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黃金台】(2 / 2)

這樣的作品出現在影展上,本身就是對游客,對片商的不負責任!人家歡歡喜喜來參加影展,結果看到這些垃圾,多影響心情,讓人家還敢來第二回么?這種現象要是不懲治,那這影展還能辦下去么?」

聽夏天這么說,黃佰鳴、何貫昌等人也都點了點頭。

「跟風爛片是不對的,應該要好好整頓一下。」他們附和道。

他們的電影雖然也跟風,但起碼不是爛片。既然不在封禁之列,他們也沒必要幫其他人說話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另外,雖然不會封禁跟風片,但各位也要仔細想好,最好是能夠開拓創新。畢竟國外片商的胃口可是很挑剔的,到時候,人家看不上咱們的電影,那就萬事大休了。」夏天又提醒道。

娛樂圈,是一個不創新就會死的地方。制片商必須努力的推陳出新,才能留住喜新厭舊的影迷們。

如果創新的速度趕不上影迷口味的變化,那就會面臨淘汰的危險。再大的公司,再有名的導演,都逃不出這一現象。

比如全球最成功的導演之一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從七零年代末起,拍攝出了無數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如《大白鯊》、《et》、《奪寶奇兵》、《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貓鼠游戲》等等等等,讓全世界的影迷都頂禮膜拜。

但是他去年推出的大作《圓夢巨人》,卻是因為題材老舊,手法過時,而遭遇到了票房滑鐵盧。

再比如張徹,香港第一位電影取得百萬票房的大導演,在六零年代末,七零年代初可謂紅極一時。

但進到八零年代,他的那一套故事、手法、理念,卻已經過時了,香港沒人再找他拍電影,他只能被迫隱退。

據狄龍所說,張徹蝸居期間,寫了一大摞厚厚的故事,想委托他交給電影公司,希望能拍成電影。但是他翻閱之後,可悲的發現,沒有一個故事是能用的,完全不合現代人的口味,所以幫不了他。

張徹當時還很生氣,寫了一封親筆信給狄龍,說自己還有用處,還不是廢人一個。

「這個道理我們也曉得,但是該怎么創新呢。我們不像夏先生您,我們哪有那么多好劇本,好故事啊。」何貫昌、黃佰鳴都面露難色道。

「要想有創新,要想有好故事,那就必須招攬優秀的編劇。而要想招募到優秀的編劇,那就必須尊重他們的工作,並給他們相應的報酬。」夏天回答道,「古有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我想諸位的智慧應該不會遜色於古人吧。」

香港的電影公司是一貫不尊重編劇的,很多編劇別說賺錢了,甚至連三餐都混不上。比如黃佰鳴當初就是電影編劇,給電影公司寫劇本,結果劇本拍出來,自己卻拿不到稿費,搞得家宅不寧。幸好最後他自創公司,自己當老板,才免去了衣食無著之憂。

但他在新藝城三大巨頭之中,卻是分到股份最少的一位。擔當導演的麥佳,擔當演員的石田,拿得股份都比他多,而且多很多。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編劇的地位有多不受重視。

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視,薪酬又得不到保證,那鬼才想當編劇呢。編劇的匱乏,也導致香港電影的創新匱乏,最終導致了它的衰退。

所以要想有創新,就得先從尊重編劇,提高編劇的待遇做起。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聽夏天這么說,幾位老板也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知道夏天的話是對的。

&x25b2;&x624b;&x673a;&x4e0b;&x8f7d;app&x770b;&x4e66;&x795e;&x5668;&xff0c;&x767e;&x5ea6;&x641c;&x5173;&x952e;&x8bcd;&xff1a;&x4e66;&x638c;&x67dc;app&x6216;&x76f4;&x63a5;&x8bbf;&x95ee;&x5b98;&x65b9;&x7f51;&x7ad9;&x25b2;