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余波未平】(1 / 2)

金像獎頒獎禮結束之後,轉天報紙都報道了這一消息,其中多份報紙還把它擺在了頭版頭條。

像《明報》就以「夏天用心做好電影,天下影業大獲全勝」為標題進行了報道。

《東方日報》則報道稱,「夏天炮轟香港影壇,呼吁提升編劇待遇。」

《星島日報》的頭版頭條則是「天下影業雄霸金像獎,夏天對電影雙周刊不滿!」

因為夏天兩次登台發表獲獎感言,都被無線電視台掐了信號,普通吃瓜群眾是根本沒看到夏天發表感言的全過程,因此當他們看到報紙標題時都不禁有些意外,感覺夏天好像有點得意忘形似的。

「怎么剛取得了一點成績,就這么口無遮攔,大放厥詞呢?」

「就算天下影業現在是香港第一影業公司,也不要如此盛氣凌人吧。還炮轟香港影壇,簡直猖狂!」

「他怎么會這樣膨脹的呀,就是得了一點獎項而已,怎么就如此口出狂言呢?嘴上也不放個把門的。」

民眾們開始都有些誤會了。但是等他們買下報紙,仔細看完之後,才知道自己誤會夏天了。

「啊,他說得對呀。我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的電影好,誰的電影差,我們是可以分辨的。如果你糊弄我一次,下次我是不會上當的,我是真的會用腳投票的。」

「夏天真不愧是有良心的電影人,難怪天下影業這些年凈出好片。相比起來,其他電影公司拍得那叫什么玩意,純粹騙錢的。下次看電影只選天下影業的。」

「夏天做得對。我之前看過雜志的報道,那些明星一部電影就賺一兩百萬港幣。可那些編劇卻只賺幾萬元,還凈被電影公司拖欠片酬。這種現象的確是應該好好的改變一下了。」

民眾們又紛紛議論道。

……

除了夏天呼吁提升編劇片酬之外,他建議金像獎改由香港電影協會主辦一事,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對於他這一建議,有褒有貶。

持贊同態度的人,也都認為夏天的道理是對的。金像獎經過多年的發展,到如今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電影頒獎禮之一,影響力僅僅比金馬獎稍小一些而已。

而金馬獎是台灣當局主辦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資源,才有那么大的影響力。

《電影雙周刊》說到底也只是一份電影雜志而已,銷量一直很小。因為它上面登載的多是關於電影的理論性內容,專業性較強,別說普通市民了,即便是電影圈中人也不是人手一份。

因為銷量小,所以不賺錢,自然也沒多少資本搞大金像獎。

比如金馬獎早就有走紅毯儀式了,但是金像獎因為缺乏資金,一直都沒有類似的安排。

比如金馬獎是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舉辦,能夠同時容納上萬人。而金像獎就只能借場館舉辦,像這次它就在香港演藝學院的歌劇院舉辦,只能容納一千人左右。

所以為了壯大金像獎,《電影雙周刊》是應該讓出主辦權。

還有一些人是持反對意見。

他們覺得金像獎畢竟是《電影雙周刊》搞出來的,經歷的那么多的困難,甚至一度面臨辦不下去的窘境。但那些熱愛電影的人依舊沒有放棄,咬著牙堅持下來了,才把金像獎發展到如今的盛況。

金像獎紅了,就想把人家一腳踢開,做法未免霸道。如果嫌人家不夠資本,倒不如大家一起捐款,幫《電影雙周刊》搞好金像獎。

雙方你來我往,誰都不讓誰,吵得非常凶。

而在爭吵過程中,夏天提及的「金像獎忽視商業片」一事,也成為了大家爭論的話題。

贊成一方認為,金像獎在《電影雙周刊》的主辦下,口味只傾向於藝術片,對於商業片的確不夠友善,要求做出改變。

反對一方則認為,金像獎對於商業片已經足夠友善,像《喋血雙雄》、《英雄本色》、《人鬼情未了》等都算是商業片,但都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再苛求其他,就未免有些過分了。

不過雙方同樣也是誰也說服不過誰,依舊爭個不休。

之所以他們要爭,主要是因為利害關系。

金像獎在早期創立時,因為只是小圈子的狂歡,沒有什么影響力,所以誰都不在乎。第一屆、第二屆頒獎禮,甚至都不要求嘉賓穿禮服。而所謂的獎杯都是胡亂造得,特別難看。

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金像獎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牽扯的利益也是越來越多。

比如說獲得獎項的演員,片酬可以翻番;比如獲得獎項的電影,在賣出海外版權時,就可以多賣幾百萬港幣……

它牽扯的利益多了,自然就有利益各方參與爭搶。

而只要它的影響力還在,那些利益還在,它們的爭搶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