬,這些人馬不多,也就幾千人而已,隊伍不太整齊,不用說自然也是那些極富膽略的蒙古軍官或是將領收攏的散兵。

望著開來的這幾隊人馬,巴布爾的冷面孔上多出了些笑容,看著貼木兒,貼木兒點頭道:「兄弟,我們先過去看看,是哪些兄弟。」

二人相攜走過去,相互問候之下,這些人分別是賽音諾,桑哥,賽典赤,不魯迷失,張惠,忽辛。他們也如巴布爾和貼木兒一樣,憑著過人的膽識收攏散兵,聚在一起。聽說這里有兩支隊伍,就帶著隊伍趕過來。

他們聚在一起,略一商議,最終敲定了一個全殲宋軍的作戰計劃,相互對望一眼,很是振奮地道:「絕不放走一個南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