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發行債券】(1 / 2)

轉天,夏天就找到了梁博滔,商討發行債券集資一事。

「夏先生,您打算要發行多少債券呢?」梁博滔點了點頭問道。

「一兩百億港幣是杯水車薪,總要百億才像個樣子。」夏天考慮了一下道。

一兩百億港幣,不過二三十億美元而已。聽上去雖多,其實買一家哥倫比亞唱片就花干凈了。

而夏天未來燒錢的地方還多著呢,比如入股台灣高新科技公司,擴大彩虹傳媒的收視范圍,借東京地產泡沫炒樓等等。因此二三十億美元不頂大用,起碼也要五六十億才夠用。

聽夏天這么說,梁博滔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香港債券市場起步較晚,七零年代,怡和公司、亞洲航空等才在香港發行債券集資。七五年,港府才第一次發行政府債券。從七一年到八零年十年間,香港總共才發行三十八支債券,總金額才八十六億港幣。

而八八年,香港債券市場總額也不過一百億港幣左右。夏天一口氣想要募集百億港幣,不說是異想天開,起碼也是獅子大開口了。

「夏先生,以現在香港債券市場的規模,您想一口氣發行四五百億港幣債券,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因為這里的市場沒有那么大,就算你能發行那么多的債券,市場也根本消化不了,起不到募集資金的效果。」梁博滔解釋道。

夏天聽完之後,一陣汗顏,知道自己又犯了常識性錯誤。他前世看新聞上經常說某某公司發行債券,集資幾百億,因此就下意識的認為發行債券,集資百億,是很尋常的事情。都忘了現在的香港,跟前世的內地根本沒法比。

前世內地的債券規模高達六十八萬億人民幣,而香港此時的債券規模才百億港幣左右,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那你的意見如何?」夏天隨後又問道。

「我的意見要么就是換個市場發行債券,比如去美國。那邊的債券市場規模很大,消化十億美元債券,輕而易舉。」梁博滔解釋道,「或者就在香港,小規模,多批量的發行。一次募集二三十億港幣,雖不中大用但也不無小補。」

「去美國發行債券,容易么?」夏天又請教道。

「不大容易。」梁博滔搖搖頭道,「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並不熟悉咱們香港公司的運作,他們所制定的評級標准也不是為咱們量身定做的,所以本來咱們是信用非常良好的公司,卻可能被他們評定為是信用不良,影響到債券的發行。」

「嗯。」夏天聽他這么說,想到了前世很多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內地公司,後來都紛紛開始私有化,預備回到國內,重新在a股上市。

比如360、去哪兒、聚美優品等等,它們的理由也是美國股民無法理解它們公司的運作模式,導致它們的股價被嚴重低估。因此寧願選擇私有化,重新回到a股上市。

股市如此,想必債券市場也是一樣了。

「那就在香港小規模發行。」夏天想了一下道,「試試水也好。」

反正他現在也不是急著用錢,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倒也可以。而且小規模、多批次發行債券,也能根據形勢,靈活操作,不是沒有好處。

「那第一批債券,就先發行二十億港幣。」梁博滔幫他考慮了一下道,「以您現在的人氣,這筆債券應該能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