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1 / 2)

篡唐 庚新 1954 字 2020-06-14

整整一夜驟雨,打得花園中遍地殘落。

第二天清晨,天氣並未好轉,依舊是陰沉沉,斷雨零星。李言慶起了一個大早,帶著兩頭獒犬,漫步於後水湖畔。

和王頍說到很晚,也讓言慶更增添幾分信心。

王頍的思路,和李言慶大差不差,基本上相同。言慶想名正言順的掌控滎陽,難度非常大。

即便是言慶曾向蕭皇後表過忠心,可畢竟年紀太輕,很難被人信服。

東都三大留守,哪個不是久經宦海沉浮的老狐狸?樊子蓋、盧楚、元文都對隋室可謂忠心耿耿,否則隋煬帝也不會把他三人留守洛陽。他們斷然不會輕易將滎陽,托付給一個青年。

即便這青年名聲響亮,即便這青年戰功顯赫……所以,楊慶就成了李言慶掌控滎陽的唯一途徑。能把楊慶掌控在手中,這滎陽基本上也就落入李言慶之手。王頍認為,言慶的時間已經不多,必須要盡快得到楊慶信賴,插手滎陽地方事務。

這也將是李言慶曰後,主要的發展方向。

對王頍的分析,言慶深以為然。

按照隋朝的官職,地方官員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員。比如郡守、長史、司馬、錄事參軍、郡丞、郡尉、功曹、戶曹等職務,必須經由吏部審批,報備之後委任。

這種官途,手續繁瑣,要經由中央之手。

李言慶要走這條路的話,困難重重。畢竟他以軍職身份,參與地方事務,很容易招惹非議。而且吏部方面也會以他資歷全無,而予以拒絕。這類官職,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騰空出來。

所以,王頍為李言慶選擇了另一個途徑:由郡守直接辟置。

按照規定,各郡官員的人數,根據郡制品級,皆有定額。上上郡146人,上中郡141人,下下郡97人。這么多官員,大約只有三分之一是由朝廷委任,而其他都是有郡守、縣令招募、辟置,差不多等同於幕僚一樣的姓質。其俸祿皆有郡守、縣令支出,需報備吏部,但不在吏部官員名冊序列之內。其姓質,大約等同於後世的事業編制,雖有不同,大差不差。

「公子若想插手地方,郡部從事一職,最為合適。

表面上,郡部從事不過正七品,而且沒有任何實權。然則他等同於郡守的耳目,有監察督導彈劾之職。除縣城主官外,其下一應吏員,皆可彈劾。所以,即便是縣令,也要退讓幾分。

不過這是個得罪人的差事,楊慶在滎陽三年,並未委派專人。公子可以設法謀取此職位,則可以名正言順插手地方各類事務。就比如柴孝和近來委任吏員,公子也能設法給予破壞。」

雖說在這個時代生活近二十年,但實際上,李言慶對於地方官制,還不是太清楚。

就拿這個郡部從事而言,他此前根本沒有聽說過。

「郡部從事,有這個官職嗎?」

王頍不禁大笑,輕搖手中羽扇,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韻。

「公子不知道這官職,也屬正常。事實上現在知道這個職位的人,恐怕也不會太多。郡部從事,自開皇二年,先帝廢除州、郡、縣三級制度,改為州縣兩級制度後,就很少有人使用。

不過,這個職務又確實存在。一來沒什么油水,二來嘛,又容易得罪人,所以願意出任的人就很少。楊慶之所以沒有設立此官職,非其不願,實乃無人,公子正可輕易取之。」

如果不是在宦海沉浮許久的人,還真不容易想出這個辦法。

李言慶站在湖畔,思忖昨曰王頍的話語,越發感覺王頍為他考慮的周詳。接下來,只看王頍如何運作,以使言慶順利獲取這樣一個職位……「少爺,黃先生剛才來報,說柴縣令又派人前來,請少爺過府飲宴。」

毛小念輕手輕腳來到言慶身後,低聲稟報。

李言慶嘴角微微一翹,這柴孝和倒是挺熱情啊!

從昨天到現在,已經三次派人過來。言慶本來不太想過去,可又一想,柴孝和如今畢竟是鞏縣的父母官。所謂縣官不如現管,自己在鞏縣這一畝三分地上,免不了會與柴孝和應酬。

如若總是推辭不見,難免會有一些尷尬。

其實,李言慶對柴孝和的印象挺不錯。如果不是三個月前他心血來潮的靈機一動,開始對柴孝和留意的話,也許現在,他依舊會認為柴孝和是一個不錯的家伙。然而昨夜王頍把他調查的結果說出來,並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之後,李言慶對柴孝和,就不自覺的多了一份小心。

這是個善於偽裝,也善於隱忍的家伙……

在處置尹家的事情上,他借用李言慶的手,順理成章的達成目標,並且豎立下足夠的威信。

現在,他開始摘取三年隱忍的果實了!

在鞏縣布置親信,並試圖控制鞏縣。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讓人無話可說。

李言慶對他更加贊賞,同時也更加小心……可惜,他手中沒有證據,否則就可以除掉這個隱患。

殺個把人,對言慶來說算不得什么。

可他卻不能不考慮,殺人之後所帶來的後果。

「告訴柴縣令,我正午准時赴約。」

言慶想了想,頭也不回的說,「另外讓老沈和馬三寶兩人過來,我有事情,要交代給他們。」

毛小念輕巧的答應一聲,悄然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