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評委的口味(2 / 2)

「為什么!」

對《肖申克的救贖》跟《阿甘正傳》,到底哪部電影更加的優秀,其實不僅在華夏,在美國依舊分成兩派,為此爭論不休,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倒是很想聽聽盧德雙的看法。

「這有很多個方面,其中一點,就有我上面說的私心!」

有著前世論壇上諸多辯論打底,盧德雙非常自信的說道:「史蒂文,你不能否認,評委在評選的過程中,往往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性,甚至過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再去評選,有可能就會發生變化,所以,評委們的口味也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和當時的時代氛圍,前後幾年得獎影片的類型有關的,你不否認這點吧。」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點了點頭,對於這點,基本沒有什么好否認的,點頭贊同道:「當然,我不否認!」

「那么,咱們從時代大背景中來看,80年代贏得最佳影片的大多是史詩和描寫社會問題的電影,而90年代前4年獲得最佳影片的都是比較沉重主題的電影,其中就包括您的那部《辛德勒的名單》,很顯然,到了95年的時候,評委們想換換口味,而《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會輸給《阿甘正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跟94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上相似,都是那種比較沉重的題材,導致已經想要換換口味的評委們,下意識的想要去回避它。」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搖頭苦笑,沒想到,《肖申克的救贖》輸給《阿甘正傳》,居然還有自己的原因!

盧德雙並沒有在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狀態,他已經陷入興奮當中,繼續說道:「而且《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沉重的故事,似乎也並不太符合95年,克林頓時代經濟開始逐漸起飛時的那種時代情緒,我想您也許還會記得,那時在電視業上正是90年代電視喜劇的黃金年代。

所以,更加樂觀的,具有喜劇氣氛的《阿甘正傳》,稍稍更容易贏得了評委們的情緒就很正常了。

您注意到沒有,其實當年的五部提名中,有三部是具有喜劇色彩的,《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低俗小說》都是有一定喜劇色彩的,而在96年的最佳影片提名中,甚至出現了《小豬寶貝》這樣一部完全喜劇化的卡通電影。

所以,我前面說的,評委們口味的變化,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的出來,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而且,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在《阿甘正傳》之前獲得最佳影片的喜劇,或者說,是帶有喜劇色彩的電影,需要追溯到82年的《母女情深》了,而恰恰在82年的時候,又正好對應了里根時代開始經濟復蘇的年景。

而此後三年里,評委的口味又回到比較正面的那種史詩電影,一直到1998年網絡經濟臨近頂點時,奧斯卡又一次選擇了一部相對輕松和有喜劇氣氛的電影《戀愛中的莎士比亞》,顯然評委們在某一年的偏好和口味是和大時代情緒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